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功用

垂拱殿也叫常朝殿并不似崇政殿那般空旷威严,反而令人心生几分温馨,只是这种温馨唯是官家之感,对众位臣子而言,官家所在之处,在汴梁北宋皇宫和临安南宋皇宫中都有此殿。殿有五间十二架,长六丈,宽八丈四尺。

位置参照

北宋皇城内城又名“里城”,里城内有宫城,又名“皇城”。中区是皇帝上朝理政之所,重要的建筑有大庆殿、垂拱殿、崇政殿、皇仪殿、龙图阁、天章阁、集英殿等;北区为后宫

北宋时,汴京大内宫殿是在唐汴州衙城基础上改建成的,在大内正门宣德门内中轴线上建大朝大庆殿,其后为紫宸殿。又参考晚唐洛阳宫在中轴线西另辟一南北轴线,前建文德殿,后建垂拱殿。紫宸、文德二殿都曾朔望视朝,都具日朝的性质,垂拱殿则是日常视事的常朝。这样,在汴京大内又恢复了中轴线上前后两组宫殿相重的布局。其中宫寝殿在中轴线的西侧,垂拱殿之后。

历史事件

《宋史·礼志十九》:“皇帝日御 垂拱殿,文武官日赴 文德殿 正衙曰常参,宰相一人押班。”

宋仁宗亲政後,宠爱尚美人,“一日,尚氏於上前有侵后语”,郭皇后“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于是皇帝大怒,宣布废后。现在看来,废皇后其实无关于国计民生,但在儒臣们看来,却是涉及君德的大事。右司谏?仲淹带头,“即与权御史中丞孔道辅率知谏院孙祖德,侍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殿中侍御史段少连,左正言宋郊,右正言刘涣诣垂拱殿门,伏奏皇后不当废,愿赐对,以尽其言。护殿门者阖扉,不为通,道辅抚铜环,大呼曰:‘皇后被废,奈何不听台谏入言!’”皇帝自感理亏,不愿接见,“寻诏宰相召台谏”。宰相吕夷简憎恨郭后,全力怂恿和支持皇帝废郭后,却在台谏官的责问下无言以对。最后皇帝和宰相只能采取霸道的办法,将孔道辅、范仲淹等黜责,“遣使押道辅及?仲淹亟出城,仍诏谏官、御史自今?须密具章疏,毋得相率请对,骇动中外”。

至迟从北宋仁宗时起,宋代皇族谱牒的定期修纂制度已逐渐形成,徽宗时已相当完备。宋代制度,宗正寺及下辖的玉牒所负责修纂各种皇族谱牒,宗正寺置卿、少卿、丞、主簿等属官,由右丞相任提举编修官。并规定,仙源类谱每十年一修纂呈进,宗藩庆系录一年一修纂呈进,但事实上并没有严格执行。宗正寺修进呈送皇族谱牒,要举行“告礼”,即告天地、宗庙、社稷、欑陵。其仪用牺尊、笾、豆各一,实以酒、脯、醢祭告。“告礼”之后,宫廷还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进书仪”,“用黄麾细仗、教坊乐、僧道威仪前导,上御垂拱殿观书,宰执皆升殿侍立。”仪式之后,参与修撰谱牒的相关人员一般都会有晋升的机会。

北宋前期,文臣自太子中允,武臣自内殿崇班以上均为升朝官。神宗改革官制后,文臣自通直郎到开府仪同三司,武臣自修武郎到太尉,为升朝官。又改侍从官以上官员每天赴垂拱殿朝见,称为“常参(日参)官”;朝廷各司的朝官,每五天一次赴紫辰殿朝见,称为“六参(每月六次)官”;另一种是每逢朔(初一)、望(十五)赴紫辰殿朝见,称为“朔参官”。

南宋未年的情况亦与此相同,据《续资治通鉴》记载: “(五月,乙未)宋陈宜中、张世杰等奉益王昰即帝位于福州府,改元景炎。遥上德祐帝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又上太皇太后尊号,册杨淑妃为皇太妃,进封广王昺为卫王。升福州为福安府,以大都督府为垂拱殿,便厅为延和殿,王刚中知福安府。金华尉赵孟垒怀太上皇后帛书间道来上,擢孟垒宗正寺簿。”“(五月)丙申,宋主见(元)帝于大安殿。乙巳,授宋主?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瀛国公,从行内人安康朱夫人、安定陈才人,俱自经死,有留题于裙带曰:“誓不辱国,誓不辱身。”

元军进驻杭州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南宋皇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焚毁过半”。十年后,江南佛教总管、西僧杨琏真伽报请获准,在皇城废墟上建五座佛寺,即在垂拱殿基上建报国寺,在延和殿基上建小仙林寺,在福宁殿基上建兴元寺,在和宁门址上建般若寺,在芙蓉阁址上建圣果寺。五寺在元末又毁。到了明代,张士诚进入杭州后,以万松岭为界,南宋的皇城旧址成了荒郊野岭,慢慢地消失了。只有报国寺屡毁屡建,至清尚在。

《南渡行宫记》最早出现在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根据《南宋皇城历史文化地理综合研究》的考证,《南渡行宫记》记载的是理宗景定、咸淳年间(1261~1266)情况,作者陈随应,应为陈随隐,名世崇,字伯仁,号随隐,曾任东宫讲堂掌书。其中关于垂拱殿的记载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基本相同,很可能摘录自同一份资料。

建筑考证

垂拱殿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对垂拱殿一组建筑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这是临安大内唯一的最详细的建筑记录。

“其广仅如大郡之设厅……每殿为屋五间,十二架,修六丈,广八丈四尺,殿南檐屋三间,修一丈五尺,广亦如之,两朵殿各二间,东西廊各二十间,南廊九间,其中为殿门,三间六架,修三丈,广四丈六尺。殿后拥舍七间,寿皇(高宗)因以为延和殿”。《南渡行宫记》载:延和殿有“右便门通后殿”。依据这段文字可知.垂拱殿实为一廊院式建筑群,前后两进。第一进院落主要殿宇为垂拱殿,殿东西两侧带有朵殿。过20间东西廊后,转到南廊,两端各九间,中央夹一门。但这里朵殿及两廊,南廊尺寸未给出,现按通常的建筑尺度,推定朵殿两间广28尺,另外再依据大门和南廊长度推算,此处南廊九间理解为大门两侧各九间,即每侧长67.5尺,总长为135尺,则加上大门,院落南面宽181尺。再看东西廊20间,假定廊子开间为7.5尺,则可得出廊子长度为150尺,院子的尺度控制在宽181尺、深150尺的范围,约合宽58米、深48米。这样的尺度对于中等规模的建筑群是合适的。第二进院主要建筑即为拥舍七间了。其右侧有一小门,通后殿。至于“殿南檐屋三间”在何位置,尚不明确,似应设于垂拱殿前檐下,以抱厦形式存在。据此绘出这组建筑的平面复原想象图。

对于这组建筑群中的垂拱殿,依据文献,可作出以下的复原想象图。现说明如下:

垂拱殿

开间划分:此建筑殿身采用逐间递减式,当心间广20尺,两次间广17尺,两梢间各广15尺。侧立面共四开间,总进深60尺,两梢间各广10尺。至于南檐屋,其“修一丈五尺”可理解为自殿身前檐向前伸出15尺,而“广亦如之”不可能是广15尺,因为这一尺寸难以做成三间,故将其“广亦如之”理解成开间处理如同殿身,做成“递减式”,当心间广20尺,次间广10尺。椽架及构架:殿身椽架为12架,每架水平长5尺,构架采用前后乳袱对六椽袱、乳袱用五柱形式,身内双槽。前部减除当心间前檐柱,以便接南檐屋。按常见的宋代抱厦形式推测,南檐屋应采用九脊顶,以山面朝前。其心间构架为抱厦檐柱与殿身檐柱间架丁袱,再于丁袱上作*头袱及平梁以承角梁、槫、椽,并承出际、搏风等。南檐屋椽架共8架,每架水平长5尺,以便与殿身搭接。铺作:采用三等材,五铺作单杪单下昂,逐间皆用单补间。柱高:本着柱高不越间广的原则,柱高定为18尺。屋顶形式:采用九脊顶。最终形式:垂拱殿为正面五开间,侧面四开间,单檐九脊顶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