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花部乱弹作品,又名《张三借靴》或《张旦借靴》。剧本见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印的《缀白裘》第11集,与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印的《纳书楹曲谱·补遗》。演唱用高腔。作者不可考。剧情描写一个市井无赖张三(又称张旦)因赴宴会,缺少靴子,找他结交20年的老友土财主刘二商借。刘二性极悭吝,但经不住张三的纠缠,就提出种种苛刻条件,刁难延宕,最后还是被张三借走。张三穿靴赶至宴所,早已酒阑人散,懊恼之余,倦卧街头。刘二惦记靴子,连夜找张三索回。

中文名

借靴

演出类型

戏曲剧目

所属剧种

赣剧、祁剧、湘剧、川剧、徽剧、昆曲、豫剧等均保留此剧

类型

古曲讽刺喜剧

艺术特色

全剧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惜财如命的刘二和惯贪便宜的张三这两个人物,是古曲讽刺喜剧中的精品。今赣剧、祁剧、湘剧、川剧、徽剧、昆曲、豫剧等不少剧种均保留此剧,并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戏曲分析

昆剧大辞典

《弦索调时剧新谱》:。。。《凡例》第一条说:“谱中所收各套有本无牌名者,则仿照《借靴》套首用‘歌头’二字之例,每套冠以‘和音’二字。盖此谱专以音节为工,不便另加牌名免强牵合。”可见这些时剧都不是曲牌体,而是“专以音节为工”的板腔体。所谓“和音”,《凡例》第三条说明:“谱中有和首者,未唱曲文而先以起调,俗名界头,实即大过文也。”实际上就是指板腔体的乐引或过门。例如《小妹子》曲调有二十八处过门,又如《思凡》的套曲,仅第二段标上[山坡羊]名目,其余的只分段而无曲牌。

苏州戏曲志

此剧仅三个人物,张三、刘二、小伙分别由丑、副、白面应行。均念扬州白(小伙一角亦有念南京白)。全剧情节简单,但结构跌宕起伏。通过一系列高度夸张、荒谬可笑的细节,以及丰富生动的表情、动作、语言,突出表现刘、张二人性格,形成极强的喜剧效果,使该剧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颇具特色的讽刺喜剧。清同、光年间杨鸣玉主演《借靴》“神妙直到秋毫颠”,姜善珍演刘二“好在冷和假”,均为当时所称道。

编辑于清康熙年间《太古传宗》一书,记有《借靴》曲谱,无宾白,列入“弦索调时剧”。《缀白裘》第十一集载其剧本,列为“高腔”。1 96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所出徐凌云《昆剧表演一得》一书,有该剧身段表演等记载。苏州市戏曲研究室藏有该剧舞台演出手抄本。

昆剧表演一得

(徐凌云口述,管际安、陆兼之记录整理)

《借靴》是一出"时剧"。所谓"时剧",是指昆曲以外的一些其他曲调的戏,像吹腔、梆子、弦索、高腔......等等。大概在昆曲(所谓"雅部")衰落、乱弹(所谓"花部")崛起的时候,一些受到观众欢迎的乱弹戏也被吸收到昆班里来,因为他们是新兴的曲调,所以统称之为"时剧"。实际上这些曲调也不是真正新兴的,它们也有悠久的历史了,不过一向流行在人民群众之间,而被士大夫阶级所爱好的昆剧所吸收,则是后来的事罢了。我们看《缀白裘》中选录的"时剧",着实不少,现在舞台上还有很多戏在演出,像《芦林》、《打店》、《偷鸡》、《烧香》、《罗梦》、《思凡》、《下山》、《磨斧》......等等都是。

戏中三个人物,都念扬州白(小伙一角,亦有念南京白的)。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刘二虚伪,演来要冷;张三浮滑,要演得火;小伙诚朴,要演得憨。身段不太繁重,主要看神气,特别是刘二,内心活动很复杂,表面上矫揉造作,必须把他这种吝啬成性的丑态,从动作神情的细微之处表达出来,才能演好这个角色。我所看到的老艺人演这出戏,刘二以姜善珍为最,好在冷和假,一副伪绅士气,很能传神;陆寿卿比较油而火;宁波昆班的戴文礼,也很擅长。张三则王小三、阿增、小金寿三人都能称职。小伙曾见金阿庆、茂松的演出,都不坏。

点金成铁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流行的昆剧里,有一出《借靴》(时剧),显然是脱胎于 马氏 这一篇《借马》,却点金成铁,变成了恶俗不堪入耳目的东西了。”

——这出戏,许是不太符合文人的审美观的,所以他才会说“昆剧改编的这出《借靴》,是点金成铁”?

省昆这刘二和张三若是能演员交换一下,未知是否能就能演出不一样的感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