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重镇浦城,位于福建省最北端,踞八闽上游,界闽浙赣三省。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江西省的广丰区,福建省的松溪县、建阳区、武夷山市毗邻。境内面积3383.02平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三大县。浦城县形成四面环山,岗峦罗列,从北向南倾斜,略向南开口的盆地。浦城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为福建省多雨地带之一。[4]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浦城县常住人口为297719人。[5]

置县前浦城之地,夏、商属扬州,周属七闽地,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属楚,秦属闽中郡。天宝元(742)八月,定名浦城县,从此建置及县名未变。[6]目前,浦城县辖10镇、8乡。[7]

浦城县工业有生物制药、食品加工、轻纺轻工三大产业,农业有粮食、木竹、畜禽、烟叶、油料五大主导及丹桂、薏米、灵芝浦城“三宝”。[8]该县矿藏种类多。铀矿、硫铁矿储量居全省第一,铅锌矿、萤石矿品位高,瓷土资源丰富,濠村有黑色花岗岩大型石料矿床。浦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一方令人神往的福地。[4]浦城县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匡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浮盖山、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观前村和九石渡等为著。[8]

中文名

浦城县

下辖地区

富岭镇等19个乡镇(街道)

面积

3383.02 km²

人口

29.7719万人(2020户籍人口)

方言

吴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区生产总值

181.74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99

政府驻地

南浦街道

地理位置

福建北部南平市

车牌代码

闽H

邮政区码

353400

机场

武夷山机场‎

著名景点

人文:三山会馆、真德秀故居等 自然:匡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十渡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省南平市

地方特产

豆腐丸

所属城市

南平市

行政代码

350722

历史沿革

浦城一览

石器时代,先民在南浦溪主支流两岸聚居。西汉时,浦城为闽越活动中心。浦城建城早于置县,因西汉中期东越王馀善筑城临浦得名。东汉建安初年(约在196~200年间)置县,称汉兴,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三国称吴兴,唐称唐兴,武周称武宁,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唐天宝元年(742),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定名浦城县,简称“浦”,别称“南浦”、“柘浦”。为当时福建省三个“紧”县之一。民国23年8月至民国27年6月(1934年8月至1938年6月),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置县前浦城之地,夏、商属扬州,周属七闽地,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属楚,秦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属闽越国。汉建元六年(前135)封馀善为东越王,都冶一说在浦城。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灭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裔遁逃山谷者颇出”,汉始元二年(前85)立冶县,东汉建武初改东侯官,浦城地均属之。

浦城置县为东汉建安初,分东侯官地立。时以国为号,名汉兴县,属会稽南部都尉。据该届修志考,置县时间为建安元年(196)后、建安五年前。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改汉兴为吴兴。是年,废会稽南部都尉,置建安郡,吴兴属之。晋太康三年(282),属晋安郡,元康元年(291),改属江州,梁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557~559年)初,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吴兴省入建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县,改名为唐兴,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后省入建安。唐载初元年(689),复置县,仍名唐兴。武则天登极后,天授二年(691),改名为武宁县。唐神龙元年(705),唐中宗李显登极,复为唐兴。天宝元年(742)八月,定名浦城,属建安郡(是年改建州为建安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仍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立国,号殷。南唐保大四年(946),建州改为永安军,寻改忠义军。浦城属之。

宋开宝八年(975),复改建州。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宁军升为建宁府,浦城属之。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建宁府改为建宁路,浦城属之。明洪武(1368~1398年)初,建宁路改建宁府,浦城属之。清均属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仍属建宁府,建宁府寻改建瓯府,浦城属之。民国2年,建瓯府改建安道,浦城属之。民国17年,废除道制,直属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至次年1月,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浦城属延建省。民国23年8月17日,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福建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浦城,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6县。民国24年10月1日,全省10个区划为7个区,第十区改为第三区,仍驻浦城,辖浦城、建瓯、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邵武8个县。民国27年6月,公署迁建阳,浦城属之,直至解放前夕。民国1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浦城境内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0~24年在四境先后建立建(阳)浦、浦城、广(丰)浦、浦西、龙(泉)浦5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实行红色割据。

1949年9月10日,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区)。浦城属第一专区。1950年3月14日,第一专区更名为建瓯专区。1950年9月2日,专区迁往建阳,更名为建阳专区,浦城属之。1956年6月9日,建阳专区与南平专区合并,称南平专区,浦城属之。1968年5月,专区改称地区,浦城属之。1970年2月,地区机关迁驻建阳,1970年6月18日改称建阳地区至1988年12月,浦城属之。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浦城县在其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为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区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县治驻南浦街道,坐标介于东经118°31′—118°33′之间。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8公里(直距,下同),距南平市驻地150公里,距邵武市123.5公里,距武夷山市54公里,距福安市赛岐港(距浦城最近港)155公里;距浙江省会杭州市302公里,距江山市89公里,衢州市120公里,温州市207公里;距江西省会南昌市271公里;距上饶市80公里;距上海市464公里。境内面积3383.02平方公里。

地貌

仙楼山

浦城地貌的总特征是多山地,北、东、西三面环山,中、南部低平宽广,地势自北往南下降,南浦溪纵贯南北,地表径流呈树枝状,山间盆地串珠状错落,垩口地形突出。两支山脉交汇处及两支水系分水岭从北部仙阳到枫岭一带低山丘陵,是武夷山脉和浙江西南部的仙霞岭相衔接的地带,又是钱塘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和闽江水系与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鄱阳湖水系是长江支流,所以也是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

阶梯状地形明显:从县境中部到东西边缘,依次分布着河谷盆地、丘陵、低山和中山4种地貌,其高差显著,层次分明。这种阶梯状地形的形成,除构造原因外,主要受岩性控制。县境中部花岗石结晶较粗,内部矿物风化力不同,节理、断裂发育,易风化、侵蚀,成为河谷盆地和丘陵的主要分布区。东西边缘南园组火山岩系主要为凝灰熔岩,并受不同程度的硅化作用,岩性致密坚硬,不易风化,多数中山和部分低山发育于其分布区域。建瓯群变质岩的二云石英片岩和梨山组的砂页岩等,硬度和抗风力介于花岗岩与南园组火山岩系之间,成为组成低山的主要岩性。

串珠状盆地错落:县境属浦城盆地,峡谷和盆地相间排列,山间盆地串珠状错落。为干流南浦溪串联的有忠信、仙阳、巽岭、管厝、南浦、富岭、莲塘、临江、永兴、石陂等10个河谷盆地,其面积在4000~6000亩之间。近千亩、数百亩的小盆地则错落镶嵌于山地之间,支流在盆地内曲折蜿蜒。

垩口地形突出:在与浙江、江西交界的中山地带,有较多与山带成直交或斜交垩口。有的是由断层陷落而成,有的是古老的河口。这些垩口,古称“关隘”。是闽赣、闽浙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著名的有盘亭西北部的二渡关、木城关等。这些垩口,又是北方冷空气侵入浦城腹地以至福建的通道。

气候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被称为“福建的北大门”,浦城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分界处,接近大陆性气候,是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域内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干湿季明显,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7.4℃,年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全年无霜期254天左右。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加上地形的复杂作用,致使灾害性气候出现频繁,高温与热害、低温与寒害、旱灾、洪灾、冰灾、风灾等时有发生。

浦城县

春季:一般始于每年3月1日,终于每年5月20日,历时81天。(数值未特指年份及地点的,均为南浦镇或城关地区1951~1980年的平均值。)降水量占全年的30%左右,日照百分率30%。气温呈逐渐上升,但波动大,有45%年份出现倒春寒。一般3月15日以前,处于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过程,18日前后普遍有温度回升过程,25日前后又处于低温过程,3月底气温又回升,4月2日前后有“清明寒”出现。

夏季:一般始于5月21日,终于9月25日,历时128天。入夏后50天左右是霉雨季节,常有2~3次暴雨过程,常

洪水成灾。5~6月雨量达660.6毫米,占年雨量37%。7~8月进入晴热高温天气,年平均有25天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天气出现,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0.8℃。7~9月雨量358.7毫米,占年雨量20%,且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靠台风带雨。有87%年份出现干旱,36天以上大旱年占23%。

秋季:一般始于9月26日,终于11月30日,历时66天,由炎热期过度到寒冷期,“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雨量偏少,10~11月雨量仅107.8毫米,占年雨量6%。约10%年份会有“秋雨绵绵”的天气。

冬季:一般始于每年12月1日,终于次年2月28日,历时90天,气候干、冷。约平均年受2次寒潮袭击,1月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为-8.0℃。1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7%,极低值为58%。平均初霜日为每年11月16日,平均终霜日为3月6日。平均年有霜32天,最多达54天,连续霜日最长达26天。平均年有27.5天结冰,连续结冰曾达19天。平均年有雪日7.4天,连续降雪最长达7天,积雪最深曾达28厘米。出现过雾淞和雨淞。

一年之中,浦城气候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雨热同期以10℃作为喜温植物的萌动温度为准,一年中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443.6℃,持续时间为250天。而同期雨量有1414.6毫米,日照1438.5小时,雨、热相配。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雨量1780.2毫米,年平均气温17.4℃,日照1893.5小时,春秋略短,夏季最长,四季分明。

浦城县卫星地图

立体气候显著:浦城地势相对高低悬殊,形成境内立体气候较为显著。一般每当海拔增高100米,春季回暖期推迟3天,秋季第一次冷空气的影响日期提前4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减少188.9℃,年雨量增加72.5毫米,无霜期减少3天。以上变化趋势在山脊的不同侧面略有不同。

季风影响显著:浦城为典型季风区,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造成浦城既有严寒,也有酷暑,日较差大(1951年2月19日日较差达24.2℃)。季风亦影响各月份雨量分配,一年之中,大部分降水集中上半年,而以4~6月最多,下半年雨量少,常干旱。

水文

水南桥八月十五傍晚

浦城水资源由降水补给。年平均径流深1041毫米,年平均径流量为31.213亿立方米(丰水年为46.54亿立方米、平水年为29.889亿立方米、偏枯年为23.10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7.929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模数为33.9秒公升/平方公里。

降水年内分配不匀,造成月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明显。多年平均4~6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8.1%,多年平均4~9月(汛期)占年径流量的78.2%,多年平均连续最大4个月(4~7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9.2%。

据万安水文站1956~1968年实测资料,浦城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93.5毫米。据省水文总站多年平均陆面蒸发等值线图,浦城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值700~750毫米。据坑下水文站1971~1979年实测含沙量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为124吨/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104.07万立方米,每人平均占有水量为9152.48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为5731立方米。

自然资源

水域资源

全县各类水域面积1002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3%,其中:溪河水面8491公顷,占84.7%,水库山塘553公顷,占5.5%,池塘973公顷(其中名特优养殖44公顷)占9.7%,其它养殖水域7公顷,占0.07%。分布全县19个乡镇。

霞浦县水域水质情况基本良好,南浦溪河段水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国家饮用水二类水质标准,大石溪水质达国家饮用水三类水质标准。各支流的水质均好于南浦溪、大石溪,主要污染源是正大生化厂、硫铁矿、硫石矿、氟矿,主要污染物为氮、硫、氟和化学需氧量。

山塘水库水质:东风、龙岭下两个中型水库与团结、高坑两个小(一)型水库及葛山、石碧子两个小(二)型水库水质达饮用水标准,其余中小型水库及山塘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主要是因为开展禽(畜)——鱼——草等综合立体养殖。

池塘:除水南因拦河坝洪毁外,其余池塘水源基本充足,可以人为控制,水质尚好,污染物主要为渔业投入品,即乱放渔药及各类粪便、肥料的施入。

全县可养水域面积总计6563公顷。

①溪河:全县较大溪河总长553.4km,水域面积6205公顷。可养溪河总长291km,水域面积5030公顷,主要分布在4条:南浦溪(全长133.2km,水域2664公顷),大石溪(域内全长49.8km,水域747公顷),西乡河(全长61.1km,水域917公顷)及永平溪(全长46.8km,水域702公顷)。以上4条河流有约40处渔场,总长度22.32km,面积446公顷。其余如官田溪(党溪、岩步溪)、马莲河、富岭溪(浮流、余塘)、西乡河(山下)、岩鼻河、石陂溪、濠村溪均为南浦溪支流,永平溪则为信江源头支流,此外还有三支小支流为欧江的支流源头。这些支流大都坡降大、水流急,不大适合进行人工养殖。

②水库山塘:可养面积553公顷。

③池塘:可养面积973公顷。

④其它:可养面积7公顷。

生物资源

岱后党支部

1、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兰藻、绿藻、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等11门藻类。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占40%,其余原生动物、枝角类、节足动物所占比例相当。

2、底栖动物:主要有水生寡毛类的水蚯蚓,水生甲壳类的丰年虫,枝角类、挠足类、米虾、青虾、溪蟹等;软体动物主要有螺、蚌、贝、河蚬和水生昆虫等。

3、水生植物:主要有挺水植物如水葱、荸荠、菰(茭白)、芦苇、白菖蒲、慈姑、莲、水花生、蒲草等;主要分布于稻田、池塘与沟渠。漂浮植物如浮萍、紫背浮萍、红萍、凤眼莲、水浮莲、水葫芦、槐叶萍等;浮叶植物如睡莲、苔菜等;浮叶与漂浮植物主要分布于稻田与沟渠。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菹草、小茨草、矮慈菇等;主要分布于溪河、沟渠中。

4、鱼类:

各水域鱼类资源:根据《浦城县水产志》和《浦城县渔业资源调查》查证以及鉴定我县溪河部分渔获物、标本等,我县溪河水域鱼类有18科,52属,72种。其中鲤科鱼类43种,占鱼类总数的59.7%,鳅科5种、鮠科4种、鱼旨科3种、平鳍鳅科、胡子鲶科、鲡鱼科各2种、鳗丽科、鲶科、鱼兆科、合鳃科、塘鳢科、鱼段虎科、攀鲈科、鳢科、刺鳅科、鳖科、长臂虾科各1种。

养殖主要经济鱼类有鲤科鱼类:青鱼、草鱼、赤眼鳟、团头鲂、三角鲂、鲤鱼、鲫鱼、黑脊倒刺鲃、鳙、白鲢;鳗鲡科: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鳅科:红唇薄鳅、泥鳅;鮠科:黄颡鱼;胡子鲶科:胡子鲶;脂科:鲈鱼、大眼鳜、斑鳜;合鳃科:黄鳝等。

可开发养殖主要经济鱼类有鲤科鱼类:唇鱼骨、光唇鱼、厚唇鱼、翘嘴红鲌、细鳞斜颌鲴、扁园吻鲴、黑鱼耆鱼泉;鱼危科:长吻鮠;脂科:斑鳜等。

濒危种类:鳗鲡科:鳗鲡;鲤科:鱼感鱼、赤眼鳟、翘嘴红鲌、扁圆吻鲴、黑脊倒刺鲃;胭脂鱼科:胭脂鱼;脂科:鲈鱼、斑鳜、大眼鳜;鮠科:长吻鮠等。

5、其它水生动物:

两栖动物:主要有沼蛙、虎纹蛙、黑斑蛙、树蛙、棘胸蛙、大鲵、小鲵等。

爬行动物:主要有中华鳖、草龟、鹰嘴龟、平胸龟、泥蛇、蝾螈等。

矿产资源

矿藏有硫铁、铝、铅锌、铜、钨、高岭土、萤石。

行政区划

2010年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南浦街道、河滨街道、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仙阳镇、水北街镇、永兴镇、忠信镇、莲塘镇、九牧镇、万安乡、古楼乡、山下乡、枫溪乡、濠村乡、管厝乡、盘亭乡、官路乡,296个村(居)。

街道、镇、乡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办事处驻地备注
南浦街道5个居委:仙楼、光明、幸福、梦笔、业兴;5个村委:解放、跃进、民主、和平、里塘千里马路2005年设立
河滨街道5个居委:爱民、胜利、建设、水南、莲花;3个村委:北山排、宝山、李梅水南路96号2005年设立
富岭镇28个村委:上桥村、圳边村、前洋村、高坊村、双同村、大水口村、山路村、里源村、长滩村、富官村、靖坑村、莲塘坂村、双坑村、员盘村、店亭村、余塘村、双田村、富岭村、东元村、小密村、瑞安村、殿下村、大庄村、合际村、马家庄村、岩下村、浮流村、泽潭村。石陂镇辖23个村委会:石陂村、申明村、黄墩村、段尾村、龙根村、赤岭村、布墩村、后塘村、徐墩村、北林村、碓下村、案山下村、梅坑村、旧馆村、歧山前村、葛墩村、南岸村、小串村、渡头村、梨岭村、象口村、佘墩村、村溪村
临江镇16个:水东村、水西村、新街村、石壁村、上际村、七墩村、山后村、余元村、寨下村、井栏村、源尾村、铁炉村、锦城村、樟山村、高坑村、瓦铺村
仙阳镇23个:仙阳村、仙南村、管九村、下洋村、坑沿村、太平村、樟溪村、殿基村、三源村、巽源村、练村村、渔梁村、小碧村、早田村、巽岭村、阳墩村、甫下村、柏山村、百丈村、永建村、高洋村、上洋村、山际村
展开表格

人口民族

人口数量

按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规定,据县人口普查办公室计算机汇总数据,2000年11月1日零时登记的全县常住人口为32万1272人。县内户口居住在县外的人口8万9469人;而户口在县外(含县外、省内和省外),普查登记时在县内居住的人口为8967人。二者相抵净流出8万0502人。按同口径,全县人口为40万1774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38万5566人增加1万6208人,增长4.20%,平均每年增长0.42%。这次普查登记总人口中,汉族人口31万8244人,占99.06%;其他民族人口3028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2937人增加91人。

2006年末,户籍人口4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6万人。

2016年,全县户籍总人口435199人,其中城镇人口94887人,占总人口的21.8%,农村人口340312人,占总人口的78.2%。全年全县出生人口5400人;死亡人口2015人。

2018年末,浦城户籍总人口429953人,其中城镇人口98360人,占总人口的22.9%,农村人口331593人,占总人口的77.3%。2018年全年浦城县出生人口4238人;死亡人口1668人。

2021年5月24日,南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浦城县人口数为29.7719万人。[2]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共浦城县委书记:沈晓文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斌[12]

县长:李江平

副县长:陈爱宾、何秀菊、姚晖、林帆、陈江宇、葛文清、傅礼辉[9]

浦城县政协主席:郑辉。[11]

经济

概况

浦城县农业

浦城经济素以农业为重,主产稻谷,久负“闽北粮仓”盛名。宋代,浦城农业相当发达,有陂坝520座,居全省第二。“岁一获而粟米裕如,邻境咸资接济”,民谣称“浦城收一收,有米下福州”,浦城红米“美人红”誉满省垣。林副土特产亦丰,明王世懋在《闽部疏》中称浦城“桑麻披垅,茶笋连山。”陆耀《烟谱》称浦城烟叶在清乾隆间为福建最著。清咸丰、同治间,中药材厚朴“岁运福州、广东不胜计”,薏米、笋干、桐油、莲子、泽泻、生漆、茅洲瓜子、金斗山红菇颇有盛名。[10]

浦城古代有冶金、陶瓷制造、纺织、造纸四个主要经济行业。宋代,陶瓷业进入鼎盛时期,大口窑瓷器远销日本、朝鲜、菲律宾。明代纺织产品大绢、大绫分别可与浙江、河溯产品相媲美。矿冶业兴盛,先后开采的银场有18处。清代造纸业发达,尤以奏本纸为佳。

浦城是闽、浙、赣三省商品流通孔道,毗邻地区物资集散地。明代,福建的土特产“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今庙湾),下吴越如流水。”清代,“冠盖往来,商贾辐辏”,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称其时浦城为“小苏州”。

物产滋阜的浦城,在民国期间却处于落后状态。民国25年,粮食产量80030吨,农业总产值1628.55万元,为民国期间最高的年份,号称“农业大县”。至1949年,农业总产值降至892万元,粮食产量也只有51067吨。工业基础十分脆弱,技术水平极其落后,至解放前夕,全县仅有1座装机容量27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一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的锯材厂、松香厂、碾米厂,加上铁、木、竹、棕等手工业,年总产值139万元。

1988年与194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13倍,国民收入增长9.97倍。1988年工业总产值1444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91%,比1949年增长61.93倍,年平均增长11.20%,形成以饲料金霉素、香料制品、营养食品、林产化工四个重点出口支柱产业。工业产品中有3个获部优产品,9个获省优产品称号。创新产品75项,其中6个产品为国内首创。1988年农业总产值15707万元,比1949年增长3.93倍,年平均增长4.17%。1988年粮食产量25.08万吨,比1949年增长3.91倍,年平均增长4.17%。1956~1988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85.32万吨。1988年活立木蓄积量967.4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4990多万株,木材生产量80万立方米。1988年新植果树12148.8亩,占果树总面积的40.97%。1979~1988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木材81.7万立方米,商品竹561.78万支,年平均提供商品竹居全省第一。

2008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4亿元,增长14.3%,是10年来增幅最高的年份;三次产业结构为33.50:30.30:36.20。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26.23%,提前3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34.1%,创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1亿元,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7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3120万美元,增长8%;外贸出口4851万美元,增长10.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9.1元,增长20.35%;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增长13.3%。银行存款增长14.84%,贷款增长38.32%。

2012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87亿元,完成年计划100%,增长13%;实际完成财政总收入5.81亿元,完成年计划107.6%,增长24.7%;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3.91亿元,完成年计划102.9%,增长19.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27.8:36.4:35.8调整为27.0:39.2:33.8;一产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

经初步核算,2016年浦城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3503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006万元,增长1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7272万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457046万元,增长8.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8%。

2019年1-12月份,浦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666203万元,同比增长7.4%,财政总收入100178万元,同比增长2.7%,地方级财政收入67912万元,同比增长2.7%,税性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同比增长67.2%

2020年,浦城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75548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241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584921万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773219万元,增长3.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0%。

2021年,浦城县生产总值181.74亿元。[13]

第一产业

浦城经济素以农业为重。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浦城已有原始农业。经历代劳动人民辛勤开发,明代,全县耕地面积达52~53万亩。明末,浦城引入甘薯、玉米、烟草、花生等农作物,种植业已相当发达。明万历《浦城县志》记载:有稻谷、籼秫、山禾3类8种,豆类10种,麦2种,经济作物15种,水果18种,蔬菜25种,被称为“桑麻被垄,茶笋连山。”清代在册耕地面积46~47万亩。清光绪《续修浦城县志》称:“浦邑虽田少山多,而谷米则有赢无绌”,浦城成为福建烟、茶主要产区之一,尤以质量称著。民国期间,据省测量队到浦城测量调查,全县耕地69.89万亩,粮食年产量5~8万吨,亩产80~115公斤,为省内余粮县之一,被誉为“闽北粮仓”。经济作物以油菜、莲子、薏米、泽泻、茶、甘蔗为大宗。民国24年(1935),福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一科编的《浦城县概况》,称浦城“其耕作均墨守旧法,缺乏改良思想及技能。每亩耕地收入8元左右。”生产力十分低下,种植业总产值仅480万元。养殖业,只作为家庭副业。民国25年,全县有生猪7.21万头,家禽32.89万只。抗日战争期间,浦城列为福建省农业特别重要县,增加粮食生产,扩大冬种面积。抗日后期至解放前夕,农业生产每况愈下。

解放初,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1952年比1949年粮食增长57.49%,主要农产品产量均达历史最高水平。1953年开始试种双季稻。1956年,进入合作化高潮,推动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至1957年,耕地面积65.96万亩,双季稻面积达8.3万亩,粮食产量8.61万吨,比1952年增长7.09%。种植业总产值1363.95万元,比1952年增长71.13%。全县畜禽饲养量,生猪达6.38万头,家禽34万只,产值达228.68万元,比1949年增加18.64%。

1958年9月,农村人民公社化后,至1960年,由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1960年与1957年相比,种植业总产值下降43.29%,养殖业也下降62.58%。1963~1965年,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65年粮食产量10.95万吨,比1960年增长22.76%;农作物品种242个,种植业总产值比1960年增长38.37%,养殖业产值达330.08万元,超过1957年水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把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批,影响到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多种经营的发展。错误地批判按劳分配的原则,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受到影响。但由于广大农民和干部对错误倾向的抵制,大规模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推广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的使用,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技术,农业仍保持低速发展。1970年,加速实行水稻间作改连作,高秆稻改矮秆稻,推广良种鸭子矮,密植规格化,当年粮食产量比上年锐增27.63%。是年引进长白种猪,繁殖试养成功,养殖业发展也快。1972年后粮食连年增产。至1975年,产量达16.13万吨,比1965年增长47.31%。这期间其他农作物除茶叶、水果有所发展外,大都未达到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最高水平。1975年,种植业总产值4240.24万元,比1965年增长1.44倍。

1976年,双季连作晚稻试种杂交稻563亩。1977年,双季晚稻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四优二号”,面积达5.1万亩。从此扭转浦城双季晚稻产量低而不稳定的局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克服和纠正“左”倾错误,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均得到发挥,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县情出发,对杂交水稻进行组合更换,淘汰“四优组合”品种,接用汕优63、66和汕优桂33组合等12种优良品种。1980年出现一批畜牧业专业户,家畜家禽饲养量开始逐年大幅度增加。至1985年,水稻良种面积达80%以上。因地制宜,调减双季稻面积,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从1979年前的40%左右,降至1984年后的34~35%。调整农作物布局,发展经济作物、水果等其他农作物多种经营,先后引进黄桃、柰、巨峰葡萄、木屑袋栽食用菌、竹荪、烤烟等新品种。农田建设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推行垄畦栽培及稻鱼萍体系等新耕作技术。至1988年,全县耕地面积58.5万亩,比1978年减少0.8%;粮食播种面积90.25万亩,产量25.08万吨,在面积比1978年调减10.14万亩的情况下,产量增长44.97%;经济作物面积7.2万亩,水果面积2.97万亩,蔬菜面积8.84万亩,分别比1978年增长1.38倍、2.86倍、0.91倍,主要作物中花生、薏米、茶、果产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377.19倍、6.93倍、2.15倍、11.78倍。全年种植业总产值916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58.37%,比1978年增长59.37%,比1949年增长4.25倍。其中粮食作物产值6464万元,占种植业产值的70.5%;经济作物产值342万元,占种植业产值3.73%。

浦城大叶丹桂

养殖业产值2539.2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6.17%,肉类总产量10282吨,全县人均达27.13公斤。

2003年县政府把丹桂纳入全县四大商品林基地建设规划。

福建省浦城县万亩油菜园

2008年,浦城县培育粮食、菌菜、烟叶、笋竹、畜禽“5大主导产业”和精米、油料、笋竹、丹桂、灵芝、薏米、特色烟叶、白鹅等“8个特色农产品”,粮食总产量28万吨,收购烟叶11.26万担,发展丹桂种植2000公顷。“浦城·薏米”新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灵芝孢子粉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浦城特等精米”省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达84家,实现产值14.66亿元,增长51.6%。

2012年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亿元,完成年计划95%,增长5.5%。主攻粮食、木竹、畜禽、烟叶、油料及丹桂、薏米、灵芝,加快形成特色产业,重点推进中华桂花文化博览园、全国绿色食品基地、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建设及整县制水稻高产创建,粮食总产量24.5万吨,收购烟叶7.23万担,新植丹桂1万亩,新发展灵芝20万平方米,低改油茶2万亩,建立薏米“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1.6万亩。推广农业“五新”工程18项,引进农业新品种15个,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2万亩;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2100亩;生猪、家禽出栏分别达17.8万头、250.1万羽,水产品产量达1.5万吨;“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5.96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2016年数据

2016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674304.3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5.0%。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268982.6万元、51755.8万元、304118.9万元、25323.0万元和24124.0万元,分别增长3.8%、-1.8%、39.8%、1.7%和5.9%。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1237191亩,粮食播种面积642644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78932亩,烟叶种植面积32522亩,油料种植面积120165;蔬菜种植面积250194亩。粮食总产量达251675吨,增长0.2%,其中水稻总产量214129吨,增长0.6%;收购烟叶4972吨减少6.3%;油料产量9858吨,减少5.0%;蔬菜产量245618吨,增长0.5%;水果产量30252.00吨,减少1.2%。

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46870亩;更新造林面积20774亩。商品材产量118152立方米,全部木材产量195555立方米。主要林产品产量油桐籽684.00吨,减少12.2%;油茶籽3746.00吨,减少42.0%;板粟1577.00吨,增长5.6%;竹笋干2909.00吨,减少10.2%;天然松脂160吨,减少54.4%。

肉蛋奶总产量178349吨。肉类总产量164958吨,同比增长41.5%。其中,猪肉11120吨,减少11.0%;牛肉383吨,减少9.7%;羊肉297吨,增长10%;禽肉152709吨,增长48.1%。禽蛋11083吨,增长29.1%;奶类2308吨,增长125.0%。

水产品产量达16268.00吨,增长2.0%。其中:淡水鱼类15474.00吨,增长2.1%;淡水虾蟹类275吨,减少1.4%;淡水贝类224吨,增长4.7%;其他淡水产品295吨,下降2.6%。

2016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91万千瓦时,增长4.7%;全年农村用电量20028万千瓦时。

2019年1-12月份,浦城县第一产业增加值356531万元,同比增长2.3%,农业总产值663120万元,同比增长2.5%

  • 农村收入2019年,浦城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8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65元。
第二产业

1988年全县有乡以上工业企业260个,其中县办全民所有制企业48个,拥有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0984万元,建立起机械制造、农药、化肥、林产化工、电力、建材、采矿、纺织、造纸、食品、制革等工业部门。

九牧-红军鏖战石桥

2008年工业总产值40.58亿元,增长22.2%,其中,生物化工、林产加工、食品加工和轻工轻纺“四大产业”实现产值28.74亿元,增长33.93%。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33家,绿康生化杆菌肽锌、闽城光学老视镜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称号。市、县联合开发的荣华山产业组团完成投资2.2亿元,征地370公顷,首期102公顷工业平台基本形成,引进入园项目9个。省级浦城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3亿元,二期18米宽的主干道建成通车,基本建成5幢2.5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启动建设商贸服务区,入园企业32家。

2012年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总产值75亿元,完成年计划110%,增长3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0家,产值上亿元企业21家,新增8家,其中产值3亿元以上2家;预计轻纺轻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9.4亿元,增长51.7%,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9.2%。组织实施圣农产业化及肉鸡产业链配套、荣兴食品园、正大生化退城进园及产能扩张、绿康生化产能扩张、仙芝生物科技、永芳香料二期扩建、闽城光学产能扩张、岱佶钢质门生产线、福建成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聚氨脂树脂、大中石油(福建)有限公司LNG清洁能源等一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201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93698万元,增长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44271万元,增长8.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49427万元,增长6.8%。据测算,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858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5%,占GDP比重为28.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91880万元,增长16.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数303.75。

“三大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全年完成产值1223925万元,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4%。

全社会用电量79189万千瓦时,增长13.3%,其中工业用电量51281万千瓦时,增长9.7%。

2016年全县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1488万元;房屋竣工面积195301平方米,增长1477.7%;商品房销售面积81808平方米,下降17.0%。

2019年1-12月份,浦城县第二产业增加值602227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工业增加值477374万元,同比增长9.2%

第三产业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84万元,比上年增长9.9%。外贸方面,全县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175万美元,增长6.2%;外贸出口总值9067万美元,下降11.6%。

2019年1-12月份,浦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707445万元,同比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601万元,同比增长11.7%

2016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944万元,增长18.0%;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58.68万人,增长19.1%,实现旅游总收入26.54亿元,增长27.8%。

文化

浦城是福建西北边境县份,正好位于闽浙赣三省接壤的一块三角地区。三角的北部楔入浙江与江西的吴语区域,东侧为江山、遂昌、龙泉,西侧为广丰、上饶,都是说吴语的;南部受本省闽北方言包围,松溪、建阳、崇安都说闽北方言。因此,浦城县境内方言虽然复杂,大致也可分南北两大类:县城南浦镇以及北部十二个公社说的是吴语的浦城方言,南部的石陂、水北、濠村、山下、临江等五公社说的是闽北话的石陂水北方言。浦城方言又可分南浦(南浦镇、水南、万安、富岭、莲塘、永兴、古楼、仙阳等公社及管厝旧作“处”公社南部)和大北小北(管厝以北称小北,忠信以北称大北,包括忠信、官路、盘亭、九牧等公社)两种口音。忠信镇约1000人说的的方言与浙江省遂昌县、龙泉市边界连片,俗称“福建腔”,属于闽西客家方言,与连城县口音相近。

交通

1988年公路通车里程总长1137.15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33.6公里,总长比1949年的114.2公里,增长8.96倍。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至浙江省江山、龙泉,江西省上饶,福建省建瓯、赛岐、崇安的干线公路及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境内19个乡镇都通汽车,288个村民委员会中有270个通汽车。全县拥有载重汽车680辆,3412吨位。

2012年投资1亿元,205国道仙阳至余乐段进行升级改造;投资45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上衔下延”工程116公里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78.5公里,重建加固15座危桥和改造4个渡口;渔梁岭隧道、302省道改线工程、高速公路浦城南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主要交通线路:浦南高速公路;龙浦高速公路;205国道;302省道。

2016年,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6886万元,比上年增长4.5%。

2016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815.64公里,其中高速线路123.89公里、国道98.8公里、省道87.75公里、县道191.5公里、乡村线路1313.7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125.1公里,黑色路面123.89公里。乡村便道里程361.58公里。通车的行政村共有285个。

社会

科技事业

匡山红军营盘

1988年全县设有11个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初步建立城乡科技网络。有各类专业学会、研究会的会员5000多人。1979年以来完成科学技术和科研应用成果80多项,1987年来共实施国家、省、地区星火计划8个项目,均取得显著效益,其中水稻垄畦栽培及稻萍鱼体系技术开发项目,由国家农牧渔部向全国推广。1979~1988年,全县有146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地区级12项,县级130项。

2012年第十届“6·18”项目成功对接84项,总投资8.2亿元,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扶持项目12项,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和新产品开发各20项。

文化事业

浦城是福建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古闽越文化发源地。1988年县有剧团、文化馆、图书馆,县图书馆藏书14.52万册。全县有电影队41个,放映机41部,广播电台、监视站各1个,乡镇广播扩大站18个,广播专用线3240杆公里,还有电视差转台54个,地面卫星接收站1个,电视覆盖率达80%。2012年完成了三大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加快县图书馆扩建、镇安桥修复。

教育事业

宋庆历中即创办县学,宋崇宁五年(1106)学生达千余人。景佑五年(1038年),浦城人章得象登上相位,成为宋代福建省第一个任宰相的人。明东阁大学士谢迁称:“浦城,建宁大邑,庙学规视他邑加宏敞。”清乾隆间创办南浦书院,其后在富岭、临江、石陂、

坑口-浦西特区苏

西乡(今永兴)创建书院。清梁章钜称:“综全闽数十州县,书院之盛必以南浦,次鳌峰。”在清乾隆、道光之间,浦城籍人捷南宫入词垣者踵接趾错,鱼贯蝉联,科名之盛为郡冠。五代至清浦城人登进士172人(其中状元4人,探花3人),再中博学宏词科4人。

1950~1965年,高中毕业生1014人,为大专院校输送生源619人,录取率为57.61%,居全地区第一。1977~1988年,高中毕业生20242人,升入大专院校1917人,中等专业学校3844人。当代浦城籍人才遍布全国各省、市、区。1988年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98人,地、厅、司、师级22人,县、团、处级182人。在县内有一支颇具规模的科技专业队伍,有各种专业技术职务5182人。

1984年,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和基本实现无文盲县。1987年,基本实现“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1988年全县有中学18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819所,技工学校1所。在校学生59969人,比1949年增长10.58倍。教职工5293人,比1949年增长13.54倍。初、高中毕业生0.47万人,小学毕业生0.79万人,大中专录取率35.90%,比1977年提高33.12个百分点。

2012年投资6256万元,规划的29项“校安工程”全面竣工,完成浦城县第三中学综合楼、实验小学教学楼、忠信中学学生宿舍楼、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改建等建设项目。

2016年,全县共有学校160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3所,普通高中1所,初中14所,小学13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1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09人,在校生606人,毕业生125人;普通高中招生1922人,在校生5729人,毕业生1865人;初中招生4775人,在校生13287人,毕业生3970人;普通小学招生3918人,在校生25458人,毕业生4719人。全县幼儿园68所,在园幼儿9634人;全县各级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71人。

卫生医疗

1988年全县拥有医疗单位63个,比1949年增长63倍。病床685张,卫生机构人员956人。各乡镇普遍建立卫生院。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11‰,下降为1988年的6.64‰。2012年总投资5000万元的县医院住院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投资150万元改造提升仙阳、石陂中心卫生院,投资200万元的县卫生监督所大楼已封顶,投资178万元完成143个村卫生所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0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0.85%,人口自然增长率6.04‰。

2106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个,各类医院26个,预防保健机构2个。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688张,病床利用率达52.31%。

2016年全县法定传染病全年发病人次1428人次,发病率329.82/10万,儿童预防接种疫苗接种率在99%以上。

体育事业

1988年县有灯光球场1个,体育场1个,每逢节假日,县体委组织各种体育竞赛。各学校除设体育课和保证学生每天有课外体育锻炼外,中学还实行每年举行校运动会制度。有88所中小学开展体育达标活动,达标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29%。有县业余体校1所,学员120人。有老年体协组织22个,会员2189人。2012年建成了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

2016年末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2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9个。年末全县有调频广播台1座,每日播出节目1套,广播电视台1座,播出数字电视节目2套。

旅游

浮盖山钟石

浦城县境内旅游资源主要以浮盖山、匡山、九石渡等为著。名胜古迹有宋大口窑遗址、南宋真德秀故居、梦笔山、汉阳城遗址、仙楼山、梦笔山、九石渡、石陂镇连墩村男木乃伊、古埠观前、镇安桥等。

龙窑的起源——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中国早期陶器制造历史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新探索——浦城管九村周代土墩墓群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代表人物

浦城于东汉建安初年(196年)置县,历史上出过8个宰相、20个尚书、侍郎21人、4个状元、172个进士。

见载于“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者29人。历代名人之佼佼者:宋有《文苑英华》的主要编纂者、文学家杨徽之,文学家、“西昆体”诗派倡导者、《册府元龟》总纂杨亿,宋代福建人第一个任宰相的章得象,“王安石变法”实际主持人章惇,王安石变法的重要谋士章悦,政治家吴充、吴育兄弟,徐应龙、徐荣叟、徐清叟父子,军事家章楶,军事理论家、中国第一个武博士何去非,艺术家章友直,理学家詹体仁,理学家、政治家真德秀;元有诗歌四大家之一的杨载;明有外交家潘赐;清有闽派古琴代表祝桐君,清代福建人第一个任尚书的祖之望。民国期间,浦城籍将军级人物有4人,厅局级6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度量衡局局长、化学家、度量衡专家吴承洛。

练山甫,字补之,宋浦城人,万姓统谱记载,年十五能挽强弓,补国孜后补武学,因论弓箭法,忤神宗,罢归。后登第调泾源路总管,司教阅官,以功累官武德大夫。

练性敏,又名练绘,字质夫,宋浦城,人少同杨时游程颐之门,颐甚器之。宋徽宗三年(1103)进士,浮沉州县,恬然安之,惟以扶翼名教为己任,官至奉议郎。

练达,字大享,新凎人,明朝,练子宁之侄,由福建浦城教谕,升任嘉定知县,是时,因练子宁在靖难灭族诛连,与妻投浏河而死。

获得荣誉

中国丹桂之乡”、“福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被评为中国优秀试点单位“。

2020年11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