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

在邓小平理论关于改革开放总方针的论述中已经提到“对内开放”: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详见词条:改革开放

主要内容

2012年3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余淼杰曾撰文《对外改革,对内开放》   。他提出:“改革开放”无疑是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组。79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保证也在于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八字方针。如今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压力,“两会”等多次谈及转变生产模式,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但我以为,今日之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更应逆其道而行之:对外改革,对内开放。

对内开放不是说不要改革,而是说国内市场应该更开放。

对内开放的第一点是减少地区贸易壁垒,降低地区贸易成本。大多企业老板都有感受,在国内做生意比在国外难得多,成本也要高。国外虽然距离较远,直接成本较高,但毕竟标准化。而国内市场,地理距离虽然有限,但无数的过桥费也使直接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更不说生意背后无数的应酬和跑关系。所以,对内开放的第一步就是要取消省际、市际的“过路费”、“买路钱”。

对内开放的第二点则是开放企业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融资渠道贫乏、融资成本较高。中小企业一方面无法直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另一方面也不容易向国有银行贷款,普遍面临着较严重的信贷约束,而这又限制着企业的出口。所以,对内开放的第二点重在于应向中小企业开放融资渠道。一个可能的办法则是鼓励建立中小银行专门处理中小企业借贷。

对内开放的第三点则不妨开放城门,逐步限制并取消户口管理制度。户口管理制度自1958年生效以来,已有半世纪,作为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计划经济必要的配套政策,时至今日,真有必要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为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力军,“世界工厂”的创造者,却不能同比例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大不公不平之一。

研究与实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万本根曾做过《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推进对内开放》调研报告,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批示:“中国固然要对外开放,但更要对内开放”。

2012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视察,视察过程中,习近平曾强调,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对此,有学者认为,新一届中国领导人所提倡的改革理念将更为丰富,未来中国经济的对内开放或将成为改革重点。开放不仅只是对外国开放,也包括对"外人"(体制外的机构或人员)开放和对外地开放,这是对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