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所以从外观看上去就像是面饼微凹,味道咸香。

中文名

面窝

外文名

salty doughnut

主要食材

大米

口味

香脆可口

流行地区

湖北省武汉市

分类

湖北小吃,武汉小吃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玉米窝窝头配料:
玉米面200克
中筋面粉200克
酵母2克
温水240克
展开表格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将材料放入容器中
步骤二

步骤二

揉成光滑的面团
步骤三

步骤三

取一点面团揉成圆球,用拇指压成窝窝头的形状
步骤四

步骤四

醒发10分钟,大火蒸20分钟
步骤五

步骤五

成品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黄心红薯350克
面粉60克
2克
食用油适量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红薯削皮切成五六毫米见方的小丁。
步骤二

步骤二

加入面粉和盐。
步骤三

步骤三

加入适量清水搅拌,要少量加水,最后调到干稠合适,面粉能够粘住红薯丁为佳。
步骤四

步骤四

炸制利器-面窝勺。
步骤五

步骤五

锅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烧至五六成热,把面窝勺放进热油里润一两分钟再拿出。
展开表格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玉米面85g
糯米面75g
白糖35g
温水适量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玉米面+糯米粉+白糖混合均匀,倒温水揉成面团。(温水看着添加,能揉成光滑面团就行)静置15分钟
步骤二

步骤二

将揉好的面团分等份小剂子
步骤三

步骤三

捏窝窝头啦
步骤四这样子的
步骤五

步骤五

窝窝头底下铺油纸
展开表格做法四

材料

大米4600克,黄豆400克,精盐100克,葱花500克,姜末100克,芝麻50克,适当食用油(没有人用芝麻油杂早点的)。传统的面窝是没有面粉和糍粑的。

特点

色泽金黄,呈圆窝式,中间薄焦酥,边圈厚柔软,味正,含有葱、姜、芝麻香,脍炙人口。

制作过程

1.把大米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去掉杂质,洗净沥出,仍放入盆内,加黄豆150克,用清水浸泡至水分渗透米内,沥出(有电磨和传统石磨之分),磨成细浆。

2.剩余黄豆250克清水浸泡至渗透。磨成豆浆,留用。

3.把大米浆盛入容器内(通常为盆或桶),放入精盐、葱花、姜末搅拌均匀,再对入适量黄豆浆拌匀(促使米浆发酵起泡,通常开始炸制时开始加入)。有人无法控制米浆的适当发酵,因此加入发粉来使面窝更为松软,但由于碱性发粉改变了面窝的风味,并不受人欢迎。

4.把食用油入锅置旺火上,待油烧至八成热 (160-180度),执铁制圆形窝勺(中间凸出),先将芝麻撒入窝低,然后舀一勺米浆放入窝内,用勺边顺着划一道勺印,呈空心窝状,放入油锅中炸,至一面呈金黄色时,翻出铁勺中的米窝,用铁火钳夹实翻面继续炸,待两面呈金黄色时,用铁火钳钳出即成。

制作要领

1.大米、黄豆浸泡时,夏季3小时,冬季6小时,春秋季4小时,具体依温度而定;

2.米浆要加黄豆浆,加的时机要恰到好处;

3.油炸时油温不宜太高,操作快速,变黄色即成。

做法五

食材

主料

大米300g、糯米100g、黄豆40g

辅料

白芝麻适量、小葱末适量、姜末适量、盐适量

步骤

1. 将大米、糯米和黄豆泡上一个晚上。

2. 准备好姜末、小葱末和白芝麻。

3. 将泡好的大米、糯米和黄豆加入少量的水磨碎成米浆。

4. 在米浆中加入适量的盐、小葱末和姜末,搅拌均匀备用。

5. 烧锅油,油热后将面窝工具放入油中润一下。

6. 在底部撒些芝麻。

7. 再舀勺米浆放入其中,表面再撒些芝麻,放入锅中炸,并将中间的孔用勺扒开。

8. 两面炸成金黄色后捞出摆盘。

基本概述

面窝

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9 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

制作工序

面窝

面窝的做法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然后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将和好的面浆放在勺子。中间要留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当面窝炸成金黄色时,拿起来散上芝麻,和少许盐,这样就做好。

武汉地方小吃

其他面窝杂图

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面窝

今天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今天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 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武汉“过早”食品的流传地域远没有其它地区小吃广,在1990年代初期甚至周边县市的早餐食品都和武汉地域“过早”有相当大的不同。到1990年代末到2000初期开始,热干面,面窝,豆皮等才由一些饮食连锁公司和在武汉生活工作过的人们带到周边地区和其他省份。甚至在其他地方有了不同的称呼,比如荆州地区称为油香,而武汉的油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黄石地区也以面窝为“过早”,配油条、剁馍、热干面、牛肉粉等为早餐。

营养成分

一个面窝的能量值:

热量:500千焦

蛋白质:9克

脂肪:12克

钠:2.3克

碳水化合物: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