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原指一个县,现指其原区域。

靓点:宁冈,井冈山会师(朱毛会师)所在地,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宁冈县龙市镇龙江书院胜利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现在龙市镇城西保存了红四军军部旧址。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宁冈县是朱毛会师圣地,1928年毛泽东在这里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心在宁冈茅坪乡,在大陇镇乔林村设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因斗争形势根据地中心往井冈山上茨坪迁移。

历史:宁冈县原隶属江西省吉安地区,位于湘赣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脉中部,北邻永新,西界湖南茶陵,南靠湖南炎陵,东与原井冈山市山水相依。面积637.73平方公里,人口约9万。2000年5月并入井冈山市(吉安改地为市),其县治龙市镇为新井冈山的三大城区之一(另两个为新城区和茨坪镇),属小盆地,元代从永新县析出,以“长宁之义”定名为永宁,县治在升乡(今古城镇),后迁治瓦冈(今新城镇),1914年因和国内其他三个永宁县重名而改名宁冈(永宁与瓦冈各取一字),治新城,后县城迁往龙市镇。

新中国成立后,县治设龙市,大建基础设施,在国家关怀下逐步修通了宁炎公路,宁井公路,宁永公路,衡茶吉铁路,井睦高速公路,建有宁冈汽车站,龙市火车站(县级客运站),高速收费站。

中文名

宁冈县

下辖地区

龙市镇、古城镇、新城镇等12乡镇

别名

永宁

地理位置

湘赣交界处罗霄山脉中段

面积

638平方千米

人口

9万(2000年)

方言

赣语吉茶片宁冈小片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796

政府驻地

龙市镇会师路

外文名

NingGang city

车牌代码

赣D

邮政区码

343500

机场

井冈山机场

火车站

龙市火车站(县级客运站)

著名景点

龙江书院

行政类别

县(已撤销)

所属地区

江西省吉安市

特色产业

个体私营经济

医院

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县人民医院)

高中

江西省宁冈中学(省重点中学)

历史

宁冈:原指一个县,现在指其原来区域。

宁冈现在广泛指以井冈山市龙市镇、古城镇、新城镇、大陇镇、鹅岭乡、东上乡、柏露乡、葛田乡、茅坪乡、睦村乡、荷花乡、坳里乡、白石垦殖场等原宁冈乡镇组成的县域经济体,中心仍在龙市,有11个卫星乡镇,影响人口超10万(茨坪3个经济卫星乡镇,新城区3个经济卫星乡镇)龙市镇仍是原宁冈县区域内的交通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物流快递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在新市政府关怀下,龙市现在人地兴旺,车水马龙,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蒸蒸日上一片繁荣景象。2013年通高速,2014年通铁路同时定为国家扩权强镇试点镇,增强了城市竞争力,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并入新井冈山市后,原宁冈县区域主要以发展工业为主,旅游为辅,原县城龙市镇列为新井冈山市三大城区之一,主要承担井冈山市工业基地的职能,主要产业是日用陶瓷,有陶瓷企业几十家,2013年产值突破15亿。年上缴税费上亿元,映山红和恒华两家企业的产品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地方言

宁冈县本地方言主要有赣语和客家话,其中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睦村、茅坪、大陇、白露、荷花等乡镇,客籍人口约两万,不到全县人口的1/3。

旅游景点

原宁冈境内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现井冈山风景名胜区下的龙市景区、茅坪景区和鹅岭景区。此外还有古城会议旧址、柏露会议旧址、七溪岭战斗旧址(新城镇)等零星景点。

来宁冈旅游的游客可坐火车在龙市火车站下车,下车后可在站前广场前的路边等待班车去往宁冈汽车站(2公里)和鹅岭山(30公里),去往茅坪(16公里)的旅客先坐车到宁冈汽车站再转茅坪或茨坪班车可前往。湖南方向来井冈山旅游的游客亦可在龙市火车站下车,再上茨坪。龙市火车站位于原县城东北两公里处,属县级客运站。现在每天有七趟火车经停,可从龙市坐火车往返到达南昌、长沙、广州、南宁、青岛、济南、合肥、哈尔滨、天津、沈阳、长春、桂林、吉安、衡阳等全国各大城市。

井睦高速在宁冈境内设有龙市和鹅岭两个出口,自驾游的旅客可在这两个出口下高速前往龙市、鹅岭和茅坪(鹅岭出口下高速)。另外宁冈汽车站现在每天有发往省内南昌、吉安、赣州、永新和省外深圳、长沙、株洲、炎陵、茶陵等地的班次,井冈山市内有发往新城区、茨坪、古城、新城、鹅岭、柏露、大陇、茅坪等乡镇的班次。

龙市城区,住宿和餐饮娱乐行业也都很方便,城区内各种档次的宾馆与酒店林立,宁冈宾馆最好,环境优美,与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只有一墙之隔。为三星级酒店,政府招待专用酒店,在携程等大型网站可网订房间。

龙市景区

有朱毛会师地龙江书院、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井冈山会师纪念馆、朱毛会师广场、郭沫若题字的会师桥、红四军军部旧址等景点。各景点均在龙市镇区,距离不远。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原宁冈县砻市镇的五虎岭中(现为井冈山市龙市镇)。1986年开始修建,同年对外开放。现已安放了20位红军老战士的骨灰(遗骨),迁葬了4位革命英烈。他们是陈毅、谭震林、滕代远、杨得志、朱良才(夫人李开芬)、陈士榘、谭甫仁、杨梅生、陈正人、刘型、谢中光(夫人杨俐)、龙振彪、左叶、江燮元、肖元礼、赖春风、刘子云(夫人潘家珍)、匡斌、陈毅安(夫人李志强)、宛希先、袁文才、王尔琢。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南昌起义后,与朱德率部转战到湘南,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时期,曾任红4军士兵委员会主任、教导队大队长、12师师长、红4军军委书记、第一届中共湘赣边界特行候补常委、第二届特委委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2年1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部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谭震林(1902—1983),湖南攸县人。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县城后,先后担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1928年历任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副书记、第二届特委书记和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前委委员等职。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年9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滕代远(1904—1974),湖南麻阳人。1928年7月,与彭德怀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党代表。同年12月,与彭德怀率部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4军胜利会师后,任红4军副党代表,湘赣边界特委常委。红4军主力下山后,协助彭德怀率部坚守井冈山,是井冈山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建立后,任铁道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4年12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1928年参加工农革命军,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后,编入红4军特务营任班长,1929年1月随红4军出击赣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4年10月在北京逝世,1997年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朱良才(1900—1989),湖南汝城人。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后随部队上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任红4军军部秘书,31团1营营部书记、连党代表,参与指挥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2月在北京逝世,1989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李开芬(1917—1999),朱良才夫人,四川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99年4月在北京逝世。2000年8月13日将骨灰移送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与朱良才骨灰一起安放。

陈士榘(1909—1995),湖北荆门人。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来到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教导队区队长,红4军31团副连长、副营长,1929年1月随红4军出击赣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7月在北京逝世,1996年10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谭甫仁(1910—1970),广东仁化人。南昌起义参加者。起义后与主力部队失掉联系,在寻找部队时误入江西军阀朱培德部。1928年1月,随朱部“进剿”井冈山,在新城战斗中被俘,关在茅坪俘虏营里。通过唱国际歌,引起了陈士榘、肖克等人的注意,后来重新入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上士文书,后提为排长、连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0年12月17日夫妇俩在昆明军区居所被人枪杀。1992年8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杨梅生(1905—1978),湖南湘潭人。随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1团1营1连班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1月在广州逝世,1992年5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陈正人(1907—1972),江西遂川人。参与领导万安暴动。井冈山斗争时期,历任中共遂川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第一届特委委员、第二届特委副书记。红4军主力下山后,他留守井冈山坚持斗争,曾任边界特委常委、秘书长。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第八机械工业部部长等职。1972年4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刘型(1906—1981),湖南醴陵人(生于江西萍乡)。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5月率萍醴游击队上井冈山。任31团1营连党代表。参与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农垦部副部长和中央纪委常委等职。1981年8月在北京逝世,1986年11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谢中光(1914—1997),江西宁冈人。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少共古城区委书记、宁冈县总工会副委员长兼青工部长、湘赣省儿童团长等职。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新中国建立后,曾任江苏省南通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97年10月在南京逝世,后即将骨灰移送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安放(夫人杨俐骨灰也与其合葬)。

龙振彪(1914—2000),江西永新人。1929年6月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9月在北京逝世,2002年12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左叶(1912—1992),江西永新人。1927年10月参加革命。后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参加了长征。新中国建立后,曾任重庆政协副主席、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等职。1992年7月在北京逝世,1993年6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江燮元(1915—1990),江西永新人。井冈山斗争时期儿童团员。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5月在广州逝世,8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肖元礼(1909—1998),江西万安人。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3月在广州逝世,2004年12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赖春风(1913—1993),江西宁冈人。1928年5月参加红军,1930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江西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元月在广州逝世,1994年6月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刘子云(1914—1992),江西永新人。井冈山斗争时期,任少先队队长。1934年随红6军团突围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4月在广州逝世,1993年夏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潘家珍(1913—1975),刘子云夫人,四川通江人。1932年7月参加革命。1975年6月在广州逝世。1993年与刘子云的骨灰一起移送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安放。

匡斌(1913—1971),湖南湘乡人。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在红一军团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1年在南昌逝世。1996年将骨灰安放在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

宛希先(1906—1929),湖北黄梅人。1927年9月随部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团第1营党代表,三湾改编时增补为前委委员,朱毛会师后任红4军军委委员,第10师党代表,湘赣边界第一、二届特委常委,巡视员和茶陵特别区委书记。1929年冬不幸被错杀于永新大湾。1989年从永新大湾迁葬于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右侧山上。

陈毅安(1905—1930),湖南湘阴人。1927年9月,随部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时,任工农革命军第1团第1营第2连连长。1928年5月任红4军31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参与并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任红5军副参谋长,协助彭德怀留守井冈山。1930年8月7日在攻打长沙时不幸牺牲,遗体随军撤至浏阳县的永安市,葬在附近的山上。1989年与其夫人李志强(1911—1983)的部分骨灰合葬于陵园右侧山上。

袁文才(1898—1930),江西宁冈人。1927年10月主动打开山门,迎接秋收起义部队,使工农革命军得以休养生息。井冈山斗争时期,先后担任了工农革命军第2团团长、红4军32团团长、前敌委员会委员,中共湘赣边界第一、第二届特委委员,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红4军军委委员,中共宁冈县委书记,红4军参谋长等职。1930年2月24日被错杀于永新城,后葬于茅坪马元坑。1989年将部分遗骨从茅坪家乡迁入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右侧山上(马元坑墓仍保留)。

王尔琢(1903—1928),湖南石门人。1928年4月随南昌起义余部上井冈山。井冈山会师后任红4军军委委员、参谋长兼28团团长。1928年8月,在江西崇义思顺圩为追回叛徒袁崇全带走的部队而牺牲。1989年从江西崇义迁葬于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右侧山上。

龙江书院

龙江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其位于江西省宁冈县,始建于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是当年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书院始建于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春,完工于公元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秋,位于江西省宁冈县城龙市西北的龙江河下游,背依五虎岭,面临龙江河。书院因龙江而得名。

1927年11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在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1928年4月底,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江书院会面。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江书院的中厅‘明道堂’召开。1961年3月,国务院将龙江书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当时,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是4月25日到达砻市。4月28日,指挥部队担任掩护任务的毛泽东也回到了砻市,他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来,在书院的门口和朱德同志第二次会见。接着大家一道登上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参加交谈的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张子清、蔡协民、何挺颖、袁文才、何长工、胡少海、黄克诚、龙超清等。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情况;朱德谈了湘南暴动和部队转移上山的经过。在亲切的气氛中,大家商谈了两军会师后的有关事项,并定下5月4日召开军民庆祝大会。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位于会师桥正对面,1977年10月,为庆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而破土动工,1980年5月4日建成。碑高19.28米,碑座长5米,宽4米。它取意于1928年5 月4日,纪念朱毛两军会师的日子,碑身正面用红大理石镶成,分别代表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和南昌起义部队的两面军旗。前面顶端是中国共产党徽标志,表示两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会师。碑座的两边刻有朱德同志纪念会师的诗篇。正面的碑文是经胡乔木审定后,由当年参加过井冈山会师的老红军战士唐天际同志书写。碑文高度概述了会师的经过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建立此碑,以永志纪念井冈山会师的伟大历史功绩。

碑的正面是“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八个贴金大字,两边是毛泽东、朱德的诗词。朱德《红军会师井冈山》诗:“红军会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底座正面是纪念碑文。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属纪念类专题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位于井冈山市龙市镇龙江路的北段。1976年由江西省展览组批建,于1978年动工兴建,1979年定名为井冈山会师纪念馆,谭震林同志题写馆标,1980年5月4日建成并正式开馆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6789平方米,建筑面积3827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827平方米。它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和朱德会见旧址——龙江书院”连成一体。朱毛会师纪念馆,是一座反映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的两支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胜利会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专题陈列馆。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共分六个展厅,即序室,坚实的基础;引兵井冈山;千里苦转战;井冈大会师;会师后的发展和一个肖像长廊。陈列内容主要是介绍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引兵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及湘南暴动农军到达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创建红四军的历史,以及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到宁冈新城与红四军会合的艰难过程。陈列室着重再现了当年红军在新城战斗、七溪岭战斗、黄洋界保卫战等大量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出革命文物13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20件。遗址照片、纪念地照片、人物照片、文字照片、油画、国画等300余幅。

朱毛会师广场

会师广场又称红四军建军广场。在宁冈县城龙江河畔。现在当年朱毛会师会场位置重建会师台,陈列革命文物。2008年10月7日下午,朱毛会师80周年纪念大会暨新会师广场落成剪彩仪式在朱毛会师地——井冈山市砻市镇举行。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玉峰、省旅游局局长王忠武、省广电局局长黄晔明等出席纪念大会并为新广场落成剪彩。新会师广场位于井冈山市砻市镇龙江河东岸,占地18000平方米,广场上耸立着重5.4吨,高5.8米的大型朱毛会师锡青铜像,是由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洪涛教授担纲设计制作的,6月5日至7月15日在大连历时月余铸造成功

新会师广场的落成使广场在硬件设施及园林绿化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和纪念、教育、集会、休闲等多项功能。

会师桥

会师广场前有会师桥,当年会师时,双方指战员在桥上通过,握手会见,欢呼会师胜利。原为木桥,1964年砻市人民将当年的木板桥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大桥。郭沫若1965年7月3日来到会师桥,为桥亲笔题写《会师桥》并赋诗一首《红军会师桥》:

革命风云怒,会师有大桥。

龙江流碧血,鹅石卷惊涛。

五井金銮殿,万山卿士寮。

工农须作主,携手入罗霄。

会师桥今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又将大桥进行改扩建,现为双向四车道,绿化丰富,桥廊镶嵌五角星,再加上景观灯,使之于纪念碑、会师广场遥相呼应,无论夜景还是白天都蔚为漂亮!

茅坪景区

主要有八角楼、谢氏慎公祠、毛主席与贺子珍结婚地象山庵、步云山练兵场等景点。

八角楼

在江西宁冈县城(龙市)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屋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现楼内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大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在土地革命战争馆内,陈列着一盏轻便而简朴的小油灯。这盏被熏黑的、靠灯芯燃出豆点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一个20厘米高的竹筒做托儿,上面放一个盛有灯油和灯芯的小铁勺,两侧还有一个便于手提的竹皮拧成的竹梁。如今人们早已弃它不用。它留给人们的只是遥远模糊的回忆。

象山庵

象山庵位于茅坪村,象山庵是因庵后的山称象山而得名。此庵始建于清康熙癸巳年(即1713年),座东北,朝西南,初建时内设“大佛殿”、“达摩祖师殿”、“千斋殿”三个大殿。据传,当时整个庵堂设有99根大柱,香火鼎盛时,也曾有99个尼姑在此修行,是湘赣边界的名庵。

象山庵是工农革命军后方留守处的所在地。留守处自1927年10月上旬建立以来,由余贲民同志负责,主要从事后方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方设施的筹建及管理工作。在留守处同志的努力和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下,后方工作进行得非常出色,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这里曾是红军的重要活动场所。如红四军后方留守所、红四军机炮连、湘赣边界特委机关印刷厂均设在此,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党的组织联席会议和湘赣边界第一期党团训练班,均是在此举办。尤其是毛泽东和贺子珍同志的婚礼就是在此简朴的庵内举办的。

步云山练兵场

步云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红军练兵场,也是当年地方武装袁文才农民自卫军早期进行整训的地方。练兵期间,每天三操两讲,既学政治,又学军事,通过政治教育、阶级教育和军事训练,部队的面貌迅速改变,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形成了崭新的官兵关系。为保证党对这支地方武装的领导,在部队里建立了党的组织,吸收了一批忠实勇敢的贫苦工农分子入党。1928年2月上旬,前委在大陇朱家祠将袁文才和井冈山上的王佐这两支地方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成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鹅岭景区

主要是鹅岭仙宫,位于桐木岭北面;风景秀美,风光绮丽,每年前来参拜的香客络绎不绝,但是作为其中一个井冈山旅游景点却是很有意义的。鹅岭从脚至峰顶,有一条古人精心修筑的石板道,九曲十八弯,盘旋而上。当攀越“通仙险关”后,迎面便是拔地千仞的玉笋峰二竿,其状如鹅,“鹅岭”、“鹅山”便由此得名。鹅岭因山形似鹅,秀润如玉,故又称玉鹅岭。鹅岭仙山形似鹅,秀润如玉,主峰高耸,石壁陡立,如鹅冠高昂,山岭逶迤起伏,千峰竞秀,四季花草不绝,云雾缠绕,如人间仙境。登峰远望,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近观岩层,状若书卷崐叠置,鹅岭正是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传说名扬湘赣。鹅岭海拔1408米,终年云雾缠绕,峰峦娟美,名胜古迹遍布山峰,景色迷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留守在井冈山坚持斗争的红军也曾在鹅岭上宿过营。红军三十二团王佐及其部属就常在此埋伏,同反动军队进行浴血奋战,拼搏周旋。

八景介绍

1、玉鹅耸翠

玉鹅耸翠

位于鹅岭乡境内,主峰海拔1407.7米,形似一只翻腾霄汉的天鹅,秀润如玉,因此得名。相传此山原日增三尺,王母娘娘见状大惊,解下裹脚,束置山腰,才遏其长势,至今犹见环山白石一圈。(就是上文所说的鹅岭景区,为宁冈第一美景)

2、胜业沃壤

位于古城镇境内。宁冈龙江、郑溪两河汇合后以古城沃壤村为中心形成一个冲积平原,此地人口稠密,良田千顷,花木繁茂,稻谷飘香,因宁冈在元代以前隶属永新县的胜业乡,故而得名。

3、银岗叠嶂

位于新城镇排头村,脉发鹅岭,势连七溪,峰峦叠嶂,青松傲立,崖壁含翠。晴日照耀,银光粼粼,因而得名。

4、星岭连珠

位于新城北郊,七峰突兀,势如连珠,称七星岭(今七溪岭),前临郑溪,左依历山,右傍银岗,与城南旗山遥相对应,风光宜人。

5、陈井甘泉

位于新城镇西门,井水澄清,甘美可口,养育历代新城乡民,相传为一姓吕的士人所辟。

6、金马流清

位于鹅岭乡焦陂村前郑溪河上,滨有巨石,高广方平,形如舫砚,水环其下,上建古亭。相传有仙人策马行此歇脚,留连石间,因名“金马台”。

7、拐湖云深

位于大陇镇,海拔1101米,峰岩高耸,泉出山腰,汇为深湖,有石笋单立湖中,如拐杖植地,故名拐湖。

8、浆山雨意

位于东上乡浆山,主峰1344米,山势巍峨,众山拱侍。建有石峰古仙祠,地处崖巅,后靠石壁,前临绝壑,工匠凿石穿岩,砌石为墙,因势构筑。殿前一石牌坊矗立,蔚为壮观。

交通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县治设龙市,开始了大规模以龙市为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关怀下逐步修通了宁炎公里,宁井公里,宁永公里,衡茶吉铁路,井睦高速公路,建有宁冈汽车站,龙市火车站(县级客运站),高速收费站。宁冈汽车站现在每天有发往省内南昌、吉安、赣州、永新和省外深圳、长沙、株洲、炎陵、茶陵等地的班次,井冈山市内有发往新城区、茨坪、柏露、茅坪等乡镇的班次。

龙市火车站位于原县城东北两公里处,属县级客运站。现在每天有七趟火车经停,可从龙市坐火车到达南昌、长沙、广州、南宁、青岛、济南、合肥、哈尔滨、天津、沈阳、长春、桂林、吉安、衡阳等全国各大城市。井睦高速在宁冈境内设有龙市和鹅岭两个出口,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

2015年6月,龙市镇还开通了首条公交路线,前期免费运营。

宁冈之最

高耸的鹅岭峰下有三座长隧道,均为江西之最。龙市至厦坪的二级公路鹅岭隧道长1450米,是江西省最长的普通公路隧道,井睦高速井冈山隧道长6850米是江西省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吉衡铁路鹅岭隧道长10445米是江西省最长的铁路隧道!

历史沿革

元至顺年间(1330~1333),析永新州胜业乡第四十五都至第五十二都等地置县,以“长宁之义”定名为永宁,县治设升乡(今古城),隶属于江西行省吉安路。元至正十二年(1352),迁县治于瓦冈(今新城)。

元末朱元璋起义获胜初,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县属吉安府。明洪武九年(1376),废元置行中书省,设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划全省为5道,统辖府县,县属湖西道吉安府。

清顺治九年(1652),县属江西省吉安府。

民国元年(1912),撤销府一级建制,县由省直辖。

民国3年(1914),因避国内“永宁”同名地有四,而改县名为宁冈,县属庐陵道。

民国15年(1926)撤道,县直属省。

井冈山斗争时期,民国16年(1927年)10月~民国23年(1934年)8月,在中共湘赣边界党领导下,宁冈建立过苏维埃政府,先后属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

民国23年(1934)4月,中共湘赣省委将宁冈与茶陵两县合并为茶宁县。同年8月,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后,宁冈隶属国民党江西省第十行政区。

民国24年(1935),民国政府将江西省由11个行政区缩为8个行政区,县属江西省第三行政区。

民国28年(1939),全省增为11个行政区。

民国31年(1942),又调整为9个行政区,县属于第三行政区。

民国38年(1949)8月,中共领导的宁冈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属吉安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9月,宁冈县隶属吉安区;

1955年3月,属吉安专区;

1958年12月24日,宁冈县并入永新县;

1959年5月,宁冈县从永新析出,以宁冈县原行政区域(划出韩江公社   对换永新的拿山公社)为主,加上遂川县的井冈人民公社,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归省直辖。

1959年11月,恢复宁冈县建制,以井冈山管理局所辖区域为宁冈县的行政区域,与井冈山管理局在茨坪合署办公,县属吉安专区。

1961年12月,宁冈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县属吉安专区。

1968年2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专区,县属井冈山专区。

1971年1月,改井冈山专区为井冈山地区。县属井冈山地区。

1979年7月,井冈山地区改为吉安地区,县属吉安地区。

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准,将县级井冈山市和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市人民政府驻厦坪镇。

行政区划

2000年宁冈县下辖:龙市镇、古城镇、新城镇、大陇镇、鹅岭乡、东上乡、柏露乡、葛田乡、茅坪乡、睦村乡、荷花乡、坳里乡、白石垦殖场。

乡镇简介

龙市镇 辖:城北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南居委会、龙市村、石陂村、庄前村、相公庙村。

古城镇 辖:古城镇居委会、长溪村、坳头村、城边村、沃壤村、寺源村、古城村、塘头村、排下村。

新城镇 辖:新城镇居委会、排头村、曲石村、新城村、黄下村、金源村、桥上村、枫梓村。

大陇镇 辖:大陇镇居委会、大陇村、中村、瑶背村、乔林村、楼下村、井水背村、源头村。

坳里乡 辖:坳里村、桥边村、渡陂村、寨下村。

鹅岭乡 辖:蕉陂村、白石村、荷田村、上坊村、塘南村、神沅村。

柏露乡 辖:长富桥村、柏露村、本安村、下陇村、水头村、南木坪村。

茅坪乡 辖:茅坪村、马源村、太坪村、坝上村、神山村、桃寮村。

葛田乡 辖:葛田村、洋坳村、华岭村、树背村、古田村。

荷花乡 辖:大庙村、东源村、虎岭村、高陇村、苍冲村、大苍村。

睦村乡 辖:社背岭村、河桥村、蕉塘村、观上村、睦村村、上寨村、龟边村、星台村。

东上乡 辖:浆山村、大亚山村、坳背村、席塘村、桥头村、瑶前村、曲江村、虎爪坪村、蒲陇村、东上村。

白石垦殖场辖:乌石陇、南源湾、太阳坪、中江坪四个分场。

附:2000年原井冈山市行政区划

茨坪街道 2004年辖:黄竹坳居委会、红军路居委会、桐木岭居委会、新市场居委会。

厦坪镇 2004年辖:厦坪镇居委会、厦坪村、口前山村、沉塘村、复兴村、菖蒲村。

拿山乡 辖:小通村、拿山村、胜利村、南岸村、北岸村、江边村、沟边村、贵溪村、茶坪村、长路村。

黄坳乡 辖:黄坳村、洪石村、光裕村、石角村、福溪村。

下七乡 辖:下七村、汉头村、光明村、上七村、洪坪村、杨坑村。

长坪乡 辖:中烟村、长坪村、仙口村。

著名人物

杨力宇,1934年生于江西宁冈柏露,美籍宁冈人,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教授,1980年回过宁冈老家,1983邓小平接见他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邹文楷,江西永宁(今宁冈)人,中国民兵英雄,1928年参加黄洋界保卫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丵共吉安地委委员,中共九大至十一大代表。

赖春风(1913-1993),江西宁冈古城人,1928年参军,1954年到朝鲜任54军参谋长,回国后任高等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自由勋章,也是井冈山唯一的一名将军。

袁文才(1898-1930),江西宁冈茅坪乡马源村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他是我们宁冈可能被封元帅的人物,可惜1930年2月13与井冈山另一位红五军领导人王佐(遂川人,今井冈山茨坪)都错杀于永新,以至于红五军脱离红军的领导,导致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仅有一位开国将军。

龙超清(1905年-1931年),江西永宁县(宁冈)塘南村人,宁冈地区党组织创始人,后历任湘赣边界特委委员、中共宁冈县委书记,1931年被错杀在江西广昌,年仅26岁,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

龙宝林,清朝庐陵永宁县塘南村(宁冈鹅岭乡塘南村)人道光年间御侍,后任奉政大夫。

龙遇奇,字才卿,号紫海;明朝庐陵永宁县塘南村(宁冈鹅岭乡塘南村)人,万历辛丑(1601年)进士,后官至监察御史。

谢汉昌又名喜初,江西省宁冈县上古田衬人,13岁离开家乡,后投奔李烈钩部当兵。1925年加人国民革命军,在北伐战争中,参加进攻湖南,会战武汉等战役,在战斗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的派遣到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过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精辟分析和如何开展工农运动的深刻讲课。毕业后,被派遣到江西赣南发展中共党的组织和指导农民运动。

刘辉霄1900—1930) ,又名善庆。革命烈士。江西宁冈人。1922年考入南昌高升巷私立政法学校,曾参加学生爱国运动。毕业后返回宁冈县新城,创办文明小学校,任校长,组织成立文明社,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30年,刘辉霄调任红五军参谋长,后任新编红八军政治委员;参与了指挥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9月10日,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刘辉霄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弹牺牲,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末任领导

宁冈县于2000年5月11日撤销,末任县委书记罗庆恩,早已退休;末任县长张和平(现任江西省地税局局长、党组书记)

宁冈起义

1926年10月下旬,江西省宁冈县保卫团和千余名农民在中国共产党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为配合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举行了起义。

1926年5月,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为发动群众配合和迎接北伐军,派遣了一批共产党员回到原籍开展工作。8月,共产党员龙超清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宁冈,发动一些积极分子加入共产党,成立了中共宁冈县支部,龙超清任书记。

当时在宁冈境内活动着一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绿林武装——马刀队。其领导人袁文才就是在反动军队杀害他母亲后“逼上梁山”的。该队经过中共宁冈县支部的大量工作后,改编为合法的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长。保卫团成立后,袁文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教育下,思想很快发生转变,愿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起义。10月,北伐军向江西进军,北洋军阀急调各地兵力固守南昌。下旬的一天晚上,中共宁冈支部趁宁冈城防空虚之际发动了宁冈起义。龙超清等领导人率1000余名农民奔向县城和袁文才率领的保卫团六七十人一起,捣毁了县政府,逮捕了县长沈清源和一些反动官吏、土豪劣绅。次日清晨,宁冈县召开规模空前的民众大会,宣布成立由龙超清为主席的宁冈县人民委员会,号召全县人民行动起来,开展“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宁冈保卫团改编为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总指挥。同时,还成立了县工会、农会和妇女协会等群众组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在宁冈开展起来了。11月,袁文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1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成立了以龙超清为书记的中共宁冈县委。同年春夏之交,国民党主要当权者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残酷地镇压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群众。宁冈逃亡各地的土豪劣绅也纷纷卷土重来。在白色恐怖下,龙超清、袁文才等率领革命武装继续坚持斗争。7月26日,他们根据中共吉安县委的指示,奔袭永新县城,解救了被反动派扣压的50余名共产党员和数百名群众。10月,龙超清、袁文才等率领宁冈农民自卫军加入了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从此,这支部队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的伟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