诸法实相,是佛法三乘菩提的核心,指自心藏识——无余涅槃之实际,即是实相心,名为非我之我,名为非心之心,名为诸法实相。具中道之性,离于二边,非因修有,本已如是。于无量劫来,因无明业爱有漏种子所牵,令众生轮回十方三界六道;然于生死轮回之中,实相心恒处中道性中,谓离有无、去来、断常、增减、生灭、一异、俱不俱、菩提烦恼、生死涅槃、有为无为、善恶净染....等等二边,即龙树菩萨阐述的“八不中道”。

大乘般若诸经中,则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复说此心于三界六道一切法中,皆是无所着心,说此心即是涅槃实相;若此心不受生于三界六道,则无一切法,故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丶无色声香味触法丶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十八界俱灭已,则无一切法可言,唯有此识独存。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复如是,皆依此诸法实相心而有。般若诸经,叙述此实相心之中道性及涅槃性,令一切佛子了知:一切世出世间法皆由如是真实心而生而显。大乘佛法固说“无我”,然“无我”却非“缘起性空丶一切法空”之断灭见。证知实相心者,随即出生大乘般若智慧,名为大乘别教之贤圣。由此实相心之体性恒常而永无灭时,非如蕴处界之生住异灭丶无常必坏,是故假名为我,非如蕴处界之无常故无我;而此实相心能生众生我性之蕴处界,本身却是无我性。错悟者以觉知心不住有见无见,谓为中道实相,然实不离有无二边丶不入中道,谓彼以生灭性的意识觉知心之离有无二边为中道故。

中文名

诸法实相

别名

真如法性

性质

三乘菩提的核心

意义

不依此诸法实相,则佛法成戏论

出处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创始人

三菩提

宗教典籍

大乘妙法莲华经

基本释义

【词目】诸法实相

【读音】zhū fǎ shí xiàng

【出处】《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佛学术语

释义一

是名究极之真理之嘉名也。或曰真如。或曰法性。或曰实际。皆同体异名也。

虽然,诸宗自有常用之语,华严约于中谛,频唱法界,天台约于性具之妙有,盛鸣诸法实相。

所以然者以空中之真谛,为诸宗之通谈,妙有之俗谛,独限于台家故也。

故言具一字弥显今宗。诸法实相者,诸法为十界因果之法,天台约之于三世间十界十如,而谓为三千诸法。实相者言离本来虚妄之相,而相相皆实也。

其诸法之实相,法华经方便品解之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是法为三千之诸法,法位为三谛圆融之法位。抑世间之法,视为生灭无常者,为见空谛一边之小乘偏见,其无常之处,具不变之性,是为假谛。譬如花之落,空谛也。而具开于落处之性,是假谛也。

更案具开于落处之性者,并具落于开处之性。

此二相即为不二,则是中谛也。此中谛谓之中道实相。

此中道实相,一切诸法之相也,故天台止观谓之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然则花虽落,而具此中道实相,柳虽枯,而亦有此中道之实相。

实相为常住之异名,故为中道实相,散也枯也,皆常住也,是即诸法之实相也。

然吾等牛羊之眼,迷执诸法为实我实法(是凡夫之见),不能见无常生灭之世相(是二乘之见)者,如何能彻见中道实相之妙理乎?非除无明,开佛慧,则不能也。

故法华经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悉名为魔。

’同十曰:‘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

’同十七曰:‘诸菩萨从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般若波罗蜜。

’然此诸法实相之语,弥满诸经,乃至外道之经书亦说之。各以其义解之。或以诸法皆空为诸法实相,或以涅槃为诸法实相,或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又净土门以弥陀之名号为诸法实相,真言宗以阿字不生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一真法界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三论宗以八不中道为诸法实相,成实宗以皆空为诸法实相,有部宗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

今所明者,乃天台一家之诸法实相也。

智度论十八曰:‘一切世间经书及九十六种出家经中,皆说有诸法实相,又声闻三藏中亦有诸法实相。

’又曰:‘问曰:云何是诸法实相?

答曰:众人各说诸法实相以自为是,此中实相不可破坏常住不异。

’同七十九曰:‘诸法实相有种种名字,或说空,或说毕竟空,或说般若波罗蜜,或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维摩经法供养品曰:‘依于诸法实相,明定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法。’思益经二曰:‘诸法实相,即是涅槃。’佛藏经上曰:‘何等名诸法实相?

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

释义二

诸法,世间与出世间之一切万法,乃差别之现象、随缘之事;实相,其真实之体相,乃平等之实在、不变之理。为大乘佛教之表记,相对于小乘之三法印而称大乘一法印。根据大品般若经卷十七深奥品与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所说,诸法实相唯佛所自证究尽,非名字、语言所能显示。盖外道、声闻等亦皆期望就诸法究明其真实相,然般若等经则以彼等所说未达究尽,而以不可得空为第一义真实谛。

大智度论卷十八认为诸法实相即般若波罗蜜。谓世俗所说之诸法实相,仅为安国保家,并非真实;外道所说之诸法实相,皆堕于邪见法中,心有爱着,故非真实;声闻法中虽以无常、苦、空、无我等观诸法之实相,然彼等仅自求解脱老、病、死苦,不为一切众生,不具足智慧,故未能究尽实相;唯有菩萨于初发心即发大弘誓,起大慈悲,供养一切诸佛,以大利智舍弃净观不净观、乐观苦观等妄见心力之诸观,而观诸法之非净非不净,乃至非我非无我;复舍如上诸观,达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乃究竟之诸法实相。

中论卷三观法品、大智度论卷十五、思惟略要法等,亦以远离不生、不灭、不断、不常等诸戏论,心行处灭,即诸法实相。三论宗嘉祥大师于大乘玄论卷四谓,实相乃般若实智之所照。天台宗智顗于摩诃止观卷一上谓,实相乃圆顿止观所观之境。盖中论与大智度论皆说‘毕竟空’为诸法实相,而智顗却以中道为实相,并于法华经玄义卷八下、卷九上举出十二种实相之异名,例如妙有、如如、虚空佛性、非有非无中道等。

故各宗对诸法实相之解释纷纭,另如净土宗以阿弥陀佛之名号为诸法实相,真言宗以阿字本不生为诸法实相,华严宗以一真法界为诸法实相,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诸法实相,成实宗以皆空为诸法实相,有部宗以苦、空、无常、无我为诸法实相。

诸大乘思想中,最能独立表现诸法实相说者,首推龙树系之教义,其下又分立中论与大智度论两派。兹列举承袭此二思潮之三论宗与天台宗以说明之:

(一)三论宗,依般若经说,特重中论(大三○·一中)‘: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之八不颂文。认为不可得空为诸法实相,此乃超越肯定、否定的绝对否定之不思议之理;亦即以为破尽一切迷妄时,即见不可得之真理。

(二)天台宗对诸法实相有三重解释:(1)初重,认为依因缘所生之一切现象(诸法),系依因缘假现而无实体者;因诸法之本质为空理(实相),故称诸法实相。(2)第二重,空与有之一切称为诸法,另立超越空与有,而绝对肯定之中道之理(实相),此即为诸法实相。(三)第三重,现象世界之一切事事物物契合即空、即假、即中三谛之实相之理,此乃诸法即实相,而谓诸法实相。以上前二重系大乘偏教(偏于一边之教,指小乘及大乘中之权教)之说法;后一重乃大乘圆教之说法。

此外,禅宗认为,诸法实相指诸佛或历代祖师悟道表现之本来面目。[大宝积经卷七十八具善根品、诸法无行经、佛藏经卷上诸法实相品、坐禅三昧经卷下、大日经疏卷一、大乘大义章卷中、注维摩经卷二、法华义记卷二、四念处卷三、三论玄义、宗镜录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