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元丰元年(1078)病逝,年八十八岁。

中文名

张先

别名

张三中

性别

出生日期

0990

去世日期

1078

籍贯

乌程

祖籍

乌程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代表作品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所处时代

北宋

相关典故

一树梨花压海棠

主要成就

婉约词

字号

字子野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张先词《天仙子》

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官场升迁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

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

康定二年(1041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

张先著《十咏图》

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

皇祐四年(1052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

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

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苏轼、蔡襄、郑獬、李常、梅尧臣等名士登山交游,吟唱往还。

元丰元年(1078年)病逝,年八十八。

其他作品

诗作

题西溪无相院

词作

《相思令·苹满溪》《醉垂鞭·双蝶绣罗裙》《醉垂鞭·赠琵琶娘,年十二》《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更漏子·锦筵红》《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菩萨蛮·中吕宫》《菩萨蛮·中吕宫》《菩萨蛮·中吕宫》《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千秋岁·数声鶗鴂》《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木兰花(和孙公素别安陆·般涉调)》《木兰花(般涉调)》《木兰花(邠州作·林钟商)》《木兰花(林钟商)》《江南柳·隋堤远》《惜双双·溪桥寄意》《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踏莎行·中吕宫》《南乡子·中吕宫》《南乡子·中秋不见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惜琼花·汀苹白》《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满江红·飘尽寒梅》《南歌子》《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归朝欢(双调)》《行香子·舞雪歌云》《系裙腰》

轶事典故

绰号来历

张先画像

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张三影”。

张先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之为“张三中”。张先对人说:“何不称为‘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柔柳摇摇,堕轻絮无影’,都是我的得意之句。”世人遂称之为“张三影”。

私会尼姑

传说张先年轻时,与一小尼姑相好,但庵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为了相见,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张先不胜眷恋,于是写下《一丛花》寄意。

老年纳妾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岁。

官妓索词

张先记载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作双调《望江南》回赠:“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欧公赠雅号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为欧阳修所赠,范公偁《过庭录》记载言:‘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史籍记载

《宋史翼》陆心源。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陈廷焯:“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陈廷焯:“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

人物关系

张维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