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杰烈》是由京剧名宿、“荀派”艺术创始人荀慧生先生演成名的戏,为其代表作之一。[1]

中文名

大英杰烈

主创人员

荀慧生

剧种

京剧

别名

《铁弓缘》

时间

2001年2月9日 至 2月10日

简介

《大英杰烈》荀慧生先生演成名的戏,此后凡演此者,都按荀派路子。新中国成立后,京剧名家关肃霜略经改动,以为戏名演出,并拍成彩色影片。此戏便有了两种不同的版本。这出戏由于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故事性强,风趣幽默;加上主角陈秀英,先后以花旦、闺门旦并反串小生、武生4个行当扮演,唱、做、武打并重,有极强的观赏性,历来甚受观众欢迎。

演出

正当21世纪第一个新春佳节之时,由北京京剧院与张学良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京剧名优喜迎新世纪之春”京剧晚会,于2001年2月9、10日两晚,在长安戏院演出传统名剧《大英杰烈》。两场演出,座无虚席;自始至终,台上台下融为一体。

《大英杰烈》这出戏过去无论谁演,都是旦行演员一人,从前到后扮演陈秀英。这次别开生面,以从宝岛特邀的著名演员姜竹华、从陕西特邀的“尚派”嫡传名家孙明珠两位“搭贴”,分前后扮演陈秀英。两位分别按“荀”、“关”两派路数出演,各有千秋,异彩纷呈,由美国洛杉矶特邀的美籍华人、幽默大师吴兆南先生扮演陈母,使戏更加增色添彩。

姜竹华女士是台湾的多才多艺演员,文武兼优,各派戏都演。每年日、晚场加在一起,能演四五百场,上座不衰。她扮的陈秀英,按“关派”路数,但是为发挥其优美的唱工,在各行当中,都增加了些动听的唱。“待嫁”一场,沿用关肃霜吸取豫剧名家陈素真《叶含嫣》中的“叠帔”,技巧娴熟,动作快捷;改扮武生,身扎硬靠的厚底“走边”,腰腿灵巧,身手矫健;尤其沿用“关派”的“出手”,踢枪既稳且准,不时赢得台下热烈掌声。

孙明珠则按“荀派”路数。第一天,从改扮武生,扎硬靠接演。她的武功功力深厚,矫健利落,北京观众早在她演的《战金山》里曾多次领教。这次按武生来演,低矮的翻身、熟练的舞枪,更显示出过硬功夫,激动人心。第二天,她从“茶馆”演起,以表达内心戏取胜。如洒扫时,不是直接取弓擦拭,而先以目注视,反映出对弓而生的内心情感,点明主题,这是别人演出中未见的。表现不满意母亲不让她多看匡忠几眼时的上场,从神情到身段、脚步,表现出小姑娘的撒娇。这些地方,俨然如以演《铁弓缘》“茶馆”享誉的京剧名家吴素秋再现。在后台与她相谈方知她并没见过吴氏此戏,可谓英雄所见,不谋而合。她反串小生时的大段“娃娃调”,“扯四门”,神完气足,声腔极为动听。

吴兆南的陈母,与陈秀英、石文、匡忠对白动作都极有风趣,当与匡忠谈及石文这个衙内式的人物如何霸道时,一时激动,头顶“堂桌”拿一把大顶,风趣中显示他的武功不凡。在与女儿共同改扮男装行路时,言及得改用男人名字,陈秀英说:“我就叫王富刚啦!您呢?”他答了一句:“我就叫梅兰芳”,赢得台下一片笑声与掌声。北京京剧院的名丑郎石林扮的石文,嗓音清亮,语言幽默,特别是上场后的一段“数板”,风趣中针砭时弊,效果极佳。“茹派”名小生仉志斌扮的匡忠,谭门后裔谭那扮的关月英,也都很讨好,使这两场演出红火异常,大大活跃了北京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