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津(1941年—2012年12月21日),出生于北京,北京京剧院老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

1961年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成为马派优秀继承人。1964年演出京剧现代戏《箭杆河边》。1969年奉命调至上海京剧院。1980年后,又陆续排演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新编近代史剧《谭嗣同》等。1982年调回北京京剧团。1985年荣获第二届梅花奖;1998年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为其颁发亚洲最佳艺术人表演奖。代表作有《赵氏孤儿》《娃女》《游龙戏凤》等。

2012年12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71岁。

中文名

张学津

性别

出生日期

1941

去世日期

2012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北京

毕业院校

北京市戏曲学校

职业

京剧演员

获得荣誉

第二届梅花奖

生父

张君秋

家庭成员

张楚楚(女儿)、宋佳(前妻)

主要成就

著名京剧马派老生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行当

老生

代表作品

借东风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表演照

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即北京市戏曲学校)。

1959年毕业后,到荀慧生京剧团任演员。

1962年拜马连良为师。

1969年调上海京剧院。

2012年12月21日下午3时许,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佑安医院逝世,享年71岁。

他自幼受家庭熏陶,7岁开始学戏。拜陈喜光为师学娃娃生。

1949年考入北京艺培学校(即北京市戏曲学校),他曾师从王少楼、陈少武学老生,宗余派,1959年毕业后,到荀慧生京剧团任演员。

演艺经历

1961年又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同年,与冯志孝一起拜马连良为师,成为马派优秀继承人。

1964年演出京剧现代戏《箭杆河边》。

1969年奉命调至上海京剧院。

1976年排演现代戏《铁流东进》、《白蟒台》[2]

1979年随上海京剧团赴联邦德国、比利时、卢森堡、英国、荷兰等国访问。

1980年后,又陆续排演现代戏《刑场上的婚礼》、新编近代史剧《谭嗣同》等。

舞台照

1982年调回北京京剧团。

从1994年开始到2006年12年间,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中为马连良先生的五十二出戏音配像四十六出。为马先生在民国十八年灌制的老唱片配像13段,期间还为李少春先生的《穆桂英挂帅》和李盛藻先生的《黄鹤楼》音配像。

2000年当选北京市文联第七届副主席。

2001年,创作排演新编历史剧《大唐贵妃》。

2007年出版《生正逢时》个人传记。

2008年3月22日为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开讲马连良先生京剧表演艺术讲座。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第一位妻子是黄汝萍,是北京京剧院的青衣,离婚。

第二位是影星宋佳,张学津与宋佳育有一女张楚楚,已离婚。

第三位是张丽敏,张君秋的学生,在得知张学津患癌症后,与张学津结婚,照顾到张学津生命的最后一刻。

身体状况

2012年12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71岁,12月27日上午10时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八宝山殡仪馆东大厅举行。

人物评价

张学津台风潇洒大方,演唱舒展酣畅,念白清晰自然,有较强的塑造人物的能力。表演深得马派神韵,唱腔融“余”、“马”两派于一体。张学津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以《画龙点睛》为例,他不仅在扮相上大胆采用唐装,而且在演唱上处处刻画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的庄重、务实与贤明、开通,使李世民的艺术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他在《借东风》、《捉放曹》、《三娘教子》中的表演,着力渲染的也是人物的稳重、成熟与古道热肠。在演唱技巧上,张学津的吐字、发声更接近于马连良先生晚年的演唱录音。

张学津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