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扁桃(学名:Amygdalus mongolica (Maxim.) Ricker)是蔷薇科桃属植物。花单生稀数朵簇生于短枝上;花梗极短;萼筒钟形,长3-4毫米,无毛;萼片长圆形。果实宽卵球形,长12-15毫米,宽约10毫米;果梗短;果肉薄;核卵形,长8-13毫米;种仁扁宽卵形,浅棕褐色。花期5月,果期8月。

分布于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生长于海拔1000-2400米的荒漠区和荒漠草原区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质坡地及干河床。

中文名

蒙古扁桃

蔷薇科(Rosaceae)

拉丁学名

Amygdalus mongolica (Maxim.) Rick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蔷薇目(Rosales)

亚目

蔷薇亚目(Rosineae)

别名

乌兰-布衣勒斯

亚科

李亚科(Prunoideae)也称梅亚科、桃亚科。

桃属(Amygdalus)

亚属

扁桃亚属

蒙古扁桃

命名者及年代

(Maxim.) Ricker,1917年

分布区域

甘肃,内蒙古,宁夏

学名

Amygdalus mongolica (Maxim.) Ricker

有柄组

形态特征

蒙古扁桃

灌木,高1-2米;枝条开展,多分枝,小枝顶端转变成枝刺;嫩枝红褐色,被短柔毛,老时灰褐色。短枝上叶多簇生,长枝上叶常互生;叶片宽椭圆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8-15毫米,宽6-10毫米,先端圆钝,有时具小尖头,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边有浅钝锯齿,侧脉约4对,下面中脉明显突起;叶柄长2-5毫米,无毛。

花单生稀数朵簇生于短枝上;花梗极短;萼筒钟形,长3-4毫米,无毛;萼片长圆形,与萼筒近等长,顶端有小尖头,无毛;花瓣倒卵形,长5-7毫米,粉红色;雄蕊多数,长短不一致;子房被短柔毛;花柱细长,几与雄蕊等长,具短柔毛。果实宽卵球形,长12-15毫米,宽约10毫米,顶端具急尖头,外面密被柔毛;果梗短;果肉薄,成熟时开裂,离核;核卵形,长8-13毫米,顶端具小尖头,基部两侧不对称,腹缝压扁,背缝不压扁,表面光滑,具浅沟纹,无孔穴;种仁扁宽卵形,浅棕褐色。花期5月,果期8月。

生长环境

蒙古扁桃

生长于海拔1000-2400米的荒漠区和荒漠草原区的低山丘陵坡麓、石质坡地及干河床。分布区属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最高温可达40℃,最低温达-32℃,年降水量为50-300毫米,多集中在6-8月。土壤自西至东为灰棕荒漠土、棕钙土和淡栗钙土。蒙古扁桃为喜光树种,根系发达,既有耐旱、耐寒、和耐瘠薄的特性。生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区的山地、丘陵、石质坡地、山前洪积平原及干河床等地,常沿着迳流线呈窄带状生长。在水分及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生长、结果及天然更新情况良好。伴生植物主要有旱榆、黄刺玫、锦鸡儿、珍珠猪毛菜、红沙等。

分布范围

分布于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和宁夏。分布北界在蒙古国南部的戈壁——阿尔泰山,南界在贺兰山南段至河西走廊中部一带,东界在阴山山脉的九峰山,西界大体与阿拉善荒漠西界一致。在甘肃河西地区,蒙古扁桃分布于肃南、永昌、山丹、民乐等县的祁连山浅山区和龙首山,东至永昌县东大河和肃南县西营河,南至祁连山北坡山麓,西至肃南县祁丰,北越过北山山地与阿拉善荒漠的分布区相连,大多呈小块状分布。

繁殖方法

自然

蒙古扁桃多生长在石质山地陡坡,种子成熟后外果皮和中果皮开裂,种子脱落;种子为大粒种子,种子千粒重364-419克,种子脱落后借重力沿山坡向下滚动散播,在缓坡土壤或岩石空隙中定居,当环境条件适合种子萌发时可以形成幼苗;幼苗喜光、喜温暖,怕积水,常在向阳、温暖、无积水的山坡、沟坡长成大苗。

人工

播种:

播种前需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消毒时将种子浸入0.5%高锰酸钾溶液8分钟或用1%的多菌灵浸种24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蒙古扁桃种子外皮较厚,休眠期较长,必须进行种子处理。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入50-70℃的热水中搅拌待水温自然冷却后浸泡48小时,捞出后用种沙比为1:3均匀混合,保持30%的湿度,在18-25℃的条件下层积催芽20天后,转入0-5℃的低温条件下放置90天以上即可播种。亦可将经过高温浸泡后的种子放入0.4%的赤霉素溶液中浸种8小时,捞出后用种沙比为1:3均匀混合保持30%的湿度,在18-25℃条件下层积20天后即可播种。春播一般在3月底至4月进行;秋播一般在10月进行。播种量为300-450千克/公顷。条播时将整好的育苗地灌足底水,待土壤松散时开深3-5厘米的沟,沟距为25厘米,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厚3-5厘米稍镇压,覆2-5厘米厚麦草保湿,待苗出齐后揭草浇水。点播时按株行距8-10厘米,将种子芽朝上摆好,然后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后踩压,然后灌水,15天左右出苗。

插:

春季做畦,苗床宽为80-100厘米、长5-6米,畦高15-20厘米。6-7月,剪取5-10厘米半木质化的枝条,留叶1-2片,下端切成平口或斜口,用50毫克/千克ABT生根粉浸泡4小时,直插或斜插入苗床,入土深度为插穗的1/3。扦插后要遮荫,适时喷水,保持苗床湿润。

嫁接

砧木一般选用二年生的生长健壮的蒙古扁桃木质化种苗,接穗一般在幼苗中选取一年生健壮枝条,在春季未萌发前剪取,保鲜。枝接在春季树液流动时进行,将砧木地上10厘米平茬以其横断面中劈下2-3厘米,将长10-12厘米、有1-2芽的接穗削成2-3厘米的楔形,插入砧木中用塑料捆扎,用蜡封住伤口,当接穗成活后解除缚扎。芽接一般7-8月进行,采用“T”字形嫁接,将砧木地上10厘米处削成宽1厘米、长2厘米左右的“T”字形切口,将取好的芽楔入用塑料袋捆扎,将接口上部2厘米以上全部剪除,待芽成活后解除缚扎。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在土壤贫瘠地带进行蒙古扁桃栽培,提前整地是一个关键的环节,一般在前1年雨季前进行,经雨季水分的积累,土壤比较湿润,起到蓄水、保土、保墒的作用。山地可采用鱼鳞坑整地,直径0.8米,呈“品”字型排列,同时修筑“V”字型地埂,起到汇集泾流的作用。

苗木处理及栽植:

移栽前,将2年生1、2级苗木根系用生根粉浸泡30分钟,再沾保水剂泥浆后栽植。将人工培育的2年生苗,移栽到整好的造林地内,株行距2米×3米。

抚育培理:

蒙古扁桃抗旱性很强,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一般不需要灌水,在干旱季节,可在6-8月份灌1、2次。

主要价值

蒙古扁桃对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为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种仁含油率约为40%,其油可供食用,种仁可代郁李仁入药。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和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植物。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年——易危。

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9月——易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讨论稿)——Ⅱ级。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1]

物种现状

蒙古扁桃是耐旱的小灌木,其种仁可食用及药用,长期以来被人们采集果实和当作燃料,牲畜亦喜啃食其果实,因而遭受破坏,分布范围日益缩减,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在部分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日趋恶劣,影响其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甚少,天然更新困难。

濒危原因

蒙古扁桃自然状态下种子发芽率为60-66%,发育完全的种子较多,且在具有完整胚的种子中,93%的种子有生活力,说明蒙古扁桃种子可能在当年萌发成幼苗,这对幼苗越冬是不利的。

牲畜和野生动物取食种子和幼苗,导致更新苗木减少。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极端气候灾害的频度和强度增加,导致在蒙古扁桃盛花期连续遭受降雪、低温等灾害,导致花和幼果受害,结实量急剧下降

气象灾害导致病虫鼠害发生严重,蒙古扁桃果实、种子受害率增高。

蒙古扁桃幼苗抗旱性差,5-6月种子萌发后正好处于干旱季节,导致幼苗大量死亡。

蒙古扁桃具有花多果少的分布格局,可能与存在大量的败育花有关,而且蒙古扁桃是虫媒花植物,盛花期低温、降水限制了昆虫的活动,导致花不能授粉受精形成种子,结实率低,种群更新能力差。

保护措施

中国宁夏贺兰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将蒙古扁桃列为保护对象。其它分布地区亦应严禁过度放牧和采摘砍伐,促进其天然更新。中国甘肃民勤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巴彦淖尔盟均有少量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