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曲牌名,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2]北曲属中吕宫,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南曲属商调,以沈璟《山坡羊·学取刘伶不戒》为正体,十一句,押十一韵。代表作品有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乔吉【中吕】《山坡羊·寄兴》、唐寅【商调】《山坡羊·嫩绿芭蕉庭院》等。[3]

中文名

山坡羊

别名

山坡里羊、苏武持节

起源时间

宋元时期

代表作品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作品体裁

元曲

流行年代

元代、明代

字数

北曲四十三、南曲五十六等

作者

张养浩

创作年代

元代

曲牌沿革

山坡羊,最早为宋元时的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常用于剧套与散曲小令。元末周德清《中原音韵》列北曲牌三百三十五调,于中吕宫下“苏武持节”一牌,自注“即‘山坡里羊’”。而同书《作词十法》“末句”和“定格”两处则作“山坡羊”。从出土的陈草庵与无名氏的作品样本看,均题“山坡里羊”,与元人选元曲的《乐府新声》一致。“山坡羊”和“苏武持节”后出,应是文人作家接手民间文学之后,追求文字精炼或文雅所致。“里”字在这里只是口语化的衬字,有无都不改变意义,故可省简。

“山坡羊”的牌名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应该源自北方。曲牌中有“绣鞋”、“纽丝”、“妆台”等物件名比较常见,但牌名中有动物、家畜名则不多见,似乎仅有“羊”一个,如“牧羊关”“山坡羊”“羊头靴”“山羊转五更”等。“山坡”、“羊”往往与北方人的游牧生活联系较紧密。除了最早的“山坡里羊”一名外,为显其特点,曲牌“山坡羊”往往还有附加前缀的变称,如“数落山坡羊”“侉调山坡羊”“奋调山坡羊”“吹调山坡羊”等。此外,还有“苏武持节”一名。[4]元曲“山坡羊”本与“苏武牧羊”没有什么关系,或许只因元明时诸多散曲作家(尤其是汉族曲家)面对现实的怀古之心和悲叹之声,借汉时苏武身处异邦、心系汉室、持节牧羊、深受煎熬的忠贞之心,而将其别称“牧羊曲”改称“苏武持节”。

在散曲“山坡羊”中,北曲属中吕宫,结构比较短小。因是文人创作且以文本传播,所以在流传中保持了比较稳定的结构和句法。北曲“中吕山坡羊”的基本词格为九句,四十三字,且句句押韵,句法长短错落,布韵疏密有间。北曲“中吕山坡羊”的曲风比较雄阔豪迈,朴实真切,多以写实的笔触抒发着人间真情。

南曲“山坡羊”属商调,应该是北曲传至南方后的进一步丰富的结果。元代散曲中尚不见“商调山坡羊”的作品留世,南曲“商调山坡羊”迟至明代才有作品留今。南曲“商调山坡羊”的结构,其词格不如北曲“中吕山坡羊”稳定。“商调山坡羊”由九句到十二句不等,似北曲各句内均有扩充。

散曲“山坡羊”在清代留存的作品较少,这并不是说清代曲家很少关注该曲牌的创作,而是整个清代散曲创作已趋式微,不及元明兴盛。

格律说明

北曲【中吕】

正体,十一句,押九韵,或每句入韵。以张可久《山坡羊·酒友》为代表。前用四仄韵,必去。第七句可平可仄韵,若仄韵,必上声韵。第九句平声也可用上声。最后四句也可写作两个四字句,不必加逗。

南曲【商调】

正体,十一句,押十一韵。以沈璟《山坡羊·学取刘伶不戒》为代表。“学”字、“传”字、“沽”字、“梅”字俱可用仄声,“古”字、“赋”字俱可用平声。此《山坡羊》本调,最为近古,至《琵琶》、《拜月》等记皆添出字句矣。

变体,十二句,押十韵。以《琵琶记》载《山坡羊·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为代表。“亲”字不用韵,妙甚。“典”字用韵亦可。“典”字、“几”字可用平声。“体”字、“取”字可用平韵。“取”字、“捱”字俱失韵。“捱”字疑推诿“推”字之误。按此曲“没主公婆”一句只该七字,人不知“教”字是衬,故多作八字句,如时由“桩桩惆怅”之类是也。“惆”字又用平声,误而又误矣。独不观此二曲,“安在哉”之“在”字,“谁管取”之“管”字,及《拜月亭》“珠泪满腮”之“满”字,皆用去声、上声耶?或又名四句起者为《山坡羊》,三句起者为《山坡里羊》,亦非。

格律对照

北曲【中吕】: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山坡羊·酒友》

平平 上

,平平平

,平平平上平平

刘伶不

,灵均休

,沿村沽酒寻常

去平

,去平

,平平去去平平

,去去上平平去

看梅

,过桥

,青旗正在疏篱

,醉和古人安在

上,上去

窄,不勾

平,上去

哎,我再

南曲【商调】: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山坡羊·学取刘伶不戒》

平上平平 平

,平去平平平

,平平平上平平

学取刘伶不

,传示三闾休

,沿村沽酒寻常

平去

,无平平平去

。上平上上平平

,平去平平平去

梅正

,望青旗篱外

。古来饮者名犹

,贤圣寥寥安在

,平平入上

,随身锸可

,平平去上

,怀沙赋可

变体

格律对照例词:《山坡羊·乱荒荒不丰稔的年岁》

去平平 平平上 上平

,上平平 平平平 上平

乱荒荒不丰稔的年

,远迢迢不回来的夫

婿

入平平 平去平 上去平,上 平平平去去 上平平

急煎煎不耐烦的二亲,软怯怯不济事的孤身

平去上,去平 平去

。上平 无去上平平

,无无 平上平平 无平上

衣尽典,寸丝不挂

。几番要卖了奴身

,争奈没主公婆教谁管

,平平平去上

,虚飘飘命怎

,平平平平去

,实丕丕灾共

(说明:曲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曲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上,表示填上声字;去,表示填去声字;入,表示填入声字;平、上、去、入,表示作平、作上、作去、作入;无,表示没有对应的声调,仅作格式对齐用。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曲作

• 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 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 元·薛昂夫【中吕】《山坡羊·大江东去》

• 元·张可久【中吕】《山坡羊·闺思》

• 元·乔吉【中吕】《山坡羊·寄兴》

• 元·乔吉【中吕】《山坡羊·寓兴》

• 元·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

• 元·宋方壶【中吕】《山坡羊·道情》

• 清·无名氏【中吕】《山坡羊·小尼姑年方二八》

• 明·唐寅【商调】《山坡羊·嫩绿芭蕉庭院》

• 明·文徵明【商调】《山坡羊·题情》

曲牌影响

“山坡羊”一调,明清以降流入时调小曲与很多地方戏中,是古曲传播最广的几个调牌之一。民间的俗曲“山坡羊”并不是由散曲俗化而来,而是流传在下层社会民众的口头上的曲调,其形态更加自由,内容多是表现男女私情,有的甚至被当时人看作秽亵鄙浅、卑俗不堪的东西。俗曲“山坡羊”在《聊斋俚曲·穰妒咒》第二十四回《挞厨》中收录双调六首。与散曲相比,其结构和风格都截然不同。民间俗曲口语化色彩浓郁,且多排句,几近油腔滑调,有时长达几十句、上百句之多。在俗曲中,末句与北曲一字领一样,但其后则接着长句。在民间俗曲中,“山坡羊”可作只曲演唱,还往往连缀于戏曲、曲艺音乐的剧目中。留今较早的俗曲“山坡羊”曲词并不多见,除了《聊斋俚曲》外,《霓裳续谱》卷五页十五的套曲《叫声丫鬟》中仅有“山坡羊”三句:“姑娘恼,骂丫鬟,小贱人,莫胡言,绝不该把我来轻贱。”该套曲同样收录在《白雪遗音》卷三页十六,名为《逛花园》。

众多文学作品也用“山坡羊”曲。在《金瓶梅词话》中,倘若将属于民间小曲、南北曲不同形式,包括“哭山坡羊”、“集名山坡羊”、“慢山坡羊”、“四不应山坡羊”等各种名目的“山坡羊”一并统计的话,所录的“山坡羊”应为21首。《牡丹亭·惊梦》中也有“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5]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1]迁延,这衷怀哪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将将闺阁女孩儿杜丽娘压抑的青春与无奈的春情予以彰显。当代作家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写到殷素素对张翠山唱“山坡羊”:“他与咱,咱与他,两下里多牵挂。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而死在阎王殿前,由他把那杵来舂,锯来解,把磨来的换,放在油锅里去炸。唉呀由他!只见那活人受罪,哪曾见过死鬼带枷?唉呀由他!”这属于小说中词曲的妙用,将二人劫后余生的柔情与蜜意呈现。

因其特色鲜明,“山坡羊”也成为器乐作品中经常使用的曲牌之一。作为器乐演奏的曲调,它的风格比较庄重、大气,或体现一种喜悦、活泼的特点。当它被运用于戏曲音乐的非歌唱段落时,一般由唢呐吹奏,意在烘托庄严、盛大的仪式场面,尤其在重要人物出场、宴请、开场和结束等环节,由唢呐吹奏的“山坡羊”似乎成了塑造特殊场景的标志性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