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南端,坐南朝北,是明朝京师应天府京城的正北门,门外为三法司。城门东侧城墙被称为“龙脖子”,因此地为大明龙脉之所在,故而是南京城墙中唯一没有护城河的一段。

太平门为单孔城门,有一座门券,两翼城墙皆顺势依山而建,西包覆舟山,东围富贵山,城门架两山之间,据山湖之险,位于玄武湖与紫金山相接的位置,是扼守紫金山通向城内最近的通道。复建后的太平门为方便交通改为三孔城门,主门洞设四股车道,两个辅门洞各设两股,城门宽约72米。

太平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因城门外为三法司所在,三法司中刑部时常传出囚犯的哀呼之声,为促成城内太平和谐而命名为太平门。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徐绍桢率苏浙联军由此光复南京,城楼被炸毁。1928年,国民政府《首都计划》里曾拟改名自由门,后未实行。1955年至1958年,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南京市政府先后拆除太平门段城墙共360米。2014年,为重新连接龙脖子段和九华山段城墙,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复建太平门。

中文名

太平门

外文名

Taipimgmen

别名

自由门

地理位置

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南端

景区等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造时期

明朝洪武初年

拆除时间

1955年至1958年

复建时间

2014年

历史沿革

太平门地理位置(民国航拍)

明朝洪武初年,太平门始建。太平门位于明南京城的东北垣,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门,以南是朝阳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因为代表监狱的贯索在天市垣,而不在代表天廷的太微垣,所以明代南京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合成“三法司”)监狱就在门外贯城坊。民间的说法是,天牢中时常传出囚犯的哀呼之声,老百姓为求心安,便将此地叫做“太平”。

史料记载,朱元璋建都南京,修建城墙。时人认为,京城内十三门,上应星宿。太平门,属于北斗七星中的“天权”星,位于斗柄与斗勺连接处,而太平门一带则为“贯索”——紫微斗数星曜之一,主“词讼”,就是打官司。于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天牢就设在太平门外。朱元璋还在太平门外立牌坊一座,上书“贯城”,他告诫朝中官员:夜观天象时,在“贯索”围成的星环中,如果没有其他星在里面,说明政简刑清;反之则说明有冤案。

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两年后,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那一年,42岁的曾国藩奉旨团练武装,抵抗太平军。湘军是清廷唯一能抵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

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从湖南募兵三千,增援江西吉安,1861年攻陷安庆。

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荃军进抵天京城郊。曾国荃善于围城,又精于长壕战法,人称“曾铁桶”。两年围城血战日,紫金山西麓,位于“龙脖子”一带的地保城被湘军攻克,太平军只剩下最后一道屏障——太平门城墙。湘军决定在“龙脖子”附近掘地道,安置炸药。湘军建造了数十座炮台,对城内猛轰。在炮火掩护下,地道终于完工,600多袋火药被填在城墙下。点火前,曾国荃召开军事会议,推举攻城的前锋官。共有9人愿立军令状,记名总兵朱洪章位列第一。他们号称“先登九将”。7月19日,火药被点,轰然一声,天崩地裂,太平门城墙垮塌,鏖战下,太平军渐渐不敌。当晚,天京陷落。太平门城墙炸开后,史料记载,当时“轰开城垣二十余丈”。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才有财力重修这段城墙缺口,并立碑记事。如今的太平门段城墙明显和两边的不同——色差明显,和这场战争有关。

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被毁的太平门城楼。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时的江浙联军也是攻占天堡城后攻入南京。

1955年,太平门段城墙开始拆毁。

1958年,太平门被拆除,拆除城墙260米,至次年又追加100米,先后拆除长达360米的城墙。

2014年,为重新连接龙脖子段和九华山段城墙,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复建太平门。

决议拆除

太平门段城墙的拆毁,是从1955年开始的,1958年被拆除。当年拆除该段城墙260米,至次年又追加100米,先后拆除长达360米的城墙。

拆后复建

太平门复建工程闹得沸沸扬扬,工程一度被国家文物局叫停,后来又获得许可,但是下达规定:复建的太平门城门不允许和城墙连接上。

如今复建的太平门,复建城门为三孔券门,两侧的城门宽度13.4米、高11.2米,中间高16米、高12.5米,确保双向8股机动车道的通行条件。恢复6股机动车道,中门贯通4股机动车道,两侧拱门洞各对应两股机动车道以及一股慢车道、一股人行道。届时交通堵塞的情况将会有所缓解。

复建争议

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已经排队8年的“中国明清城墙”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城墙申遗团”主力,南京城墙却正因多年前新建、复建的多座假城门而饱受争议。

太平门从南京土地上消失了56年的城门,半年前以“太平门通道”之名悄然“复活”,两个月前因为“未批先建”而被迫停工,仅仅15天之后,国家文物局的一纸批文又让工地上轰鸣起来。从“复建太平门”到“太平门通道”建设,从悄然动工到无限期中止再到继续施工,短短半年之内,“太平门”走过了一段不太平的路。

4月28日,当地都市报《江南时报》刊登报道称,复建的太平门没有上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这一报道很快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证实。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周琦教授认为,文物复建应该先做考古勘探,再报批建设方案,逐步走程序。周琦是世界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也是南京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南京城墙历史地位重大,有关部门担心如果报批是修不起来的,所以只能先斩后奏,以为修了这么多处再增加一处也无妨。虽然欠妥,但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途径。”周琦透露,之所以南京市修了这么多城门都没有报批,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宪章是不支持这么做的,如果报批,国家文物局很可能不会批准。

南京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吴靖上任不过3个月。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太平门通道遗址原来是高坡,历经历史演变、降坡,原址已经破坏殆尽,变为平地,没有历史信息,这是很明确的,“过去我们有一些不规范,存在一些问题,对以前的事情我们只能吸取教训,我认为要面向现在和将来。”

今日太平门

就在4月30日工程被国家文物局叫停之后,南京市举办了一场有文物专家、城建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技术人员参加的论证会。周琦参加了这个论证会。据他回忆,当时大家一致认为“城门已经在建,还是建议修完”,“会议结论就是针对该工程‘未批先建’做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完善手续,继续建设’”。

5月6日,南京市文广新局通报,“太平门通道建设工程无限期中止。”通报中,“复建太平门”的说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太平门通道建设”。

但一周后,峰回路转。5月14日国家文物局批复了“太平门通道改建工程项目”。修改后的新方案和此前最大的不同是,“通道”将不再连接明城墙,而是一个独立的仿古建筑,和城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原先设计的敌楼也确定取消。“太平门通道”成为一个独立景观建筑,作为“玄武湖-紫金山”之间的美化与衔接,是一项市政工程。因此,通报将该工程名称细化为“太平门通道改建”。

通报提出,该项目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内,应当严格按照《南京城墙保护规划》有关要求,在建筑风格、景观上与南京城墙的历史风貌相协调。

但在一些文保人士看来,“太平门通道”实际上是文字游戏。从南北方向看,“太平门通道”似乎是地面道路,是龙蟠路的一部分;但是从东西方向看,“太平门通道”却是真正的城墙,是连通九华山和龙脖子城墙的一部分。前者则是规划的一期工程,后者则是规划的二期工程,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后者正在逐渐降温。

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敏洁则认为,规划修改后的工程,不连接明城墙,是一个独立的仿古建筑。此时,判断其是否合法的主要依据为城市规划法、《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南京市市政建设的相关规定。标准是主体、实体以及程序几个方面,即判断其实施主体是否合法;实体上是否合法以及程序上是否合法。“从目前来看,已具备合法要件。”

外界看法

历经多年的复建、新建工程,南京明城墙正逐渐连成一个整体。而太平门则是最新的连通工程,一旦完工,神策门到标营门南段月牙湖的城墙旅游线将完全打通。这些城门绝大多数修建于2009年之前。

《中国青年报》评论说,城门建设的背后都有着发展旅游的影子,新建的九座城门都不同程度地起着连接各个景区与城墙的作用,让人感到背后有双大手在指挥。

但并不是没有专家明确支持太平门通道工程。周琦便是其中一位。他认为修复城墙正是增强市民自豪感、认同感的惠民工程,“随着道路拓宽工程的建设,很多城墙隐藏在残垣断壁之间,已经不为人知了。通过修复可以让南京人了解城墙的历史,重现三十几公里的延长线”。

周琦的另一观点是中国文物古迹的保护不能照搬西方的标准。“现在的国际标准是保持文物古迹的原址不动,维持原状,但东方一直有修缮古建筑的传统,比如西安最早建成于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历史上曾重建、复建无数次。中国人的传统是用当下的技术和方式再现遗产的辉煌。”

以周琦的观点,明城墙历史上经过多次修复,最大规模的一次修复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开了中山路、中央路等几条大的道路,开路的时候就修复了很多城门,比如中山门、玄武门、挹江门、解放门,修得堂而皇之,上面还加了很多建筑,门洞修得非常庄重,参照了古代的建筑方式……当时修的城门现在也变成了古董,人们也很认同”。

周琦相信,今天重修的城门“再过七八十年也会变成文物,变成南京城市建设史上重要的一笔”。

采用新砖

据了解,太平门复建项目将分为两期进行,项目一期将完成太平门通道的主体建设和通道东侧约80米城墙的修复,以及两侧山体的加固,该阶段计划在7月15日前完工。

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太平门主体的长度约72.6米,宽、高均为18米。城门东侧的通道将连通龙脖子路,长80米左右。再加上城墙的连空段,整个一期项目全长200米,要消耗二十几万块砖。遗憾的是,这些砖块会少了些历史的味道。

“过去的老城砖基本用完了,我们早就向南京市文物局指定的城砖厂家预订了新砖,都是符合相关要求的。”该负责人坦言,工程调用的城砖完全是新砖。而在太平门通道东侧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摞青砖整齐地码在残垣边,上面并未刻有烧制者的身份。

太平门通道的3个拱需要搭建4个承台,每个承台要打4根桩。项目从春节前动工,目前总共完成了3个承台的建设,剩下的4根桩将争取在月底前后打完。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打好桩后将对城门主体浇筑混凝土,开始“贴”城墙砖。

龙蟠路往来车辆众多,“贴”上城砖的太平门经得住“折腾”吗?

该项目负责人指出,“贴”上太平门的每块城砖都会穿孔用钢丝吊起来,再采取拱桥的设计原理排列出券洞,让砖块咬合成弧形,最后填补砂浆。他坚持认为,太平门经过“3重保险”加固势必久经岁月。

缓解拥堵

三个拱门如何分配8股车道?项目负责人解释,建成后太平门中间的城门将贯通4股机动车道;两侧城门各贯通2股机动车道,并各有一条慢车道和一条人行道。其中3条直行的进城车道靠近城门西侧;5条出城车道包含3股直行道,以及左右转弯道各一股。

龙蟠路段承担了城市主干道进出城的功能。眼下,施工路段堆起了几排隔离墩,机动车道也缩水成原先的一半。周边市民和一些频繁往来的驾驶员都担心,项目完工后,厚重的城墙会大幅挤占机动车道,太平门一带的“堵点”也将持续升级。

“新建的太平门要接入西侧的太平花园小区,城墙的一个‘垛子’会踏进小区内部的遗址公园,加上路边的绿化带大概会多占用近7米的距离,涉及28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项目负责人表示,高速公路的车道一般有3.75米宽,城市车道最窄只有2.5米,而完工后太平门通道平均每条车道的宽度能达到4米。

无法登城

有关部门获悉,太平门通道在一期建设的设计中暂未考虑设置登城口。这也意味着,南京市民恐怕无缘漫步太平门欣赏周边景致。该项目负责人也表示,所有的城门需要系统、科学地设计,无法为了某项工程单独规划,但他强调:“我们的工程具备增设登城口的条件。”

据称,太平门通道尚未设计登城口也与该路段的交通问题有关。考虑到龙蟠路是交通干道,相关部门认为,大批游客登城游览会影响往来车辆正常行驶、停靠。

建筑特色

太平门

太平门原为单孔城门,有一座门券,两翼城墙皆顺势依山而建,是扼守紫金山通向城内最近的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门东面的紫金山被称作“蟠龙”,这一段城墙就被称为“龙脖子”。太平门扼守紫金山,对于控制南京北部至关重要,且龙脖子一带是南京城唯一没有水体保护的城墙,因此清军进攻太平天国和日军围攻南京时,这一带都是主要的攻击方向。太平天国时期,在门外紫金山的山上和脚下分别修筑天堡城地堡城拱卫太平门,这两个要塞陷落后,清军在龙脖子用地道炸开城墙,攻入南京。

复建的太平门为三孔券门,宽约72.6米,宽、高均为18米,中间门券高16米、高12.5米,两侧门券高11.2米,宽13.4米,为双向8股机动车道的通行条件,中门贯通4股机动车道,两侧拱门洞各对应2股机动车道以及1股慢车道、1股人行道。其中3条直行的进城车道靠近城门西侧;5条出城车道包含3股直行道,以及左右转弯道各一股。

地理位置

太平门是扼守钟山通向城内最近的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太平门处在钟山与玄武湖相接的位置,建在钟山向西延伸的富贵山、覆舟山之间,据有山湖之险。太平门东面的钟山被称作“蟠龙”,这一段城墙就被称为“龙脖子”。

太平门扼守钟山,对于控制南京北部至关重要,且龙脖子一带是南京城唯一没有水体保护的城墙,因此清军进攻太平天国和日军围攻南京时,这一带都是主要的攻击方向。太平天国时,在门外钟山脚下修筑地堡城、山上筑天堡城拱卫太平门,这两个要塞陷落后,清军在龙脖子用地道炸开城墙,攻入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时的江浙联军也是攻占天堡城后攻入南京。

文化活动

城门被炸

如今的太平门有一段城墙明显和两边的不同——色差明显,表面平滑。这和一场战争有关。

1851年(清咸丰元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两年后,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那一年,42岁的曾国藩奉旨团练武装,抵抗太平军。湘军是清廷唯一能抵抗太平军的军事力量。

1856年(清咸丰六年),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从湖南募兵三千,增援江西吉安,1861年攻陷安庆。1862年,曾国荃军进抵天京城郊。曾国荃善于围城,又精于长壕战法,人称“曾铁桶”。两年围城血战日,紫金山西麓,位于“龙脖子”一带的地保城被湘军攻克,太平军只剩下最后一道屏障——太平门城墙。湘军决定在“龙脖子”附近掘地道,安置炸药。湘军建造了数十座炮台,对城内猛轰。在炮火掩护下,地道终于完工,600多袋火药被填在城墙下。点火前,曾国荃召开军事会议,推举攻城的前锋官。共有9人愿立军令状,记名总兵朱洪章位列第一。他们号称“先登九将”。7月19日,火药被点,轰然一声,天崩地裂,太平门城墙垮塌,鏖战下,太平军渐渐不敌。当晚,天京陷落。

太平门城墙炸开后,史料记载,当时“轰开城垣二十余丈”,直到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清廷才有财力重修这段城墙缺口,并立碑记事。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重建被毁的太平门城楼。

日寇暴行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日军在攻陷上海后,分路合围南京。11月16日,蒋介石召开防卫会议。何应钦、白崇禧、徐永昌等将领认为,经过淞沪会战,我军损失太大,而南京在战术上是个绝地,可将其列为“不设防城市”。但唐生智自告奋勇,主张固守南京。于是,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危急时刻,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甚至临走前,蒋介石对紫金山阵地进行视察,认为“可固守两个月”。按照兵力部署,防守紫金山、太平门一线的为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邱清泉,指挥所设在附近富贵山的地下室。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拉开序幕。数日后,日军炮火凶猛,紫金山、雨花台等外围阵地全部陷落,我军撤至城墙一线。12月12日,唐生智召开军事会议,认为南京仅凭城垣,已经无法固守,决定撤退。会后,唐生智坐上小汽车,直驶下关,乘坐轮船渡江。教导总队自太平门撤至城内,然后沿着玄武湖南岸,赶到下关渡江,死伤甚重。亲历者回忆,桂永清下达撤退命令后,丢下部队,率先向下关跑去。参谋长邱清泉在地下指挥所中,点了烟,左手握着左轮手枪,将子弹上膛,留守到最后。

教导总队官兵自太平门进城时,发现一支建制完整的部队,步伐整齐,默默地向城门外走去,消失在紫金山东北的阴影中。“他们都是广东兵。”亲历者回忆。这支撤退的部队,是第66军。第66军和兄弟部队第83军均属于粤军,在南京保卫战中,第66军防守句容、汤山一线,渐次退至太平门。接到撤退命令,军长叶肇决定,率领第66军的159师和160师,从紫金山北麓正面突围。第66军将士于紫金山东北一线奋勇冲杀,杀出一条血路。159师代理师长罗策群,率部先行,于12月12日夜,为掩护第83军,亲自带队冲锋,高呼“丢那妈,几大就几大,唔好做衰仔”,中弹殉国;160师参谋长司徒非,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在句容境内与日军激战三日,弹尽身亡;159师477旅副旅长黄纪福,随部队经太平门突围,在战斗中牺牲……但剩余部队强行突出日军防线,转至安徽一带。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进行了大屠杀。太平门,也成了杀戮之地。如今,太平门外竖有一块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记载:在这里,1300多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官兵及无辜的市民,被铁丝网围住,日军先用地雷先炸、后用机枪扫射,再浇上汽油焚烧。

1300多人,无人幸存。

主要景观

京城城门
明代十三座城门正阳门(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中华门)三山门(水西门)
石城门(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兴中门)
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和平门)太平门
朝阳门(中山门)
明代后增辟城门玄武门(1908年)草场门(1908年)小北门(1908年)挹江门(1921年)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