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660年-729年),字元固,浙江长兴人。唐玄宗朝重臣,以文行于世。少举进士,累授太学。初官为参军,多次升迁,深得玄宗信任,奉敕修撰《则天实录》、《初学记》等书籍。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卒,赠从一品太子少保。

中文名

徐坚

出生日期

公元660年(唐显庆五年)

去世日期

0729

籍贯

长兴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信仰

儒学

职业

官员

字号

元固

主要成就

修撰太极格、姓族系录、唐史等

代表作品

《初学记》,《大隐传》

人物简介

徐坚,是今湖州长兴人,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其父担任兰台舍人,徐坚幼承庭训,博览群书。在徐坚少年时,其父徐齐聃被贬官流放至钦州,在徐坚14岁时就去世了,徐坚在此之后(注:按其墓志碑铭)由祖母金城郡君姜氏抚养长大。[1]

徐坚年幼时就智力过人,唐沛王李贤召见面试后,十分赞赏其才华。及壮举进士及第,任汾州参军,迁万年县主簿。圣历中徐坚为东都留守判官,专主表奏,王方庆称徐坚为“掌纶诰之选”。杨再思说徐坚:“此凤阁舍人样”。历官至太子左庶子、秘书监、左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与刘知几等同修《三教珠英》、《则天实录》。卒,赠太子少保,谥曰文。著有《大隐传》、辑有《初学记》传于世。坚与父齐聃俱以词学著闻。坚长姑徐惠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议者以为“方之汉世班氏”。

人物生平

出身世家

据《旧唐书》记载:徐坚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徐孝德是隋唐两朝大臣,终官至果州(今四川南充)刺史。徐坚之父徐齐聃,少善属文,唐高宗时累迁兰台舍人、蕲州司马。徐齐聃善于文诰,甚为当时所称。公元673年(唐咸亨四年)去世,卒年四十三岁。唐睿宗即位,追录旧恩,累赠徐齐聃礼部尚书。[2]

仕途通达

徐坚,自幼聪慧好学,遍览经史,性格宽厚。中进士举,累授太学。圣历中,皇帝车驾在三阳宫,徐坚留守东都为判官。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徐坚与定王府曹刘知几、给事中徐彦伯、右补阙张说同修《三教珠英》。

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又与刘知几、吴兢等撰修唐史,成《唐书》八十卷。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柳冲上书,请改修《氏族志》。唐中宗命徐坚与柳冲、左朴射魏元忠、史官张锡、刘宪等八人,依据《氏族志》,重加修撰。至唐玄宗先天初年,柳冲与徐坚、刘子玄、吴兢等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奏上。武则天又令坚删改《唐史》,会武则天逊位而止。

唐中宗神龙初年,徐坚官居给事中。是植盛夏,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发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武三思陷害,唐中宗即令杀韦月将。徐坚上表奏请曰:“今朱夏天道生长,夏行秋令,则禾稼不熟。愿陛下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陛下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唐中宗采纳了徐坚所奏,遂令杖责韦月将,流配岭表。

公元707年(神龙三年),徐坚与吴兢、刘知几等修成《则天实录》。[3]

唐睿宗即位,徐坚自刑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官拜左散骑常侍,俄而转黄门侍郎。监察御史李知古兵出姚州(今云南姚安)洱河,攻击蛮族,蛮即降附,又请筑城,重征洱河之税。徐坚则主张蛮夷生梗,未得同与华夏之制,恐劳师远伐,益不偿损。睿宗没有听从徐坚的建议。蛮众恐惧,相率反叛,杀掉李知古,役徒奔溃,由是姚、巂(xī)路绝,连年不通。

徐坚的妻子岑氏,是侍中岑羲的妹妹,徐坚因为是岑羲的近亲,辞去掌管机密的官职,转为太子詹事,告诉别人:“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至唐玄宗时,岑羲谋逆太子,事败伏诛,徐坚竟免于坐累。唐玄宗出徐坚为绛州刺史,五转复入京城为秘书监。公元710年,唐睿宗,授徐坚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

玄宗重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徐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累封徐坚至东海郡公。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徐坚官居左散骑常侍。又因修东封仪注之功,特加封徐坚为光禄大夫。

徐坚熟悉典礼制度,曾先后参与编撰《唐六典》、《太极格》、《史记注》、《姓族系录》、《唐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赞美。又与贺知章、赵冬曦辑“文府”20卷,续“文集”30卷。著作有《大隐传》、《初学记》,集三十卷,今存诗九首。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徐坚去世,年七十。唐玄宗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唁,宫内出绢布作为赙金,赠徐坚太子少保,谥曰文。徐坚与父亲齐俱以词学闻著与世。徐坚的两个姑姑亦有文藻。人们议论徐坚家族可比汉朝的班固家族。[4]

轶事典故

好友张说

据《太平广记》所载

唐时,张说和徐坚同在集贤院当学士十多年,两人爱好一致,感情相投。当时和他们共 事的学士们,已经衰落的很多,独有张、徐二人还留在集学院。张说把当年的学士名字都写出来,和徐坚一起观看。徐坚对张说问:“诸位当年都是各有专长,各领风骚啊,请问文章方面,谁先谁后?”张说答:“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的文章,都是良金美玉,无可挑剔。富嘉谟的文章,严峻峭拔,雄奇豪放,别具一格,他这种言论,若是用在议论朝政的地方,必然引起大乱子。阎朝隐的文章,浓妆艳抹,词藻华丽,轻歌曼舞,读后令读者愉悦,虽然有些风流儒雅,但是有点过于幽默诙谐。”徐坚又问:“现在的后起之秀,谁的文章好?”张说回答:“韩休的文章,有如美酒佳肴,词语典雅,但缺少韵味。许景先的文章,虽然肌肤丰满,华丽可爱,但缺少风骨。张九龄的文章,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王翰的文章,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啊!” (译文)

【原文】

唐张说、徐坚同为集贤学士十余年,好尚颇同,情契相得。时诸学士凋落者众,说、坚二人存焉。说手疏诸人名,与坚同观之。坚谓说曰:“诸公昔年皆擅一时之美,敢问艺之先后?”说曰:“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皆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富嘉谟之文,如孤峰绝岸,壁立万仞,丛云郁兴,震雷俱发,诚可异乎?若施之于廊庙,则为骇矣。阎朝隐之文,则如丽色靓妆,衣之绮绣,燕歌赵舞,观者忘忧。然类之风雅,则为俳矣。”坚又曰:“今之后进,文词孰贤”说曰:“韩休之文,有如大羹玄酒,虽雅有典则,而薄于滋味。许景先之文,有如丰肌腻体,虽秾华可爱,而乏风骨。张九龄之文,有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于边幅。王翰之文,有如琼林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有玷缺。若能箴其所短,济其所长,亦一时之秀也。”[5]

三馆学士

据《唐语林·卷七·补遗》所载

唐宣宗时,御史冯缄三院退朝入御史台,路逢集贤校理杨收,学士杨收没有给冯缄让路;冯缄为朝长,取收仆笞杨收。集贤大学士马植启奏宣宗,论曰:“开元中,玄宗幸丽正殿赐酒,大学士张说、学士副知院事徐坚以下十八人,不知先举酒者。说奏:'学士以德行相先,非其员吏。'遂十八爵一时举酒。今冯缄笞收仆,是笞植仆隶一般,请黜之。”御史中丞令狐,又引故事论救,宣宗把御史冯缄、学士杨收都释放了。宣宗下令:三馆学士不避行台。[6]

徐坚作品

初学记

《初学记》,全书共三十卷,唐代徐坚撰。

《初学记》中华书局繁体竖版封面

《初学记》共分二十四部,三百十三个子目,每个子目先分“叙事”,再“事对”,再是“赋”、“诗”、“颂”、“讃”、“箴”“铭”、“论”、“书”、“祭文”等各体诗文,大体同于其时盛行的《昭明文选》的分类,所引也多整段整篇。叙事部分谈及唐代制度,有时可补两《唐书》志的疏略。诗文部分有多有初唐君臣的唱和诗和诏册制敕,唱和诗虽语多空泛,也不无史料可取,诏册制数中不少是任职、封号的文书,可以得知某人履历。从岁时、居处、器物、服馔、果木等部的类目和内容,可以窥见其时社会生活,知悉名物品种。徐坚诗词

《相和歌辞·棹歌行》

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

霜丝青桂楫,兰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

扣船过曲浦,飞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

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

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

岸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7]

家世渊源

先祖

五世祖徐文整,梁云骑将军,阳平太守,慈源候。

高祖徐综,陈稜威将军,始安太守,袭慈源候。驸马都尉,尚陈永嘉公主。

曾祖徐方贵,陈奉朝请,江夏王侍郎,伏波将军,早卒。

祖父徐孝德,隋唐两朝大臣,隋末任谒者台奉员外郎,唐朝时官至果州刺史。

祖母姜氏,依唐制,因长女徐惠为太宗贤妃,封正四品金城郡君。

叔父徐齐庄,玄宗朝恩封长城县子。

长姑徐惠,唐太宗徐贤妃,工于诗文。

次姑徐氏,唐高宗徐婕妤,有文藻。

妻室

嫡妻岑氏,是岑羲之妹。

儿子

徐峤,字巨山。开元中为驾部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迁中书舍人、内供奉、河南尹。封慈源县公。父子相次为学士,三世为中书舍人。[8]

徐坚碑铭

全唐文》第03部卷二百九十一

张九龄(九)

大唐故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铭(并序)

夫物之所宗也,莫善乎德行;道之以明也,莫先乎文学。人伦以具体为难,世业以济美为贵:有能兼之者,其东海公乎。公讳坚,字符固,其先东海郯人。永嘉之后,仕业南国,因家吴兴焉;隋氏平陈,徙族入雍,今为冯翊人也。原其伯翳平水土,实佐文命;偃王行仁义,大启徐方:因国保姓,克昌厥后。逮乎汉魏,出仁贤:十二代祖晋江州刺史顺德简侯宁,至五代祖梁直阁将军慈源侯整;整生陈始安太守综,综生隋延州临真令方贵,方贵生唐果州刺史孝德,孝德生唐西台舍人赠礼部尚书齐冉:出入六朝,载祀数百,文武冠冕,存殁光灵。训子克家,谋孙必复,贤风儒行,世有其人,公即尚书府君之元子也。

生而发,默识经艺,粤自童龀,则善文言,时先府君为沛王侍读,公之岐嶷,声振平台。王闻而延伫,与之谈议,授简能赋,博奕惟贤,门客府寮,深所厌服。奄遭不造,十四而孤,祖母金城郡君姜太夫人,念其聪异,诲以志学。公遂刻勉,诣心精微,磅礴九流,激昂三变,景倩幼露,实赖愍孙,令伯大成,抑由祖母。上元中,遭姜太夫人丧,哀几灭性,制则从礼,有感斯绝,无声常泪。服阕,州辟秀才,其年登科,解巾补汾州参军事,部送边糈,至于定襄。军使王本立,素重公才,署为管记,书奏谋算,悉以咨之,坐耀锋,未尝肯綮。寻而换云阳尉、万年主簿,亲累出为杨府功曹。振鳞将抟,载跃京毂,垂翼远逝,有声东南。俄迁太子文学,时秘阁群籍,大抵讹谬,有敕召学士详定,公实在焉,为之刊缉,卷盈二万时辈绝倒,服其博达。寻与李峤等撰《三教珠英》,书成奏御,拜司封员外,寻加朝散大夫,即拜郎中。稍迁给事中,以公代及文史,词不失旧,虽居琐闼,尚比缠牵,遂除中书舍人。君子曰:「舜之官人也。」二年,敕公修《则天圣后实录》及文集等绝笔,中宗嘉之,玺书敦慰,赐爵慈源县子,赍物五百段,旌良史也。

迁刑部侍郎,加秩银青光禄大夫,转礼部侍郎兼判户部。公久践朝廷,累登省阁,旧章必练,即事无疑,雅不烦文,深得大体,台高议,以此归之。进封县伯,食邑五百户,兼昭文馆学士,受诏与听琶僧菩提流志译《宝积经》,及柳冲等同修《姓氏系录》:三教宝真,万族有伦,亟见成矣。太平公主内秉国权,驸马武攸暨外收人望,命公至第,拒而不行,恶夫佞也。景?初,今上夷乱,主鬯东朝,宫相四员,时难其选,二以宰臣兼领,一则天子故人,任良两宫,实在公矣。遂除右庶子兼崇文馆学士,修史如故,进爵东海郡公,食邑二千户,迁右散骑常侍,以本官兼黄门侍郎,寻而即真,禄赐同三品。爵崇五等,道茂两宫,利君谋身,举代皆誉。又以删定格令,承恩进爵二等,公请回授叔父齐庄,帝用怀之,遂封齐庄为长城县子,天下义士,莫不激昂焉。

侍中岑羲,公之姻娅,与其联事,深自危惧,求典?司,以远?悔,遂改太子詹事。迨羲祸败,地绝嫌疑,先是不交定王,及此不昵岑氏,见炎莫附,思患预防,信达人也。复以亲累出为绛州,历永、棣、衢四郡。山川分位,楚夏异齐,公政不易宣,教以因俗;德化归厚,人共由之。开元中,会同京师,迁秘书监,无何,转国子祭酒。皇帝稽古崇训,开堂集儒,以公才学元长,命登首席,遂令集贤殿修撰,又除右常侍,以公为学士,副丞相燕公知院事。绸缪顾问,日月献纳,恩渥尢及,少有其比。上将柴于岱宗,诏公草其仪注,定祀之位,广配类之仪,博文约礼,或公或革,言出而人伏,事立而天从,时议远矣。及礼毕,承恩特加光禄大夫。时置十铨,公在分掌,程不愆素,且无遗才。公既赞相谟,犹从容讽议,大锺必谏,温树不言,启沃尽规,实致君于尧舜;死生有命,空比德于老彭。享年若干,以开元十七年龙集己巳五月丁酉,薨于长安颁政里之私第。圣人震悼,君子称嗟,翌日,有诏褒赠太子少保,赠物若干段,粟若石。特遣中使内侍伊凤祥吊祭,而别赐布帛若干端匹,俾鸿胪少卿元复监护葬事,官给鼓吹仪仗。太常考行曰文。群子曰:仁而爱人,敏而好学,家有荣业,绍其弓冶,国有大事,修其典章,谥之曰文,不亦宣乎!其年冬甲子,与夫人故南阳郡夫人合葬于万年县之少陵原先茔,礼也。公宽裕有礼,温良能断,智出于象外,枢得其环中,行之积也厚,名之立也大。故起自黄绶,累践赤墀,五省推高,连州得最,事将时并,位与才偕:莫之夭阏也。至于升堂入室,探微睹奥,动有礼乐之运,言有雅颂之声,是惟无作,作则万物和而八音备矣。荩尝注《史记》,修《晋书》,续《文选》、《大隐传》,及有文集三十卷,皆资于故实,古今通变,博于遗训,河汉共高,或升天府,或藏名山,然各得其所。呜呼!文仲殁而其言立,子产终而遗爱存:公则备焉,宣受戬,保艾厥后,代代守之。有子曰峻、峤、嵬等,才以雅着,孝以特闻,学茂高曾之科旨,词雄祖考之风格,备历清贯,皆立能名。三贤德声,方贾氏无愧;累叶儒训,与班门孰多?咸瞿瞿如,皇皇如,昊天不追,终身积痛,求旧撰实,勒诸坟道。仆从述者之后,敬而伸之,为铭曰:舜命益虞,畴功帝俞。偃行文教,代集通儒。光华鼎阀,出入秦吴。门多长者,君其最乎。(其一)曾是好学,果行洵美。日就鳞成,风积鹏起。黄绶覆篑,朱门方轨。官籍正人,朝称良史。(其二)三入承明,五迁外郡。道有出处,心齐喜愠。帝思启沃,国尚师训。屡献箴规,偏承顾问。(其三)居常有异,博而无惑。绵孙通,铨衡叔则。为黾为镜,立言立德。胡不遗?左右王国。(其四)悼兴冕旒,哀结衣簪。官供羽仗,士惜人琴。已矣终古,平生德音。松枝挂剑,碑字生金。(其五)[1]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五十二》: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进士举,累授太学。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定王府仓曹刘知几、右补阙张说同修《三教珠英》。时麟台监张昌宗及成均祭酒李峤总领其事,广引文词之士,日夕谈论,赋诗聚会,历年未能下笔。坚独与说构意撰录,以《文思博要》为本,更加《姓氏》、《亲族》二部,渐有条汇。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则天又令坚删改《唐史》,会则天逊位而止。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义、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睿宗即位,坚自刑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拜左散骑常侍,俄转黄门侍郎。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縻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巂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竟免坐累。出为绛州刺史,五转复入为秘书监。开元十三年,再迁左散骑常侍。其年,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坚为学士,副张说知院事,累封东海郡公。以修东封仪注及从升泰山之功,特加光禄大夫。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馀。上深悼惜之,遣中使就家吊,内出绢布以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坚长姑为太宗充容,次姑为高宗婕妤,并有文藻。徐坚父子以词学著闻,议者方之汉朝班氏。[4]

历史评价

《旧唐书》称徐坚家族:“坚父子以词学著闻,议者方之汉世班氏。”

《张九龄碑略》中称徐坚的著作:“皆资于故实,博于遗训,古今通变,河汉共高,或藏名山,或升天府,然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