鄟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沭河以东部分、临沭县石门乡部分和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的部分村庄。

中文名

鄟国

语言

古汉语

政体

封建制

民族

汉族

首都

鄟陵

所属大洲

亚洲

介绍

鄟国非常弱小,所以现在很少有史料提及这个国家。但《谷梁传》记载,鲁成公于在位的第六年(前585年)灭掉了鄟国:“成公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立者,不宜立也。取鄟。鄟,国也。卫孙良夫帅师侵宋。”鄟国,或许是沭水边上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古鄟部落,夏商之际成为小国。靠近古郯国,它在西周初期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后来成为了鲁国的附庸。到了春秋中期则被鲁国完全侵占,成为了它的鄟邑。

原因这个地方在沭水边,土地肥沃,庄稼旺盛,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春秋时代是大国并小国,强国吞弱国的时期。强大的鲁国对它的小邻居鄟国,早就觑觎已久。于是在鲁昭公九年,就开始下手了,没费任何的吹灰之力,很容易的就一举攻破了鄟国。虽然地方很富庶,但是人稀兵少的鄟国,面对强势如狼似虎的鲁国,鄟君也只有望洋兴叹、绝望无助的份,任凭鲁军肆意蹂躏掠夺和侵占都城了。没有一支可供保卫国家政权的强大军队,遭受灭亡是最终的命运。

根据以上记载,鄟的确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末等小国,《春秋公羊传注疏》就说:言它是国,还没有人提及过它是一个“国家”。若再言它是一个城邑,还没有文献记载。真是难为人!因为它在邾国、鲁国的东南部之间,又貌是“邾娄之邑”,实则是鲁国的“附庸”。在鄟国灭国,成为鲁国鄟邑的七十年后,也就是昭公二十有六年(前516年),秋,鲁昭公还在鄟陵,与齐侯、莒子、邾子、杞伯,进行了一次会盟。此称作鄟陵,再也不单独称之为“鄟”,已经言证鄟成为鲁国的城邑了。恰如齐国称本为“薛国”的其边邑“薛陵”一般。

历史记录

《春秋》 “成公六年(前585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二月辛巳,立武宫。取鄟。”

《左传》“取鄟,(《春秋》)言易也。”

《谷梁传》“成公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取鄟。鄟,国也。”

《公羊传》“鄟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于邾娄?讳亟也。”

《春秋公羊传注疏》“取鄟。鄟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于邾娄?讳亟也。讳鲁背信亟也,属相与为虫牢之盟,旋取其邑,故使若非虫牢人矣。○鄟,音专。本亦作‘专’。”[疏]“鄟者何”。○解云“欲言是国,曾来未有;欲言是邑,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春秋左传正义》“成公六年,取鄟。附庸国也。○鄟,徐音专,又徒栾反。”

《春秋》还记载“昭公二十有六年,秋,公会齐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

地理位置

三邾

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和王献唐先生的“邾国三分疆域图”所示的鄟国地理相对位置,可知鄟国就在枣庄地区以东,今临沂地区附近。

鄟国疆域的具体位置,在今山东省郯城县司家乡(后划归泉源乡)沭河以东前后城子村周围的部分村庄,临沭县石门镇西南西新庄村周围的部分村庄,江苏省东海县西北部李埝乡黑豆涧、后邵家村周围,和温泉镇周围之间。石门镇南有一“界沟村”古地名,似为鄟国东界。

故都遗址

在郯城县泉源乡前城村北,东近小河,西北临后城村,有一个东西200米,南北15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俗称“城子顶”的高台地,这就是前城遗址。前、后城村,原名即是前、后“城子村”,皆是以古城遗址的方位而定。遗址断崖处观察,文化堆积厚1.5—4米,灰褐土质,杂有春秋、战国及汉代遗物。曾出土鬲足、罐、筒瓦及铜剑、铜镜、货币等遗物。该遗址为春秋至汉代遗址。根据《左传》等史书记载,《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示,有关专家的考证和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前城遗址的位置应是历史上鄟国故城所在地。但由于未经科学钻探和发掘,迄今为止,仍未发现墙基和与鄟国有关联的文物,此地是否鄟国,尚待进一步考证。前城遗址,于1990年4月11日公布为郯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27日公布为临沂市级重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