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年就是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六十花甲子中顺序排在第八位,前一位是庚午,后一位是壬申,大概对应的年份如1991、1931、1871……60年一周期。年份数除以60余11,或年份数,除以10的余数是1,除以12的余数是1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辛未年”。[1]

以下农历年份均为辛未年:

第1千年:11年、71年、131年、191年、251年、311年、371年、431年、491年、551年、611年、671年、731年、791年、851年、911年、971年。

第2千年:1311年、1091年、1151年、1211年、1271年、1331年、1391年、1451年、1511年、1571年、1631年、1691年、1751年、1811年、1871年、1931年、1991年。

第3千年:2051年、2111年、2171年、2231年、2291年、2351年、2411年、2471年、2531年、2591年、2651年、2711年、2831年、2891年、2951年、

中文名

辛未年

类型

干支纪年法

组成元素

天干的“辛”和地支里“未”组成

前一位

庚午年

所属生肖

简介

辛未年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年,由天干里的“辛”和地支里的“未”组成,属于羊年。

干支纪年法

所谓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

干支

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干支纪年起算自二十四节气之立春,而干支纪年又是干支历的纪年方法。历代官方历书(即黄历)皆如此。民国后,皇帝年号被弃用,农历只能借用干支来纪年,其一年的范围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内,此点并无争议。而农历和干支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两者在年份起点、月份划分规则、每年天数等皆不同。由于民国后使用了公历,不少民众在历法知识上的欠缺,所以两者常被混淆。

天干

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分别对应十二生肖中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辛未年便是其中一个。

在六十甲子中,辛未与庚午同为路旁土,五行属于土。也叫山羊、土羊。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干支年的更替以立春为准。

辛未年邮票

辛未年邮票

1991年1月5日,我国发行了十二生肖系列邮票中的“辛未年”生肖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的最后一枚邮票设计者雷汉林。

辛未年记事

历史纪事

也先杀脱脱不花

瓦剌首领也先与脱脱不花名为君臣,而徒有其名。脱脱不花之妻系也先之姊,也先欲立其姊之子为太子,脱脱不花不从。也先素疑脱脱不花私通明朝,于已不利,故于景泰二年(1451)十二月以兵攻击。不花败走,也先追杀,执其妻子。乘胜胁迫诸部,东至建州,兀良哈,西及赤斤、哈密。

太监兴安以皇后旨度僧道五万余人,于谦反对无效。梁宝、王来率方锳等镇压苗军,破香炉山(在今贵州黄平南),俘韦同烈等。不久,普定、永宁、毕节苗民又起反抗。处州陶得二败死。遂分瑞安置泰顺,分丽水、青田置去和、宣平、景宁,以加强统治。也先杀可清真脱脱不花,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可汗(参见1453年)。

文化纪事

李昌祺逝世

李昌祺(1377-1451),名祯,以字行,庐陵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为礼部郎中。历广西、河南左布政使。绳豪猾,去贪残,疏滞举废,救灾恤贫,数月政绩可颂。正统改元,上书言三事,皆被采纳。昌祺廉正俭行,淡泊名利。正统四年(1439)四月致仕,景泰二年(1451)卒,年七十五。著有《运甓漫稿》。

杂谭逸事:李贤疏陈政本

景泰二年(1451)二月初八日,吏部主事李贤疏陈政本十策:勤政学,顾箴警,戒嗜欲,绝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景帝嘉纳,令录示左右。礼部尚书杨宁说:读崇节俭一事,潜然泪下。后李贤又陈车战火器之利,亦被采纳。

朱谦逝世

朱谦(?-1451)河南夏邑县人。永初初袭职任凤阳留守左卫指挥佥事。洪熙元年(1425),随阳武候薛禄北征蒙古,有功,升指挥使调贵州兴隆卫。宣德元年(1426)复从北征,以功升万全都司都指挥佥事。正统初升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不久,充任右参将,守备万全。奉命率所部精骑巡边,大败兀良哈,升后军都督佥事。正统十四年(1449),以北征之功升都督同知,进右都督。也先大举入寇,朱谦与昌平伯杨洪皆领兵入援。后升左都督,佩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宣府。景泰元年(1450),也先入寇宣府逼近洋河桥南校场,朱谦出兵击退,以功封抚守伯。景泰二年(1451)二月二十八日卒,追封抚宁候,谥武襄。

再度僧道

朝廷原定僧道三年一度。景帝即位,特诏停止。景泰二年(1451)正月,太监兴安以皇后旨度僧道五万余人。兵部尚书于谦奏陈:今四方多流徒之民,三边又缺战守之士,度僧道太多,恐本末倒置。景泰不听。至同年十一月,讹传明年度僧道。于是僧道赴京达数万人。兵科给事中郑林乞请尽行逐还。景泰才从其议,将赴京僧道全部遣回原籍。

严禁军职受讼

景泰二年(1451)四月初三日,监察御史全智奏陈:各处镇守军职滥受词讼,得贿者泯之不行,不得贿者转发送问,屡兴庶狱,荼毒军民。乞请通行禁约。景帝纳其言,下令严禁各镇军职受理词讼,只许操练军士御寇,毋蹈前非,违者严治其罪。

禁勋戚货买侵利

因京城官店塌房多为贵戚近侍所有,兵科都给事中叶盛等于景泰二年(1451)四月十一日奏陈:贵近勋戚,高爵厚禄,而又侵利于国,贻害于民。乞将在京官店塌房尽数勘实,籍记在官,按季收钞,以资军饷。景帝批准施行。

叶盛奏陈弭灾防患

景泰二年(1451)六月十七日,兵科都给事中叶盛奏陈弭灾防患八事:户部于畿内、山西征役,遵诏停止,减省冗费;分守边关,量赏银、布;京卫军匠于监局造军器战车外,余送操练;法司议条例,分行南京各省清狱;京南捕盗;旌阵亡将士,遍访死节赠恤;谪官之中查例复官;辨别盗贼胁从,或远配,或戍边,庶不枉滥。景帝得奏,除赏赐、军匠条外,全部命有司施行。

章纶奏陈太平十六策

景泰二年(1451)七月十七日,礼部郎中章纶奏陈太平十六策:躬揽乾纲,缉兴圣学,面议大政,为政得人,肃正朝纲,广开言路,敬畏天戒,粗慎选举,严明考核,守备边境,征讨不庭,禁止罪犯,官吏养廉,作成人才,端本风化,馈运救荒。景帝嘉纳。

周忱致仕

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岩,江西吉水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擢为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永乐二十二年(1424)任越府右长史。宣德五年(1430)以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创“平米法”。宣德七年,奏立“济农仓”。宣宗嘉奖。又整顿漕运,进工部左侍郎。正统初年,奉命前往淮扬巡视,兼理松江盐课,仿济农仓法,置“赡盐仓”。朝廷委任益专。两遭亲丧,皆起复视事。周忱亦更加施展才华,见利害必言,言无不听。诸所建明,皆着为令。宣德九年,进户部尚书,又改工部,仍兼江南巡抚。景泰二年(1451)八月二十七日致仕。景帝命李敏代,命其不要轻易变更周忱之法。景泰四年(1453)十月卒,年七十三。谥文襄。有《双岩集》。

杨洪逝世

杨洪(1381-1451),字宗道,六合人。初袭汉中百户,奉调开平,以功迁都指挥。正统初,以都督守独石,败虏于宣府大石门宝昌州,捕阿台打不花,斩首二百余,封昌平伯,充总兵官镇守宣府。土木之变后,击虏于都门涿州、紫荆关,追至固安,获阿归等四十八人,斩四百八余,俘掠以万计,得马牛弓刀数万,进昌平候。久镇宣府,号令严肃,士马精强,诸部畏惮,人称杨王。又不擅专杀。颇好文学,请立宣府儒学。景泰二年(1451)九月十三日卒,年七十一。追封颖国公,谥武襄。

禁诸司毋得援夺情例起复

明代文臣夺情起复,自杨荣、杨溥、蹇义、夏元吉开其端,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已成故事,而当时言官中却无一人能言其非者。于是正统以后,遂有京官营求夺情,而在外方面以下等官,往往有一部民耆老诣阙请留,动辄起复还任。景泰二年(1451)九月二十日,吏科给事中毛王、礼部郎中章纶疏言:三年之丧,古今通制。向者朝廷因各边未宁,暂行夺情之典,所留者,都是股肱辅弼之大臣或边防之要臣。近来,各处官司相习成风,或司府副职,或州县幕司,甚至办事官吏一闻亲丧,立即保举夺情。前项官吏素非执政之臣,轻引夺情之例保留,请敕令内外官员,使之敦廉耻之节,以消奔竞之风。景帝于是诏禁诸司起复。

朱徽炸朱徽焟谋反

徽炸、徽焟是岷庄王朱楩(朱元璋第十八子)之世子。景泰元年(1450),朱楩逝世,其次子徽煣嗣位。广通王徽炸有勇力,其家人段友洪以善奇技得宠。后来都事于利宾言徽煣有异相,当为天下之主,于是徽炸谋乱。作伪敕,分遣段友洪与蒙能、陈添行前往苗族地区,用银印、金币诱诸苗,使之发兵攻武冈。苗族首领杨文伯等不敢听其遣。事发,段友洪为徽煣所逮。都御史李实报告朝廷,景帝遣驸马都尉焦敬、中官李琮征召徽炸入京师。湖广总督王来、总兵官梁宝又尽发阳宗王徽焟谋反之罪,同时召徽焟入京。景泰二年(1451)十月令除二人爵,幽禁于高墙之中,十二月,以谋逆之罪废为

人。其时蒙能方率苗兵至武冈,闻事败,遂举义旗入广西领导苗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