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汉语词语,拼音:yǒu wú xiāng shēng,出自:《道德经》,道家哲学,事物的有中生无,无中生有的哲学思想。有可以转化成无,无也可以转化成有。指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涵义也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与转化,阴阳相生的关系。即事物的有无是在时间流程中相互转化的。现在存在的具体事物,过去必然曾不存在;现在不存在的事物,也必然是相对其过去曾经存在过而言。“故今有之忽无,非昔无之未有;今无之忽有,非昔有之未无者,异乎时也。”即揭示了时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很多富有科学因素的哲学命题,是研究中国哲学史、天文学史及其道教思想史极有价值的著作。

中文名

有无相生

外文名

Being and non being

拼音

yǒuwú xiāng shēng

出处

《道德经》

提出者

老子

定义

有可以转化成无,无也可以转化成有

类型

道家哲学

词语解释

有表示多,表示大,无表示少,表示小。西瓜籽小,可以长出大西瓜。大西瓜吃了,只剩下西瓜籽。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第四十章》)这也是道的本质决定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的本质就是自然。老子讲的道、自然,其实就相当于基督教的上帝,更是伊斯兰教的安拉,造就了万物,是自然的化身。但区别在于,道不是人格化的神,不像上帝那样有人的形体、有灵魂、有意志、有性格的最高存在,也不象安拉那样完全神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宇宙真理。

老子认为有与无并不矛盾,是如阴阳、静动一般,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依存转化。有无同出于道,有与无,兼有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义。(1)有与无就象东方与与西方那样相反相成,而不是相互否定。(2)由有而见无,由无而见有,有无相互对照。(3)任何事物在变化过程中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有与无相继替代与变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面之间亦可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有无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道自身的表现,所谓有与无都只是关于道之存在形式的描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