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国,即达光王国后期,是哀牢国(达光王国前期)残余势力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建立的军事民主制国家。

中文名

掸国

外文名

the shan state

所属地区

亚洲

政体

民主共和制

人口

55万左右

民族

哀牢族(傣族先民)

地理位置

云南西部及缅甸中北部

别名

达光王国后期

掸国的渊源

公元一世纪,汉帝国在哀牢境内与滇国残余势力展开厮杀及哀牢王族的反汉斗争,导致哀牢民众陆续迁至怒江以西及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发展。

公元77年,哀牢国因类牢反汉失败,统治中心开始转移到怒江以西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成为怒江以西地区、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各部族的盟主,很快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区崛起。

掸国的发展

崛起的掸国,与南部的骠国开始发生冲突,骠国不断对掸国进行侵扰。东北有强大的汉帝国,南面有骠国侵扰,受到两面夹击的掸国,选择了向更加强大的汉帝国靠拢。据《后汉书·西南夷传》   载:“公元97年,掸国国王雍由调派遣使臣经永昌到洛阳出使东汉帝国,赠送掸国出产的珍宝,汉和帝刘肇回赠了金印和紫绶带,同去的部落头人也得到汉和帝赠予的印、绶和钱帛”。公元120年,雍由调又派遣使臣及庞大的杂技团出使汉帝国。公元131年,雍由调再次派遣使团经日南郡(今越南西北部)出使汉帝国,并向汉帝国赠送了掸国的大象。

掸国与汉帝国建立外交关系后,不仅解除了汉帝国的军事威胁,还得到汉帝国的支持,掸国民众与汉帝国境内的族人来往频繁,双方使臣也频繁互访,掸国吸取了汉帝国的先进文化,引进汉帝国的历法,农业生产得到提高,民众开始富足,军事也得到加强,南面的骠国慑于逐渐强大的掸国,开始停止了对掸国的大规模军事侵扰,只敢时不时试探性地对掸国进行侵扰。

公元二世纪末,东汉帝国群雄并起,有的拥兵自重;有的招贤纳士,占州郡以待良时……。此时,与掸国接壤的东汉帝国永昌郡名存实亡,永昌郡治下的各部族纷纷自立,开始威胁到掸国的安宁,掸国失去汉帝国的军事支持,南面的骠国开始大规模向北用兵,直接占领掸国尊莫、东帕一带的领土,并继续向北扩张。

公元234年,掸国玛展王去世,尚穆达王被推举为国王,为平定叛乱和抵御骠国进犯,迁都蒲甘姆。公元242年,尚穆达王去世后,其女婿列米满(贡玛法)继承王位,对内开始一系列改革,对外积极抵御骠国。

列米满执政时期(242-281),掸国国力大增,周边小国纷纷归附,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王国。列米满之后,经历五任国王,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社会文明达到历史新高。

公元五世纪,骠国又开始不断侵扰掸国南疆,南部的傣族民众苦不堪言。尚列佐满王为抵御骠国侵扰,率傣族军民沿伊洛瓦底江南下,在瓦南班地区砍伐森林、开垦田地、建立城镇,并派兵镇守瓦南班。

公元517年,尚列佐满去世,骠国蠢蠢欲动,国内各地头人也相互攻伐,内忧外患。为稳定局势,大臣们拥立贤能的三等和尚继位。公元562年,三等和尚去世,还政于尚列佐满的后人尚列佐。公元565年,尚列佐去世,吴尚佐继位。

掸国的覆灭

公元六世纪中期,国势强盛的骠国人口猛增,不少骠人开始迁移到瓦南班一带居住,骠国与掸国的冲突不断升级,吴尚佐忙于应对骠国的进犯,瑞丽江一带的傣族头人混鲁、混赖兄弟趁机做大,兼并周边领土,于公元576年,在“勐卯”(此译“卯地”)组建联盟国家“勐卯”(此译“卯国”)。

公元586年,骠国为寻找新的都城,倾其全国之力北征,一举攻下掸国王城补甘姆,掸国土崩瓦解,掸国王族(哀牢王族)纷纷逃亡至哀牢故地,各地头人纷纷自立。混鲁、混赖兄弟趁乱兼并掸国各部族,并率傣族军民抵御骠国的进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