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淮门,为南京明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城西,外秦淮河东岸,定淮门在清凉门以北,古平岗西头。初名淮远门,门外是三叉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名。

定淮门原名马鞍门,因临近明初城内的马鞍山,故得名。定淮门有一座门券,高约8米,宽约6米,城门外侧有一层石质拱券,其上是城砖拱券。明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发生水患,马鞍门易名为定淮门,以求秦淮安定。

1958年定淮门门券及南侧城墙陆续遭到拆除。现在城门外建筑有定淮门大桥同南京河西地区相连接。2015年9月,南京因模范西路快速改造发现定淮门遗址。

中文名

定淮门

别名

马鞍门

文物类别

遗址

出土时间

2015年9月

出土地点

南京西城墙

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楼区定淮门大街东端

历史沿革

定淮门位于南京西城墙上,明代以前原名马鞍门。明代洪武7年(1374年)改名为定淮门。清代道光23年(1843年)由于外秦淮河淤塞而废用定淮门。1958年,定淮门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拆除。现在原城门遗址只保留了定淮门的地名,而定淮门城门楼则只剩下了遗迹。

遗址发现

2015年9月2日,因模范西路快速改造工程,目前从定淮门大桥东侧至古平岗一段,道路北侧均是黄色围挡,而考古现场就在紧挨着定淮门大桥东侧的一小段,呈东西方向。围挡外面贴着“考古现场”几个字,入口处有铁丝拴着,不过从围挡洞口还是能将现场看个清楚。考古现场可以看到各种现代生活的管道,仔细看去,可以看到有一条垒砌较为完整,砖头的尺寸和现有的明城墙上的砖一致,南北走向。另外还有一些大块的鹅卵石。工人正在清理泥土,而一位绘图师在一旁记录。

在这段考古工地的南边,就是定淮门北端处登城入口。记者从南京明城墙专家杨国庆处了解到,他也去看过现场,“应该说,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现场工地来看,都应该是定淮门城墙台基,城门原本就在这个位置上面。但是,到底挖出来的是台基的哪一段,是主要还是次要的,或是连接城墙的,还要看具体考古报告,分析现场看到的那些鹅卵石,到底是本来的填充物,还是被后人动过,也要等考古结果出来。”

其实这段城墙台基的出现,是意料之中理所当然的。杨国庆表示:“能趁这个马路改造工程,做一次定淮门的考古,我觉得是个好事。其实有不少城门都有考古计划,都限于现实情况还没做。”

目前,南京城墙和西安城墙等正在“打包”申遗,公众对明城墙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不过,古平岗—模范西路—定淮门大街一段,一向都是车辆来往的主干道,目前,文物部门的回应是,要等考古发掘成果出来后,召开专家论证会,在判断遗址价值之后,再做定夺和下一步方案。而杨国庆也告诉记者,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当然有条件的都会把历史印记留下来,但也要与城市发展找寻一个平衡点。

相关文化

龙江宝船厂

远望

就在朱元璋为马鞍门改名后不久,偏僻的定淮门外突然喧闹起来,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六省船厂全部迁来此处,组建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龙江宝船厂。

根据《龙江船厂志》记载,宝船厂位于河西三叉河中保村一带。其范围“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西北抵仪凤门第一厢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卫军营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张田”。东西横阔138丈,南北纵长354丈。面积达50余万平方米。

600年前,这里江汊纵横、芦草连天,地势开阔,直通长江。3万工匠精心劳作,开作塘(船坞)七条,建造了200多艘排水量巨大的木帆船。

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宝船厂》记载:“大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船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这些排水量超过千吨的巨型宝船就是在这里出厂,陪伴着三宝太监经历了七下西洋的惊涛骇浪,最终毫发无伤,满载而归,重回天朝。

在留下一段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的同时,中国高超的造船技术也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5年,宝船厂遗址公园落成,水面上停靠的那艘中号宝船,似乎在诉说着当年定淮门外的来来往往。

石婆婆的故事

在南京的定淮门外,原来还有一座石婆婆庵,终年香火不断。

这石婆婆是什么人?

明朝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有个丫环,名叫芮娘。和那些只会干粗活的丫环不同的是,她善良聪慧,而且精通诗词歌赋。陈迪很是喜欢,将她视为亲生女儿。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建文帝旧臣纷纷惨遭屠杀,身为礼部尚书的陈迪自然也没能幸免。

危急关头,芮娘偷偷藏匿了陈迪仅五个月大的第七子陈珠,使得陈家不至于遭到灭门之灾。

芮娘与陈珠母子相称,到处躲藏,立志将陈珠抚养成人。

在秦淮河附近的定淮门短暂躲避之后,芮娘来到山东邹县西双村。在她眼里,到孟子故里更有利生存和教育,陈珠在这里必定能得到好的发展。

但是此事还是被朱棣知道了,或许是于心有愧,永乐皇帝没有斩尽杀绝,“怜而赦之,戍遣登州”。

芮娘勤于持家、严于教子,于成化年间去世,但她的美德却一直流传下来。百姓们把她视为弱小儿童的恩祖,将其奉为辟邪气、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

在芮娘生活过的南京定淮门、邹县西双村、蓬莱县石岛村,都建立了石婆婆庵,供奉着石婆婆像。

传说如果孩子身体不好,老是生病,母亲就抱着孩子来到石婆婆像前,上供磕头,认石婆婆为干娘。据说这样一来,孩子的身体就会结实起来。

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定淮门外的石婆婆庵已经不复存在。

和石婆婆庵一道湮没于历史长河的还有不远处的定淮门。道光年间,外秦淮河河道淤积,定淮门也随之停止使用。

1954年,时任南京市市长惠浴宇要求南京市工务局开通定淮门、钟阜门等四座城门。当时,定淮门损坏程度非常严重,多处城砖脱落,南京市城建局因此认为定淮门无保留价值,建议拆除……

如今人们只能从民间留下的故事里,想象它昔日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