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OceanUniversityofChina),简称海大或中国海大(OUC),原名私立青岛大学,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始建于1924年,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北极大学联盟、IAMRI联盟、海洋大学联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内地排名3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牵头高校。

截至2021年5月,中国海洋大学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生命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已经实现集群式发展。博士生导师334人,硕士生导师850人。硕士研究生10497人,博士研究生1934人,硕士留学生134人,博士留学生129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628人。

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2012年设立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由副校长董双林教授兼任,常务副院长为傅刚教授。[1]

中文名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

外文名

Graduate Schoo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创立时间

2012年

机构属性

985工程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青岛

国家重点学科

10个

校训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特色

211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历史沿革

私立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

1924年8月,直系要员高恩洪选用德国侵占青岛时所建俾斯麦兵营(现鱼山校区北半部分)为校址,创办了私立青岛大学。私立青岛大学时期校门1925年5月,直奉战争再起,直系败北,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1925年只招收了铁路管理科学生20人,1926至1927年未再招生,1928年5月停办,学生均按结业处理。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何思源、杨振声、赵太侔、杜光埙等11人组成筹备委员会,着手在济南筹建国立山东大学,但因"五三"惨案后日本拒不从济南撤兵,筹备工作无法进行。1929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建议,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在青岛筹建国立青岛大学,校址就选在原私立青岛大学。

国立青岛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

1930年4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著名作家杨振声为校长,正式成立国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大设文、理两个学院,分设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物理学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

国立山东大学

1932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大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命赵太侔为校长。赵太侔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任教,师资阵容更为齐整。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国立山大奉命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又迁往四川万县,在青岛只留下校产保管委员会。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大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

1951年3月,在济南的华东大学奉命迁至青岛,与国立山大合并,定名为山东大学。

山东海洋学院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后,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以及数学、外语等直属教研组部分人员等为基础,经中共中央批准,于1959年3月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并列为教育部直属的

重点综合大学

1960年10月,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

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

之一。

1962年,教育部撤销山东地质学院建制,其人员和设备并入海院,与海洋地质地貌系合并成立海洋地质系。

1965年山东海洋学院划给国家海洋局建制。

1979年重归教育部直属。

青岛海洋大学

1988年1月,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邓小平题写校名。1994年实现了国家教委与山东省共建体制,获得重点支持,学校首批进入“211工程”序列。2001年2月,国家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2002年10月学校获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开始了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历史新征程。这一时期学校

首批进入“

985工程

”序列

、“十五”“211工程”建设通过验收、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通过国家论证等;2007年,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开始自1948年国立山东大学时期;

1981年成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高校;

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生教育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发展历程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1978年,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以后,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以及管理的要求,学校于1983年在教务处设立了研究生科,负责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及招生工作。

1987年,随着学科的发展及学位点的增多,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为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将研究生科从教务处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研究生部,使研究生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994年在原国家教委的直接关心下,由我校牵头,会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等五个单位联合成立了海洋科学研究生教育中心,实行人才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使我校成为全国海洋科学教学和科研的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

1997年,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工作,将研究生部更名为研究生教育中心,下设学科及学位办公室、管理部、培养部等,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及部门”的职能。1998年,我校与国家海洋局所属科研单位共建研究生教育,使我校成为中国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

2001年,为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加强研究生党组织的建设,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成立了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研究生教育中心合署办公。

2012年11月9日下午,学校迎来一次重大改革,将研究生教育中心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至此,我校又上一个新的高度。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截至2019年,学校拥有海洋科学和水产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2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拥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海洋科学和水产一级学科在四轮学科评估中均居首位。

中国海洋大学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海洋科学、水产。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环境科学以及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培育学科)。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册各类学生26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5555人、留学生655人。现有教职工2537人。截止2007年6月,学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100多名,博士研究生820多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
“长江学者”11个
博士生导师252人
人才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中心将围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心,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大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将海大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十五”以来,我校科技成果丰硕,国家三大科技计划项目数位居涉海单位之首:主持“863”计划项目总经费3亿元,其中2006年主持863计划专题课题数(32),列全国第十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5年在所有学部获资助,2007年获资助71项,经费约3000万元,位列全国第17位;主持4项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占已立项涉海项目的30%,主持项目数列全国高校第10位。“十五”以来,我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64项、人文社会学科省部级以上奖励41项。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4000余篇,人均数列部属高校前列;申请发明专利841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26项,其中,2005年授权专利数量位居教育部高校第18位。

组织部门

研究生院现设综合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培养办公室、学科建设及学位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育发展办公室五个部门,另外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与研究生院合署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