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的甲状腺的局部炎症,属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是人体中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维持人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后导致甲状腺出现肉芽肿样改变。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有一定季节性,是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临床发病率约为4.9/10万,近年来逐渐增多。亚急性甲状腺炎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寒战乏力、无力等,但临床变化复杂,易误诊及漏诊。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针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为自限型疾病,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少有永久性甲减发生。

中文名

亚急性甲状腺炎

外文名

subacute thyroiditis

别名

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显状部位

甲状腺

原因

与病毒感染有关

多发人群

中年妇女

传染性

疾病病因

  •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因目前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可能与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埃博斯坦病毒等感染有关。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疾病症状

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有季节性,如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后1~3周发病、典型者整个病期可分为早期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期伴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及恢复期三期。

1.早期

起病多急骤,呈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的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甲状腺病变范围不一,可先从一叶开始,以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或始终限于一叶。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病变广泛时,泡内甲状腺激素以及非激素碘化蛋白质一时性大量释放入血,因而除感染的一般表现外,尚可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常见表现。

2.中期

当甲状腺腺泡内甲状腺激素由于感染破坏而发生耗竭,甲状腺实质细胞尚未修复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降至甲状腺机能减退水平,临床上也可转变为甲减表现。

3.恢复期

症状渐好转,甲状腺肿或及结节渐消失,也有不少病例,遗留小结节以后缓慢吸收。如果治疗及时,患者大多可得完全恢复,变成永久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极少数。

在轻症或不典型病例中,甲状腺仅略增大,疼痛和压痛轻微,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微,临床上也未必有甲亢或甲减表现。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自数星期至半年以上,一般约为2~3个月,故称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情缓解后,尚可能复发。

  • 本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
  • 发病前通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咳痰、流涕,伴畏寒、发热、乏力等。
  • 甲状腺区域疼痛,常向颌下、耳后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加重。
  • 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怕热、多汗、心悸、烦躁、易怒等。

疾病检查

亚急性甲状腺炎应抽血查血沉、血常规、血清总T3、总T4、游离T3、游离T4、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行甲状腺B超、甲状腺摄碘率检查和甲状腺核素扫描。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高,红细胞沉降率增速,常>50mm/h,血清蛋白结合碘或血清T3、T4、FT3与FT4浓度升高,甲状腺摄碘率降低,甲状腺扫描可见甲状腺肿大,但图像显影不均匀或残缺,亦有完全不显影的。蛋白电泳呈现为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主要是r和α1球蛋白增高。

  • 依据典型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病例常易误诊。
  • 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 是为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和变化,判断疾病的轻重。
    • 血沉还可以辅助观察疾病的治疗效果。
  • 甲状腺超声检查
    • 可以观察甲状腺的具体病变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可以鉴别肿瘤。
  • 甲状腺功能检测
    • 检查甲状腺功能影响的程度血清T3、T4水平升高;TSH降低;[1]
    • 为甲状腺功能病变治疗提供依据。
  •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进行病理学检查,需要在B超引导下进行。一般不需要做。

1.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症状;

2.甲状腺疼痛、肿大且质硬;

3.ESR显著增快;

4.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双向分离可诊断本病。

患者如有发热,短期内甲状腺肿大伴单个或多个结节,触之坚硬而显著压痛,临床上可初步拟诊为本病。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沉增高,白血球正常或稍高。血T3,T4增高,而血TSH降低,测摄碘率可降至5%~10%以下。这一特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初期也升高,其恢复正常也比甲状腺激素为晚。超声波检查在诊断和判断其活动期时是一个较好的检查方法。超声波显像压痛部位常呈低密度病灶。细胞穿刺或组织活检可证明巨核细胞的存在。

亚急性甲状腺炎需要与甲状腺结节的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发病寂静型或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相鉴别。在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出血出到结节时不难鉴别,因为此时可以触及甲状腺上有无触痛的结节;而出血至单个甲状腺结节时,则鉴别较困难,上述两种类型的出血中,病变以外的甲状腺组织的功能仍然存在,其血沉少有明显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急性发病,可伴有甲状腺疼痛及触痛,但腺体多是广泛受侵犯,血中抗甲状腺抗体大多升高。患者伴有甲亢表现时需要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鉴别,然而后者甲状腺摄取碘率多是升高的,伴有甲亢的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有递减的放射性摄碘率,病理示慢性甲状腺炎,而无巨细胞存在时常称为高功能甲状腺炎,与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较困难,化验时血沉不增快,抗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提示为前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时。可见到身体其他部位有脓毒病灶,甲状腺的邻近组织存在明显的感染反应,白细胞明显升高,并有发热反应。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放射性碘摄取功能仍然存在,亚急性甲状腺炎很少需要与甲状腺广泛受侵犯的甲状腺癌相鉴别,因为二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所见很不相同。

疾病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采用这些药物影响疾病过程的证据尚不能令人认同。

本病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疼痛症状和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仅对症处理即可。对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用对乙酰胺基酚或用水杨酸盐可控制症状;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可迅速缓解临床表现,约有5%的患者需用皮质激素来减轻症状,持续用药1~2周甚或4~8周以后减少药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泼尼松24~48h无反应,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再评定。在治疗中随查血沉改变,可指导用药如病情需要,再次开始用泼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本病的自然过程,如果皮质激素用后撤减药量过多、过快,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所用剂量以使病人不出现症状,直至其放射性碘摄取率恢复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复发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一般不采用抗甲状腺药治疗,通常采用非特异的药物,如口服阻滞剂普萘洛尔。因本病伴甲亢是暂时的,且甲状腺摄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疗的指征。这些药破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亚急性甲状腺炎血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是来源于被破坏了的滤泡漏出的T4和T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无需使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本病的甲减期也常是暂时的,通常甲减症状不多,所以不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此时TSH分泌增加对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减症状明显,甲状腺激素治疗应当禁忌。伴甲减病情轻者无需处理。但也有人主张有甲状腺功能低减时,可用甲状腺制剂如L-型甲状腺素钠,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较重者,可用甲状腺激素替代一段时间。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需要长期甲状腺替代治疗有称中药对本病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减轻局部疼痛
    • 镇痛及非甾体抗感染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 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可缓解疼痛及甲状腺肿胀症状,用于症状严重者;
  • 纠正甲状腺功能异常
    • 病程早期可选择普萘洛尔(心得安);
    • 病程后期可能出现的一过性甲减,可酌情应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疾病预后

  • 本病为自限性,除极少数(10%)最终发展为永久性甲减外,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自行康复,预后良好,但易复发。
  • 少数病人病情缓解后发现乳头状甲状腺癌,故建议对缓解后超声检查仍存在持续低回声、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病灶进行定期监测,以早期发现不良病变。

疾病预防

  •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 避免受凉感冒,接种流感疫苗。
  •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亚急性甲状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