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平原,位于皖西丘陵山地、江淮丘陵台地和皖南丘陵山地间的长江两岸,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外文名

Plain along the river

地理位置

安徽省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介绍

沿江平原,位于皖西丘陵山地、江淮丘陵台地和皖南丘陵山地间的长江两岸,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巢湖、滁州、合肥诸地市的一部分或全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沿江平原,西狭东阔,大致在铜陵以西由于受皖西、皖南两山地约束,宽度一般只30~50公里,成为谷地。在铜陵以东,则突见开阔。沿江平原,就总体而论,为一平原,但实际上有相当山地和丘陵散布,即使同为平原,各地的地貌特征也有区别,故又可将其分为巢湖盆地、滁河平原、天长平原、大别山东南山前平原、江北丘陵带、安庆谷地、和无平原和宣芜平原等8个次级单元。

组成

巢湖盆地

巢湖盆地位于省境中部,四周丘陵、台地围绕,形态相当完整。盆地有偏于东南隅的巢湖和宽窄不等的环湖平原组成。巢湖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在水位为8米时,即水深2~3米时,湖面面积和储水量分别达753平方公里和17.2亿立方米。湖面广阔稳定,对沿岸城市用水和农业灌溉的意义十分重大,同时也可用于发展淡水养殖和航运事业。环湖平原,主要由两级阶地和入湖各河的河漫滩及巢湖湖滩地所组成。河漫滩、湖滩地现已多筑堤围垦,成为良田。

滁河平原

滁河平原在滁州市境内,地貌类型主要可分为阶地和河漫滩两类。滁河平原由于滁河的干支流皆源于丘陵、台地地区,水源不丰,且变化较大,河道浅窄,因此常易旱。

天长平原

天长平原位于安徽江淮地区的最东部的天长市境内,东濒高邮湖,其地面除西、南、北边缘地区有零星低丘和一些台地外,主要由阶地和沿湖滩地所组成。阶地,由于基本上不受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条件相当优越。沿湖滩地圩区,由于地势低洼,洪涝灾害较多。

大别山东南山前平原

大别山东南山前平原位于大别山南部山前,其地貌类型主要为阶地,其次为台地与河湖滩地,此外,也搀杂一些丘陵。以阶地为主的平原,本应少洪涝灾害,但由于皖西山丘南部为省内水土流失最严重之处,各河出山口后,比降与流速顿减,大量泥沙便在河床中沉积,河床逐年抬高。如皖河和大沙河的部分河段,河床均已高出于两岸阶地,成了长江流域的小黄河,对沿岸地区,造成了极大的防洪压力和极严重的洪水危害。1969年,大沙河河堤溃决,使10万亩农田被淹,5万间房屋倒塌,并使大片土地沙化。但在台地上,由于北有山地可阻挡或减弱寒潮,又有逆温现象,从而成为省内不可多得的桔园发展之地。

江北低山丘陵带

江北低山丘陵带西起于宿松,东止于和县,是平原中的一条低山丘陵带,成北东——南西向的带状,约与长江北堤保持10~30公里的距离,并行延伸,并大致可以白湖为界,分为东、西两段。其中东段,主要由海拔200~500米的高丘组成,其高程虽不大,但由于基岩主要为中、古生代的灰岩、砂岩,故地势仍较陡险。如2000余年前伍子胥所过的昭关,两边山丘不算高,且十分险峻。西段,主要为中生代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等侵入岩和中生代凝灰岩、粗面岩、安山岩等喷出岩,以及古、中生代的灰岩、页岩和砂岩等所组成的丘陵和低山。其中由各种侵入岩组成的山丘高度多较大。由各种喷出岩所组成的丘陵,高度多较小。但枞阳北部的浮山,山虽不高,且因凝灰岩的差异风化,形成半山洞百余个,从而成为省内的名山之一。

安庆谷地

安庆谷地位于铜陵以西的长江两岸,为夹峙于皖西、皖南两山地丘陵间的狭长平原。平原上湖泊众多,仅万亩以上大中型湖泊即有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武昌湖、石塘湖、破罡湖、白荡湖、陈瑶湖、枫沙湖、黄泥湖、升金湖等10余个。这些湖泊的形成虽或多或少皆与长江的摆动有关,但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是,近代此处地壳的下沉。故近30年来围湖造田,成功者固然有之,但就总体而言,效益甚差,得不偿失。因此,其相当一部分圩区的退田还湖,看来是势在必行。

和无平原

和无平原位于铜陵以东的长江北岸,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和县、含山、无为诸县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和无平原,虽也间有一些丘陵、台地,但主要由阶地和河漫滩组成,其中,河漫滩占有相当面积。现这些河漫滩虽已筑有坚固堤坊和圩堤挡防洪水,然而因大部分地面海拔在8米以下,一部分地面还仅5~6米,因此,每遇汛期,洪涝威胁便十分严重。

宣芜平原

宣芜平原位于长江以南的芜湖、宣城一带,为沿江平原中最重要的一块平原,在其北、东、南三方面断续有丘陵围绕,故在宏观上实为一马蹄形平原。平原中心,如芜湖和其邻近地区,原为一湖沼地区,现之所以成为一片圩区,则是近1000~2000年来不断围垦的结果。有历史记载可查的,起自于三国时代,如芜湖东面的咸保圩,即是在吴赤乌二年(239年)从古丹阳湖群中围出。到了宋代,围垦扩大,如在嘉勣六年(1061年)所扩大重修的万春圩,便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圩区,圩内耕地达10余万亩。宣芜平原上的河湖滩地土质良好而肥沃,适当围垦是应该的,必需的,但到了近代,过份的围垦已严重导致了洪涝灾害的形成。

沿江平原和淮北平原相比,虽较破碎,但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网发达,灌溉方便,故为省内农业生产水平最高之处,全省稻米历来大部分皆出于此处,故芜湖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