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创刊于1979年4月1日,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旅游行业唯一全国性专业报纸[1],现为每周五刊,周一至周五出版,除要闻、评论等常设版面外,还有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环球、人物、院校、文化、视野、交通、商品、规划投资、乡村周末等专版。2015年、2017年,《中国旅游报》连续两次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度“百强报刊”。 

中文名

中国旅游报

类型

旅游

创刊时间

1979年4月1日

语言

中文

国内刊号

CN11-0013  

邮发代号

1-40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出版周期

每周五刊

历史沿革

2018年2月,《中国旅游报》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报社主管单位变更为文化和旅游部。

2017年7月7日,中国旅游报社完成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

2016年7月1日,经原国家旅游局、原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中国旅游报》由周三刊增为周五刊;10月27日,报社完成企业工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12月27日,改版后的“中国旅游新闻网”和建设完成的“中国红色旅游网”正式上线。

2015年5月,刊名字体更换,沿用至今;9月,《中国旅游报》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选的第二届全国“百强报刊”。

2014年5月,启动“中国旅游舆情传播智库项目”,对22个主要客源国家和地区的来华旅游开展舆情调查,被原国家旅游局列为国际旅游市场调研的重要参考内容。

2013年11月,“中国红色旅游多媒体宣传推广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获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2012年上半年,在原国家旅游局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报社正式启动转企改制工作,11月3日方案获批。

2011年1月19日,由报社投资建设的新媒体平台“第一旅游网”(www.toptour.cn)正式上线。

2010年9月,注册成立中旅报(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为中国旅游报社全资子公司。

2009年4月1日,改用浙江书法家叶根友题写的刊名;5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中国旅游新闻网”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2000年1月24日,《时尚》杂志社整建制划归中国旅游协会管理;3月10日,《中国旅游导报》划转到《时尚》杂志社;3月31日,《中国旅游报》由周六刊改为周三刊,对开12版;8月,中国旅游报网站(www.ctnews.com.cn)上线运行。

1998年1月1日,《中国旅游报》改为周五刊,对开4版;7月1日改为周六刊。

1997年1月1日,《中国旅游报》改用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题写的刊名。

1995年1月1日,《中国旅游报》改为周四刊,对开4版。报社开始实行自收自支。

1993年4月,创办《时尚》杂志。

1992年1月,《中国旅游报》改为周三刊,对开4版,改用原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题写的刊名。

1989年1月,报社开始实行差额预算、定额补贴的财务管理办法;4月,《中国旅游报·英文版》创刊,1991年更名为《中国旅游导报》(TRAVELCHINA)。

1987年1月,《中国旅游报》改为周二刊,对开4版,改用书法家李铎题写的刊名。

1985年1月,《旅游报》更名为《中国旅游报》,周刊,对开4版,由四川广元文史馆民间书法家侯正荣先生题写刊名。

1983年报社开始实行独立核算。

1981年1月,《旅游通讯》更名为《旅游报》,周刊,4开4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刊名。

1980年7月1日,《旅游通讯》改由邮局公开发行。

1979年4月1日,《旅游通讯》(《中国旅游报》前身)创刊,半月刊,4开4版,内部发行,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刊名。[3]

栏目介绍

1985年,发起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1986年,主办首届中国旅游摄影竞赛。

1987年,主办中国首届旅游知识竞赛。

1989年5月,主办“春花杯”中国导游大赛。

1991年8月,主办海峡两岸旅游研讨会;12月,与原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共同主办“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评选活动。

1997年,主办全国标志性酒店建筑评比活动;与桂林市合办桂林山水节。

1998年,主办“华夏杯”最像人物系列电视大奖赛。2001年,主办旅游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

2002年12月至次年6月,主办“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活动。

2004年4月,主办世界地质公园研讨会(嵩山);6月,协办世界地质大会;8月,协办“黄果树瀑布节暨西部旅游论坛”;9月,主办“焦作现象国际研讨会”和“度假型酒店国际研讨会”。

2005年3月,主办“栾川模式”研讨会;9月,主办国际湖泊旅游论坛;11月,协办宁波旅游投资洽谈会。

2006年,主办精品景区建设战略峰会。

2008年,举办“武汉东湖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旅游知识竞赛活动、“中国创A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峰会、中国县域(江阴、常熟)旅游经济论坛、中国旅游节庆论坛。

2011年,组织实施中国创A旅游精品景区建设峰会、中国县域(江阴、常熟)旅游经济论坛、中国旅游节庆论坛等多项活动;举办“首届中国摄影大赛”。

2012年,举办首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全国创建A级景区培训班”、“中国县域旅游经济论坛”、“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

2019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

2013年,推出“美丽中国行”系列采风活动、中国海疆旅游万里行大型采风活动,引起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当年就吸引了全国9省区旅游主管部门参与,成为报社大型综合性品牌活动。

“美丽中国行”系列采风活动走进哈尔滨

2014年,承办原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寻找最美导游”活动,在全行业引发广泛影响;策划举办了“中国休闲30人”系列活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大会等。

2015年,“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首次赴澳门采风,有力宣传了“美丽中国”形象,受到特区政府旅游局和业界的欢迎;参与原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好导游好游客推选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承办工作。[4]

2016年,承接原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导游队伍发展与改革成果展活动、2016“四个一批”旅游志愿服务先锋行动、2016旅游行业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典型事迹宣传活动;创办首届度假区培训班。

2017年,承办原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域旅游知识竞赛、“砥砺奋进·旅游惠民”全国旅游美文征集大赛、全国旅游法律知识竞赛、“厕所革命大家评”等活动。

2018年,承办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弘扬红色精神专题培训班,现场培训近千余人次。

报社简介

中国旅游报社为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职能为出版《中国旅游报》,运营报社旗下各类新媒体平台。报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工作部署,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近年来,报社全面提升报纸采编工作质量,深入推进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四全媒体”建设,正在运营的融媒体平台包括: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红色旅游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官网、中国旅游新闻APP、“学习强国”旅游频道、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文旅之声”及中国旅游报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强国号、人民号、新华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形成了“一报、三网、一端、多微、多号”共同发展的融媒体格局,荣获中国报业“十三五”媒体融合发展优秀单位称号。

报社坚持立足传媒主业,形成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在突出社会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市场经营,不断增强企业活力。近年来,在广告、发行等传统经营业务基础上,报社不断拓展经营空间,策划推出了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美丽中国行采风活动、中国休闲30人品鉴行等大型旅游品牌推广活动,在全国业界形成广泛影响;联合有关专业机构组建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文化和旅游舆情实验室,建立了文旅产业指数大数据平台和行业舆情监测平台,努力拓展数字文旅项目发展空间,进一步探索报社转型发展路径。 

主要奖项

◆1997年12月,获得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广告协会颁发的“首都广告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奖项。

◆2002年,获得由中国旅游知名品牌评选组织委员会颁发的2002年度“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2005年7月,获得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颁发的“2003—2004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五四红旗团支部创建单位”奖项。

◆2014年,报社品牌推广部被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授予“2013—2014年度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

◆2015年,获得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二届全国“百强报刊”。

◆2016年1月,获得由2016新媒体团泊峰会组委会颁发的最具影响力行业报“新媒奖”。

◆2016年9月,获得由中国报业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案例评选”一等奖。

◆2017年,获得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5]

◆自2014年—2018年,本报有近百件作品获全国省部级以上新闻奖。[6]

机构设置

总编室、融媒体中心、行业编辑部、专刊编辑部、地方新闻部、广告发行部、品牌活动部、宣传推广中心(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中旅报<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办公室、财务部、党群工作部。

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83号 

邮政编码:100009 

联系电话:010-85168000 

官方网址:www.ct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