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琇(1638—1715),字瑞甫,号华野,山东即墨郭家巷(今属即墨市)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勤勉干练,善断疑案,在地方任职期间,“治行为江南最”,很受好评。他不计私利,弹劾权奸,在“势焰熏灼、辉赫万里”的权臣面前毫无惧色,被称为“铁面御史”。郭琇平生耿直,以三次弹劾而名动天下,留名史册。郭琇这三大疏,特别是后二疏,有力地抨击了贪官污吏的腐败以及结党营私的不正之风,对“康乾盛世”功不可没。

中文名

郭琇

性别

出生日期

1638

去世日期

1715

籍贯

山东

出生地

山东即墨郭家巷

语言

汉语

职业

康熙年间清官

字号

字瑞甫,号华野

所处时代

清朝

主要成就

抨击了贪官污吏的腐败以及结党营私的不正之风

华野

瑞甫

个人生平

明崇祯十一年(1638),郭琇出生于即墨郭家巷路北旧宅,兄弟四人,排行老二。

传说郭琇出生那天,正赶上六月天即墨发大水。即墨县令和参将巡查汛情的时候,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两位官员只好在郭家巷郭琇门楼下暂避。

这时,忽然从产房传出初生婴儿的大哭声,孩子出生后大雨渐渐停下来,郭琇奶奶喜滋滋跑出来,县官就问道:“老人家给您道喜了,添了个男孩还是女孩?”

“生了个骑马的,小男孩。哎,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大雨来临出生。”老人嗔怪道。

“这孩子将来福气挺大呀,出生时候一文一武两个七品官为他护门,将来一定不低于七品官。”县官随口赞道。

“哎呦,别说七品,有一品也好啊!”听到赞扬,他奶奶激动地说。农村妇女以谦虚为荣,郭琇奶奶以为品越少官级越小。

“口气还不小呢!”县官一听这话应道。

这虽然是流传即墨的一个笑话,而郭琇官至一品,却是写进历史的事实。

郭琇自幼天资聪颖,好学上进,三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二岁中举人,三十三岁考中进士,可说是春风得意。

人物故事

参河臣疏

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二十二日,郭琇第一次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向朝廷上了《参河臣疏》,陈述河道总督靳辅在户部尚书佛伦支持下治河措施不当,致使江南地区困于水患,百姓怨声载道。由此,靳辅被罢官,佛伦被降职,郭琇升任佥都御史。

特殊礼单

接着,郭琇又冒着丢官丧命的风险上《纠大臣疏》,弹劾“势焰熏灼,辉赫万里”的英武殿大学士明珠及余国柱等,揭发他们结党营私,排陷异己,贪污收贿等罪行,而真正目的,则是气焰冲天的明珠一党,因为这一疏,他一参成名。

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平吴三桂作乱时立有大功,对康熙忠心效力,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官封武英殿大学士。

权大势重的明珠凭借康熙信任结党营私,坑害异己,独揽朝政,唯我是从。一时间朝野内外,宫廷上下,溜须拍马,纳贿送礼,正直之臣避而远之,奸佞小人升迁跋扈。

康熙二十七年(1688),明珠五十三岁大寿,明府热闹非凡,明灯高悬,彩门层层。丫头、小吏来往如流,达官贵人鱼贯而入,传呼声不绝于耳。

酒席上山珍海味摆满,拍马屁的人一个接一个进来贺寿上礼。明珠身穿一品官服端坐中堂,满面红光,接受一批一批的官宦参拜,听到大官来到,他才睁开眼,点一下头。

这正是明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康熙默认郭琇弹劾他的原因。

所谓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就在天近正中午时,门上传呼:“新调京城任左都御史郭琇,郭大人到!”

明珠听后心中一奇:人都说郭琇耿直敢言,刚正不阿,今天也知道来进见我明珠……

正想问,郭琇已进中堂。先拜了寿,递上红纸包一个。明珠认为是礼单无疑了,叫下人收存。

出于礼节,明珠亲上郭琇一杯酒,郭琇接酒在手,一饮而尽,回身便去,旁如无人,直出大门而去。明珠见状心里泛疑,忙叫人将郭琇的“礼单”呈上来看,一看吓了一惊。顿时脸色铁青,汗流如雨,正惊慌之时,忽听门上传:“圣旨到!”

这一声喊不要紧,就见明珠手里那张郭琇的“礼单”飘落地上,明珠两手下垂,白眼珠一翻没气了。

家人们七手八脚的扶起他跪接圣旨,一场寿筵立时散伙。

原来郭琇进京后,立即将明珠的所作所为,列了十一大罪状,奏疏康熙皇帝,然后又将副本用红纸包好,直奔明府,明珠看的正是郭琇奏疏他的副本。

康熙对明珠的猖狂也早已觉察,今见郭琇奏疏有证有据,深感不除明珠危及皇权,就下旨罢了明珠、弗伦、余国柱的官,权倾一时的明珠集团就这样倒台了。

高士奇因书法奇好被皇帝破格收进南书房,又因骄横跋扈而谢罪回家务农。

骨鲠大臣

高士奇是浙江钱塘人举人出身,好学能文,书法又好,被康熙皇帝破格收进南书房(皇帝学习的地方),重用他书写密谕,讲章、论文,后官封小儋事。康熙曾说过:“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把高士奇已当作良师益友,常常赏赐金银物品,并经常让他陪吃饭。

高由此日益骄横,与左都御史王洪绪等人结成死党,内外呼应,招摇撞骗,一时间求情办事的人堵住门庭,整日车马盈门宾客不绝,谁不依附于他就遭朝野抨击。满朝大员对高士奇畏之如虎,为了免于灾祸便送礼不断,就是无事相求也需出“平安钱”。

康熙二十八年(1689),这一天康熙办完朝政,心情颇佳,回到南书房,即传旨请士奇。康熙是个博古通今的君主,对诗文字画无所不通,每问及士奇,士奇便对答如流,深得皇上欢心。

君臣二人越说越高兴,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话兴正浓,不放士奇回去,赐士奇南书房伴膳,吃饭时皇上问士奇道:“朕待你如何?”

士奇忙道:“回皇上的话,皇恩浩荡,奴才当以肝脑涂地相报。”康熙更加高兴说:“爱卿勿忘今日之誓言。”

正说着忽听太监传呼:“都御史郭琇进见!”

康熙本人不愿吃饭的时候召见别人,因郭琇是出了名的谏官,便破格召见。郭琇进了南书房,便从袖中拿出奏折,太监接过奏折呈给皇上,康熙一看,上面写道:“臣都御史郭琇,查权臣高士奇……”

这时高士奇在一旁不自觉的伸过头来,想看一看奏折的内容,康熙将左手一抬,示意高士奇勿看。然后对郭琇说:“郭卿所言极是,朕当认真处之。”

郭琇忙谢了皇上,退出了南书房。

高哪里知道,郭琇的奏折就是列举他的四条大罪,有证有据,罪难宽容。

康熙心里有了数了。待高士奇用完最后一顿御膳,便将奏折递给高士其道:“高卿,你看这案子该如何办理?”

高接过奏折一看,忙伏地连连磕头说:“请皇上饶命,臣知罪了。”瞬时头皮磕破,血染方砖。康熙看在曾为其师的份上道:“将冠带留下,回家务农去吧。”

高士奇连忙谢了皇上,爬出了南书房。

王洪绪等人也皆都丢官卸任,革职查办。朝野上下为之一快,郭琇即被群僚颂为“骨鲠之臣”。

郭琇弹劾靳辅的争议

郭琇上疏劾靳辅治河多年,听命陈潢,今天议筑堤,明天议挑浚,浪费银钱数百万,没有终止之期。又指责他今天题河道,明天题河厅,以朝廷爵位为私恩,从未收到用人得当之效。还说他夺取民田,妄称屯垦,取米麦越境贩卖,特别是违背皇帝的旨意,阻挠开浚下河。疏中对陈潢抨击尤为激烈,斥之为“一介小人,冒滥名器”,提请严厉处分。给事中刘楷也上疏劾靳辅用人不当,河工道厅之中杂职人员一百多人,而治河无成,每年只听报告冲决而已。御史陆祖修也劾靳辅“积恶已盈”,用舜殛禹做比喻,暗示应当杀了靳辅。靳辅不服气,上疏为自己辩护。疏中说,他受命治河之日,正是两河极坏之时,而他昼夜奔驰,先堵高家堰,淮水方出清口;旋堵清水潭;挑挖运河,改移运口,迄今永远深通。其向来行运之骆马湖,淤浅不能行舟,他创开皂河,漕艘无阻。至于浚筑经费,原遣大臣估计六百万两,而他苦心节省,一切所用不及原来估计的一半。靳辅列举这些成功之后,对攻击他的人如郭琇、于成龙、慕天颜、孙在丰等,一一进行了驳斥,揭露他们阴谋陷害。如郭琇与于成龙久结兄弟,郭琇与孙在丰又是庚戌科同年,陆祖修是慕天颜的门生,刘楷、陆祖修也是己未科同年。最为彻底的是靳辅揭露出他之所以遭到猛烈攻击,原因在于那些人的田地在下河流域,他们都是当地的豪强地主,清丈隐占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人“仇谤沸腾”。

而综观康熙朝治黄过程,并结合靳辅的《治河奏绩书》和赵尔巽的《清史稿-河渠一》来看,靳辅治理后的黄河危害明显减小,大约50年没有发生大的危害。靳辅和陈潢其实是相当有能力的大臣,同时个人节操也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其道德有问题。靳辅被弹劾去职后,继任者的行为对治黄工程实际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的,康熙后来的行为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他对撤消靳辅职位的后悔。

人物评价

郭琇[康熙年间著名清官]

郭琇这紧锣 密鼓的三大疏,顿时引起“群党侧目,百端交构”,“天子为之改容,举朝为之失色”,“直臣之风,震霆一鸣,佥壬解体”,因此时人赠其雅号为“郭三本”。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就在举国上下沸沸扬扬流传郭琇功德之时,郭的政敌们却并没有因此而罢手,尤其是那些被郭参倒的权贵们剑拔弩张伺机反扑。

不久,郭便遭到明珠余党的诬陷,被罢官回乡了。郭琇因三大疏起家,又因三大疏招祸,余生难以平静。

郭琇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三月初七日病逝,享年七十八岁。

《清史稿·郭琇》一文中最后两句道出了官场之真谛:“直道难行,不其然哉!”,郭琇之所以屡遭排挤,就是因为耿直性格。

但耿直并没有错,错的,亦或许是时代吧。

清晨之风曰:我们当今这个时代,正缺少这种刚正不阿的骨鲠大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正缺少这种耿直的秉性。如果官场中多些这样的刚正耿直的风气,那么很快,我们就可以见到一个开明清廉的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