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歌是指在原来的民歌中加入流行时尚等元素,歌曲大多民通结合。新民歌在21世纪很受欢迎,新民歌的诞生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民歌。

新民歌的代表:《美丽的心灵》、《金梭和银梭》、《满山红叶似彩霞》、《那就是我》、《永远和你在一道》、《红杉树》、《弯弯的小路》《幸福万年长》、《家乡美》、《幸福飘香》、《太阳花》、《爱的月光》、《呼唤》、《好运来》、《亲亲的中国人》、《美丽之路》、《笑口常开》、《风华正茂》、《木棉花开》、《欢天喜地》、《月亮女儿》、《欢乐海》、《奥运的微笑》、《天空》、《溜溜的情歌》、《康定情缘》、《珠穆朗玛》、《青藏高原》、《蒙古人》等。中国新民歌最佳歌手:汤灿、祖海、陈思思、张燕等。

中文名

新民歌

拼音

xīn mín gē

年代

21世纪

性质

歌曲

编曲单位

中国作协

号召人

毛泽东

历史发展

初创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围绕着新诗发展问题,中国作协曾于1953年底到1954年初召开3次诗歌形式座谈会。1956年下半年,《光明日报》又对五四运动以来新诗的评价问题展开过一次讨论。这些讨论,显然引起了对新诗发展颇为关注的毛泽东的注意。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诗人袁水拍和臧克家,就文艺界关于新诗的讨论和新诗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1958年3月22日,在中共中央酝酿“大跃进”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发出了正式号召,要求大家搜集和创作

新民歌

。在随后的几次会议上,毛泽东都提到新民歌,如在4月初汉口会议期间。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许多地方纷纷行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向各地县发出了“立即组织搜集民歌”的通知,要求将各族人民歌颂“大跃进”的民歌记录下来,分类整理。有些地方迅速编出了一些民歌集子。1958年4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的社论。1958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周扬主持召开了中国文联、作协、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民歌座谈会,发出了“采风大军总动员”。在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他又做了《

新民歌

开拓了诗歌的新道路》的发言,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阐明了党对搜集民歌和其他民间文学的方针政策。周扬在发言中引用了10首“大跃进”民歌,并且让人编选了110首“大跃进”民歌,汇成《新民歌百首》,作为发言的附件印发与会代表。

从1958年4月开始,全国文联及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地县党委都纷纷发出有关收集新民歌民谣的通知,要求成立“采风”组织和编选机构,开展规模浩大的“社会主义采风运动”,并强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新民歌

运动在毛泽东的提倡和推动下,在郭沫若、周扬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席卷了神州大地,发展成为遍及全国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从各地出版的诗集、报纸杂志发表的新民歌及1959年1月出版的由郭沫若、周扬合编的《红旗歌谣》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新民歌内容主要涉及歌颂党和领袖、水利兴修、除“四害”、农业放“卫星”、大炼钢铁、总路线、人民公社、教育革命、技术革命等,反映了从兴修水利开始的“大跃进”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1]

1959年3月,也就是在“

新民歌运动

”开始一年之后,毛泽东在郑州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新民歌运动”发表谈话。由于毛泽东放弃了对“新民歌运动”的推动和支持,加上农业高产“卫星”的真相逐渐被披露了以及随后全国出现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大打折扣,“新民歌运动”从1960年开始渐渐偃旗息鼓了。[2]

“文化大革命”,社会出现了大动荡,文化建设出现了大倒退。十年浩劫中,由于“左一倾思潮和“四人帮”的干扰,一切传统的东西都成了“四旧一,新民歌也位居其列,被认为只有形式可取,内 容则被一概否定。以往搜集到的大量民歌资料被烧毁,新民歌工作者和研究者被残酷迫害中国文化、中国音乐以及中国新民歌出现了倒退。[3]

创新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开始了拨乱反正,社会得到全面发展,新民歌如雨后春笋般重新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继承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基础上,新民歌不断创新发展。[3]

随着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涌现,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在不断碰撞,传统的民歌与现代时尚的流行元素的结合,让20世纪90年代诞生了现代意义的所谓“新民歌”。[4]

新民歌以它新的词曲风格、新的演唱风格、新的表演方式向大众展示着它的魅力,特别是以代表地域特色的通俗歌手将传统民歌融合,使新民歌除了以民族唱法的方式演绎,也用通俗唱法更为通俗的方式传递着民族民歌的魅力。而以民族唱法为主的新民歌歌手也在演唱方式上吸取通俗唱法中更亲切、自然的声音,运用“民通”唱法演绎着符合现代人听觉的新民歌。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影响着新民歌的传播与发展,从广播到音乐电视再到网络,新民歌也从单调的听觉美进化到视觉、听觉美的新高度,新民歌的兴起有着它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意义,也为中国民歌艺术的传承贡献者自己的一份力量。[4]

分类

根据与传统民歌差异性大小,可以将新民歌划分为:翻唱类新民歌、改编创作类新民歌和原创类新民歌三大类。其中,翻唱型新民歌这类新民歌即是传统民歌。它的旋律就是传统民歌的旋律或传统民间音调,只不过在演唱风格及伴奏配器等方面借用了流行音乐的做法。[5]

也有研究,根据旋律风格和演唱方法分为“艺术类新民歌’’和“通 俗类新民歌”两大类。 “艺术类新民歌’’大多是以“民族唱法”演唱(也有以“美声唱法’’演唱)的具有民 族风格的歌曲。这类歌曲在旋律特征及演唱风格上脱胎于传统音调,是沿新中国成立初十七年的“民族性”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的发展道路进行的。 “通俗类新民歌’’是指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民族风格创作歌曲。[3]

主要风格

鲜明的民族风格

新时期的民歌演唱艺术首先是在作品体裁上的发展与变化,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如:由王志信重新编曲的《兰花花》,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手法,突破了原民 歌的四句头式的歌谣体曲式结构,运用现代作曲手法,借鉴和融汇了戏曲音乐中紧拉慢唱 的摇板和由慢渐快的垛板表现手法。通过几次转调,扩展音域和改变节奏,拓宽和突出了 音乐主题,把一首民谣小调变成了一首撼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 作品。它既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貌又充满了新的意蕴,使作品的内在容量和艺术境界都得 到了扩充和升华。如青年歌唱演员董华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很好地把握住了原始民歌的底 蕴,歌曲的前四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儿,兰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 个死人’’。她用清亮的嗓音,发出行云流水般的韵律,声音自然清晰、优美、动听。一开 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其中她用的装饰音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吐字行腔,时时闪现着原民 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接下来情绪直转,从:“正月里那个说媒——抬进了周家”,她用了抽泣的哭腔来演唱这一段,使听众和演唱者都能融入到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去。中间 部分是用,紧拉慢唱、节奏由慢到快的方法把歌曲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整首歌曲她演唱得朴实自然,用了很贴切现实生活的地方方言和衬词,更加突出了歌曲的地方特色和风格。[3]

科学的技术方法

新民歌演唱艺术的声音概念和演唱技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演变走向成熟。原始 的小调、山歌、号子己不再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要求,也不能使演唱者充分 地施展自己的演唱技巧。人们对窄而亮、尖而细、软绵无力的声音不再感到满足,反而更 喜欢音域宽广、音质纯美、有光泽、穿透力强的声音。歌唱发声上要求在继承发扬本民族 优秀传统的歌唱方法(包括学习戏曲、说唱的优秀演唱方法)的基础上,汲取西洋美声的 科学发声方法,讲究有明亮清澈、圆润柔和的音色,有深沉持久的呼吸支撑,保持吸气时 的喉头状态,使声音气息流通顺畅等歌唱肌体状态。新民歌演唱要求有充分的头腔共鸣和 深厚结实的音量;在声音的表现力上,能使宽厚与纤细、泼辣与轻柔相结合;在运用假声 的同时,加强高音区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混合共鸣,使高音高亢明亮、坚实有力。这样明亮 圆润、音域宽广、有光泽、穿透力的声音,加上中华民族独特的东方气质、含蓄隽秀的吐 字行腔及情感细腻的表达才具备演唱新民歌的能力。当代社会产生了很多具有这一演唱特 质的著名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她们在学习民族唱法的同时也学习了美声唱法,她们 的音域宽广、音质纯美、呼吸深沉持久。能演唱地方民歌、艺术歌曲、又能演唱难度较大 中外歌剧。正是因为她们在传统的民族声乐功底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充分汲取西洋美声唱法的精华,加上自己对歌唱发声的理解,成了新民歌演唱中独树一帜的演绎者。[3]

强烈的时代气息

新民歌的创作,要做到的是再创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风貌,继承民族传统,同时又能 展现民族新风尚、新思想和新概念,使民歌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发扬光大,这是任何 其它的艺术所无法取代的,这也是新民歌创作的一种思路。新时期的民歌演唱艺术,不论 是在作品的深度、难度、还是对新民歌演唱声音的认识和技巧的运用、以及演唱作品的个 性、风格和艺术想象、增加和发展了民族色彩,表现力上都突出了时代气息。如《为了谁》、 《我属于你中国》《紫荆花开别样红》等,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新民歌在时代潮流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丰富和越来越成熟。新民歌是 对传统民歌的继承和发展,汲取了传统民歌中一些优秀的元素并不断创新,在与时俱进的 磨合中不断的自我圆融和完善,其鲜活的时代特征和时代气息是其不竭的生命源泉,喜闻 乐见的表现形式使其赢得了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并被人们广泛传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

主要价值

文化价值

新民歌集中代表着国家的文化价值,特定时期国家主流的文化,必然体现在中国的新 民歌中,成为新民歌中不可或缺的时代元素。新民歌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艺术遗产,通 过艺术表现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新民歌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新民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新民歌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新民歌的民族特色上。众所周知,戏曲、曲艺、民族器 乐等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过来新民歌又丰富了民族文化,甚 至专业民族音乐创作也离不开新民歌的滋养,它们又以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专业技巧丰富着 民歌的内容,对新民歌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从风格色彩来看,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 民族的民歌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丰富着祖国音乐文化的宝库。在一些人数多、居住地 域广的民族,如汉、藏、蒙、哈萨克、维吾尔、壮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地方特点再行细 分。因而,新民歌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新民歌民族特色上。[3]

社会价值

新民歌最广大的受众是人民群众,也最贴近社会大众的生活。新民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者,新民歌在服务社会大众的 同时,也服务于社会,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新民歌能够起到社会调节器和减压阀的作用。新民歌以其独特的方式,能够释放 大众压抑的情感,宣泄民众对社会的不满,起到社会的调节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如《长工 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 《打夯号子》、《川江船 夫号子》则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概,这些情感和气概如果长期不能得 到释放,则可能聚集成破坏社会的强大力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新民歌能够反映社会民生。新民歌通过歌唱的形式,以直接和灵活的方式,反映 社会群众的呼声,成为社会民生的传音筒,比如歌唱农民工的新民歌《兄弟姐妹》《咱老 百姓》等,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农民工生活的状况,以及对老百姓生活艰苦。[3]

商业价值

新民歌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符号,是人类情感的流露,然而,另 ~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新民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是一种商品,不但具有价值,而 且具有使用价值,具有很强的商业性。新民歌的商业性首先突出表现在新民歌能给演唱者带来商业价值。演唱者通过商 业性质的表演,给观众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不扉的收入。新民歌的商业性其次表现在获取新民歌、欣赏新民歌是一种需要付费的活动,通 过支付金钱的成本而获得获取或欣赏新民歌的收益。新民歌的商业性还表现在新民歌的运作过程融入了很多的商业因素。新民歌的诞 生需要以获得最大的商业收入为目的,新民歌的表演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新民歌流传需 要做商业性包装和推广等等,因而,现代社会中商业行为伴随新民歌始终。新民歌的商业性最后表现在新民歌给与之相关的辅助行业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比如服装业、化妆业、录音录像业甚至广播电视业、报业等,因新民歌的繁荣而获得较高 的收益,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新民歌商业价值的巨大。[3]

世界价值

中国新民歌受到来自世界音乐艺术潮流影响的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音乐艺术的 发展,出现了现代与古典融合,中国与西方融合,一国与世界融合的局面。新民歌世界价值体现在新民歌创作上的互补性。把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原始性音乐 和一些特殊乐器的音色,利用高科技手段收集起来。根据不同作品风格的需要,运用一些现代音乐制作手法,经过制作人的编配,使作品既具有民族精神气质,又具有时代精神气质。新民歌的世界性体现在新民歌交流上的无国界性。歌词有国界而音律则无国界,音律有国界而体现在新民歌中的人类情感无国界。优秀的民歌作品是世界人们共同的宝贵 财产,被世界人们共同的喜爱和珍惜,内含的人类同质性的信仰、思想、情感具有高度的 同质性,会毫无阻碍地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传唱,表现出交流的无国界性。新民歌的世界性体现在新民歌表现形式上的相互借鉴性。曾经大陆流行音乐随着 港台歌曲的传入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用于流行音乐伴奏的电声乐队成为传统民歌与年轻 人之间的一座桥梁,为“爵士”或“摇滚乐一化的新民歌产生提供了契机。[3]

代表人物举例

汤灿

新民歌祖始&amp

中国新民歌的热潮起步大约在2000年,著名歌唱家汤灿凭这一首《幸福万年长》燃起了新民歌的热潮,汤灿独特的演唱方法把中国传统民歌与时尚流行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强烈的凡响。

2000年6月,汤灿推出由青年曲作家浮克创作、著名导演杨东升拍摄的MTV《幸福万年长》,在中央电视台“每周一歌”栏目中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这种民歌中借鉴通俗的新演唱方法,将民歌演绎出时尚感、现代感的新表现形式,被业界誉为新民歌新探索新奉献的佳作。汤灿也被媒体称为“新民歌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被音乐界誉为“新民歌新探索新奉献的佳作”。《祝福祖国》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征歌比赛中获“优秀奖”。 2000年获“中国电视金鹰节”音乐电视作品金奖。

2001年11月,推出新作《家乡美》。这首MTV是汤灿继《幸福万年长》之后乘势而进,推出的又一首新民歌风格的唯美作品,被誉为《幸福万年长》的姊妹篇。

汤灿是新民歌祖始,当然她的新民歌作品也是最具有特色的。汤灿多年来不断尝试着各种风格,是我国唯一能把“民族、美声、通俗”一同演绎的青年歌唱家。

2003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2003春节联欢晚会”,并推出由著名词作家樊孝斌为其量身新民歌作品《美丽西部》。其后将《美丽西部》拍摄成具有浓烈民族风情的音乐电视,片中汤灿首次尝试载歌载舞,展示了其作为一名青年歌唱家的多才多艺。

2003年9月,与凤凰卫视合作推出由台湾导演林锦和拍摄的音乐电视《莲美人》。片中汤灿以一头短发,清新洒脱的造型,及运用电脑三维动漫的全新电视制作方式,引领“新民歌”再次攀登时尚高峰。歌曲《莲美人》被内地版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收为片中插曲。

2003年12月,汤灿获中国轻音乐学会“学会奖”——最佳民通女歌手奖;

2004年4月,荣获第七届中央电视台音乐电视大赛内地最受欢迎新人奖;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出演华人经典音乐剧《雪狼湖》并担任女一号。与张学友在全国各地巡演,包括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杭州、沈阳、香港等地共20多场。成为中国首位民歌手出演流行音乐剧的民族歌唱家。

2005年7月,演唱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内地版中文主题曲《呼唤》,并推出音乐电视。

2008年7月15日,汤灿在希腊雅典国家音乐厅举办《光荣与梦想——奥运之旅 汤灿2008雅典演唱会》。将中国新民歌推向了世界舞台。

09年的汤灿更是把时尚民歌唱得更远,《爱的天空》《湘江从我心上流过》《红旗飘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已经从汤灿的身上向全国各地飘去。

汤灿还参加了两场个人的采访,汤灿参加了《鲁豫有约-汤灿》个人节目的录制,并且又参加《光荣绽放》向世界介绍时尚民歌。

汤灿和台湾人气歌手杨宗纬演唱的歌曲《永远是朋友》被中国广东2010年亚运会组委会评为亚运会优秀歌曲。与此同时汤灿的早期歌曲《感动世界》也被评为广东亚运会优秀歌曲。

2010年9月18日,在上海大舞台举办“爱让生活更美丽——汤灿2010年上海公益演唱会”。

2010年,汤灿在广州亚运会上演唱闭幕式主题曲《月光光》和亚残会开幕式主题曲《爱的相遇》。

汤灿的新民歌支撑起了中国新民歌的半边天。

祖海

祖海,中国民族唱法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首届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1999届本科班和声乐硕士研究生班2008届,2003年特招入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青年歌唱家,备受观众追捧,被称为“新民歌天后”。被称为中国民歌“四小花旦”之一。祖海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文化部等大型演出,演唱了大量健康向上、贴近百姓的好歌;发行了15盘个人专辑,祖海在1998年大学毕业时,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参加了央视第八届青歌赛,一举夺得银奖的好成绩,中央电视台邀请她为“签约歌手”;同年“1998中国长江及淮河大洪水”爆发,央视要赶制一批作品中有一首献给抗洪战士的歌儿,选中了刚刚得了大奖的祖海,一曲脍炙人口的《为了谁》诞生,一颗熠熠闪烁的明星升起,大学毕业后已成为明星的她被分配到中国歌舞团,任独唱演员,从此开启了真正的演艺之路;2003年底,在大裁军的时刻,可能是《为了谁》带来的缘分,她被特招入伍为总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终于,她成为了部队的一员,当时她经常下部队演出、体验生活,与战士们同吃同住,由此理解了军人的忠诚、奉献是为了谁,也由此懂得她的美妙歌声是为了谁;2007年01月26日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祖海香港“好运来”大型演唱。2009年7月28日举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华颂》祖海大型演唱会,为中国民歌的发展做了较大的贡献。2009年转业到中国音乐学院,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中华颂大型演唱会。2010年3月30日举办为庆祝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的“为世博喝彩·中国艺术歌曲音乐会暨《我家在中国》祖海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

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