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炳(1510年—1560年),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忠诚伯,陆松之子。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幼小随母出入宫禁。

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武进士,授锦衣卫副千户,父卒袭指挥佥事,进指挥使,掌南镇抚事。嘉靖十八年(1539年),随驾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夜里行宫失火,冒烈焰背负世宗脱险,因而得世宗恩宠,升为都指挥同知。掌锦衣卫事。未几,擢都督佥事,又以缉捕功,升任都督同知。为扩充权势,明里巴结阁臣夏言、严嵩,暗中又设计除之。曾捶杀兵马指挥,然帝宠而不问。后为御史所劾,夏言拟旨欲逮治,怀恨在心,遂勾结严嵩揭发夏言,致夏言被杀。其后大将军仇鸾得宠,与严嵩争权,在帝前揭仇鸾虚报战功、阴谋不轨,帝即收仇鸾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因揭发有功,官至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去世,谥武惠,赠忠诚伯,墓葬于今平湖市新埭镇溪漾村。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

中文名

陆炳

别名

陆太保

出生日期

1510-11-16

去世日期

1560-12-27

祖籍

嘉兴府平湖县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北安陆(今湖北荆门钟祥市)

主要成就

折冲御侮、施勤无私

爵位

忠诚伯(赠)

官职

掌锦衣卫事、太保兼少傅、左都督

所处时代

明朝

道号

守一金丹大世仙

谥号

武惠

文孚

东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陆炳的祖父陆墀,以军籍隶锦衣卫,父亲陆松袭职,母亲则是明世宗的乳娘。  正德五年十月十五日(1510年11月16日),陆炳生于湖北安陆(今湖北钟祥市)。  他从小就随母亲进入王府,稍稍长大后,便每天侍奉在世宗左右。陆炳健壮勇猛,身材高大,肤色火红,走路像鹤。  世宗即位后,他也随父亲来到京城,十几岁就在锦衣卫担任舍人。  都指挥使王佐器重他的才华和相貌,亲自教他撰写审讯笔录、办案案卷和交接公文之类,并对他说:“锦衣卫首领一定要精通公文写作。”陆炳很感激他。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陆炳中武进士,授署所镇抚,赞画蓟州。嘉靖十三年(1534年)春,蒙古鞑靼部攻打冷觜关,陆炳斩敌一人,以军功升为副千户。嘉靖十五年(1536年)八月,陆松去世。    陆炳世袭为指挥佥事,不久改为暂代指挥使一职,执掌南镇抚司事务。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拜谒皇陵,命陆炳管理锦衣卫的事务,扈从在侧。同年冬,实授他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冷血官场

京剧《审头刺汤》

嘉靖十九年(1540年)八月,明世宗听信道士段朝用的蛊惑,企图炼制“不死药”,公然宣布由太子“监国”,自己“告假”一二年。朝廷上下一片惊愕,却没有人出面反对,唯独太仆寺卿杨最上疏劝谏。明世宗勃然大怒,把杨最交给陆炳,关入锦衣卫镇抚司诏狱,酷刑拷打,当场毙命。

嘉靖二十年二月(1541年),监察御史杨爵上疏批评皇帝常年不上朝,专心致志于道教斋醮,宠信大奸大蠹。明世宗命陆炳在镇抚司诏狱对杨爵严刑拷打,打得杨爵血肉模糊,几次濒临死亡。户部主事周天佐为杨爵鸣不平,当场遭到廷杖六十大板,然后关入锦衣卫的镇抚司诏狱。狱吏遵照陆炳的意思,断绝饮食三天,致使周天佐死于非命。周天佐死后,陕西巡按御史浦铉紧急上疏,为杨爵、周天佐伸张正义。明世宗暴怒,立即命令陆炳派锦衣卫缇骑逮捕浦铉。当地民众万人送行。浦铉在镇抚司诏狱,经严刑拷打,七天后死去。不久,陆炳被升为代理都督佥事。又以缉捕之功,升为都督同知。陆炳骤然显贵,他的同僚多是父辈,陆炳表面上很尊敬他们,却逐步用计除去那些轻视他的人。他又能得阁臣夏言、严嵩的欢心,所以日益得以重用。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月,湖广道试御史陈其学弹劾陆炳以锦衣卫掌事都督同知的身份,借口北京流动人口太多,潜藏奸宄之徒,主张实施严禁政策,又揭发陆炳勾结侯崔元增加盐税,收受奸商徐二贿赂等渎职行,夏言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解脱,但夏言正直,不允,陆炳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这才同意,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暗中便和严嵩勾结欲图害死夏言,到严嵩与夏言争权时,陆炳便帮助严嵩,揭发夏言与边防将领通关节的事,夏言被判死罪。严嵩感激陆炳,便任由陆炳妄为,还引他来一起筹划,通贿赂。后来仇鸾得宠,凌驾于严嵩之上,但独怕陆炳。陆炳曲意奉承他,不敢与他抗礼,而后私出金钱交结仇鸾所亲近的人,得知了仇鸾的阴私,时严嵩和仇鸾互相攻击,于是陆炳、严嵩勾结在一起,到仇鸾病重时,陆炳趁机揭发了他不轨的情状。明世宗大惊,立即收回给仇鸾的敕印,仇鸾忧惧而死后,陆炳向明世宗报告锦衣卫掌握的仇鸾“通虏纳贿”罪状,明世宗命陆炳会同三法司审理此案,结果以“谋反律”定罪,仇鸾被剖棺戮尸。陆炳时已进升为左都督,后来给他记擒获哈舟儿立功,被进封为太子太保,又以揭发仇鸾的密谋,被加封为少保兼太子太傅,每年给予伯爵的俸禄。

权势熏天

京剧《审头刺汤》中的形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为预防俺答下一次进犯,陆炳奉命督建了北京外城墙,并提出了“拓基建、建楼关、集夫役、增工食、严明赏罚、给医药”六条建议  。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陆炳受命入西苑当值,与严嵩、朱希忠等人侍奉明世宗修炼玄功。  他的道号叫“守一金丹大世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一月,陆炳上书历数铺户、甲役的劳累,提出“均甲役、革铺长、照实给价”的方针  ,明世宗命工部按陆炳所言实行  。十二月,浙江道御史张巽言因玄修事宜触怒了世宗,世宗下令锦衣卫逮捕他,陆炳却未执行。世宗大怒,责备陆炳故意放走张巽言,但又不忍责罚他,便把陆炳、朱希孝以下的锦衣卫官员全都罚俸三月。张巽言最终被廷杖贬谪。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明世宗赐给进士恩荣宴。按惯例,锦衣卫列席在西边,世宗因陆炳之故,特命锦衣卫上坐,排在二品官之末。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陆炳上疏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侵盗施工场材料,营造坟墓,其规格僭拟于皇陵,结果李彬和他的党羽杜泰等三人被判斩刑,财产被抄没,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同年,他致力于治理锦衣卫中的“三冗”现象,以提高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和节省卫所的开支。根据明代制度规定,锦衣卫诸所及二镇抚司中有管事官和带俸官。陆炳上疏请求“汰管事官之年老有疾者俾带俸闲住,以清冗员;而其带俸官十年以上者给半俸,十五年以上者量给俸三分之一,二十年以上者月给米一石,以省冗费。又请令输粟授总旗者不得注锦衣卫,以杜冗滥。”他的建议得到了世宗的认可。  八月,世宗加封陆炳为太保兼少傅,仍掌锦衣卫。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大同右卫保卫战打响。右卫城被俺答围困,粮草耗尽,情况危及。陆炳得知情况后,立刻向世宗报告。于是,世宗命陆炳选派两位军官前去参谋军事、补充物资,又调集援军援助右卫。最终大同之围得解。

病死任上

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560年12月27日),陆炳在任上猝死,享年五十一岁。  世宗非常悲痛,对着陆炳的画像哭泣  ,并亲笔写诏书,称赞他为国效力、揭发逆贼、尽忠职守、撰写青词的功劳,追赠他为忠诚伯,谥“武惠”(意为“折冲御侮,施勤无私”  )。  世宗赐给他的祭品有十六坛,相当于皇亲的规格  ;又赐斋粮麻布五十石匹;还命工部给他准备棺材、建造坟墓。  此外,世宗还让兵部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嘱咐朱希孝照拂他的家人。

主要成就

政治

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明史》亦称其“势倾天下”,陆炳一人先后令内阁首辅夏言、“劳苦功高”的仇鸾两人身首异处,其后又成功弹劾司礼监宦官李彬,可以说是除灭了嘉靖前期的大人物,而嘉靖皇帝多次制造大案,陆炳又常保护一些人,折节对待士大夫,不曾陷害一人,因此朝中人士多称赞他。

家族成员

关系姓名简介
先祖陆贽唐朝名相。 
陆正宋朝名儒。七世祖。 
祖父陆墀以军籍隶属于锦衣卫,任总旗。 
父亲陆松承袭父职,跟从兴献王到他的封国安陆,被选为仪卫司典仗。世宗入承皇位大统后,陆松以随从龙恩,被升为锦衣卫副千户。后来累升到后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务。 
展开表格

轶事典故

杀人无罪

陆炳曾棒杀兵马指挥,被御史弹劾,明世宗下诏不问。

秋后算账

隆庆初年,明穆宗采纳御史的意见,追论陆炳之罪,削去他的官阶,抄没他的财产,夺陆绎和其弟太常寺少卿陆炜的官衔,判陆炳贪污数十万并将陆绎等人关押起来,令他们赔偿,不久他们财物丧尽。万历三年(1575年),陆绎上书请求免罪。张居正等人说,陆炳救驾有功,而且法律规定非谋反叛逆奸党之徒,不抄没家产;况且抄家和追赃二罪并坐,不合法律。明神宗怜悯他,陆绎遂得免罪。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

《平湖县志》

后世纪念

墓地

陆炳有一衣冠冢位于平湖市新埭溪漾村,墓冢在文革时期被严重破坏。墓地正中偏北为墓室,南为神道,两侧分列文官像、武官像各一对,石马两对。神道南有石牌坊,匾额上刻有“忠诚伯祖茔”铭文,牌坊东北有祠堂,南有石狮、石龟各一对。墓园四周有围墙,总面积约2700平方米。该墓冢为研究明代的丧葬制度、习俗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于2010年被定为平湖市文保单位[1]

人物争议

字号争议

关于陆炳的字有两种不同的史料记载。一种为“字文孚”,见于陆炳姻亲、大学士徐阶所撰的陆炳墓志铭,以及明代谈迁所撰的《国榷》。一种为“字文明”,出自清代张廷玉等所撰的《明史》,和清代彭润章修、叶廉锷撰的《平湖县志》。从史料时间上看,前一种更为可信。

另据平湖陆氏族谱,陆炳字文孚,其弟陆炜的字才是文明。

武举时间

关于陆炳中武举的时间有两种相异的记载,一种为“嘉靖八年(己丑1529年)”,见于清代张廷玉等撰《明史》、明代张萱撰《西园闻见录》等;另外一种为“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年)”,见于清代彭润章、叶廉锷撰《平湖县志》、大学士徐阶撰《世经堂集》、明代谈迁撰《国榷》等。

根据《明史·李默传》、《国朝献征录·陆炳传》、《名山藏》、《石匮书》等史料记载,陆炳武举出李默门下。而《明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十一年五月,吏部验封郎中李默以武举同考试官晏于兵部,与尚书王宪争礼。”由此得出,李默担任武会试同考官的时间正好和嘉靖元年(1522年)规定的武举乡试、会试考试日期相吻合,进而佐证了陆炳中武举的时间。通过对陆炳中武举方面的有关史料进行考证,初步认定他高登武举会试的时间是在嘉靖十一年(1532年)。

坐劾始末

《明世宗实录》记载,陆炳被弹劾后,此案全程由世宗亲自批决,未见夏言参与。  而《明史》则记载,陈其学弹劾陆炳后,夏言即起草圣旨要将陆炳逮捕治罪。陆炳势窘,便以三千两黄金行贿夏言以求脱罪,但夏言不允,陆炳便长跪哭泣谢罪,夏言这才同意。陆炳从此对夏言恨之入骨,暗中便和严嵩勾结欲图害死夏言。这两种说法彼此矛盾。

查阅相关的史料,可以看到《大明律》规定,凡是京官或军官犯罪的,若是需要笞决罚俸的轻罪,则犯官应当交钱抵罪,称为收赎;若是需要廷杖或以上刑罚的重罪,则司法部门必须上奏给皇帝,请旨处置,不得擅自审讯拿问。  如果有官吏不奏请皇帝就擅自处置犯官,则这名官吏按律应当被处以绞刑。  适用本案,则无论陆炳犯的是轻罪还是重罪,夏言都无权逮捕他,佐证了《实录》说法。另外,《明史》中陆炳陷害夏言的说法,也与其对陆炳“未尝构陷一人”的评价自相矛盾。

三公三孤

《明史》记载,“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会。

第一,陆炳是以三公之一兼任三孤之二,并不是把三公、三孤的六个官衔都拿齐了。准确地说,陆炳是官至太保、少傅、少保、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第二,陆炳并非是明朝唯一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例如张居正就是反例,他兼任太师、太傅、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八衔。

第三,陆炳是明朝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明史》中的话可解释为,是在陆炳之前,还没有这样的先例,只是这一殊荣从陆炳开始出现。《世经堂集》和《弇山堂别集》都记载,世宗为了开此先河,还特地降下手谕说:“以公兼孤亦可。”

死因争议

陆炳的死因有四种说法,俱非第一手史料,而其中三种与饮酒有关。《万历野获编》中有两说:一说陆炳晚上在杨博府上饮酒时,被他和严世蕃鸠杀;一说陆炳在酒席上被杨博持罪证威胁,于是服毒自尽。而《国榷》称陆炳是在晚上饮酒后因痰疾身亡。最后一种出自《西山日记》,称陆炳因被世宗训斥,惊悸呕血而亡。

墓址争议

《世经堂集》记载陆炳葬于三里屯。而平湖陆氏族谱则称陆炳葬于六里屯。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明史》:①世宗入继大统,宜矫前轨,乃任陆炳于从龙,宠郭勋于议礼,而一时方士如陶仲文、邵元节、蓝道行之辈,纷然并进,玉杯牛帛,诈妄滋兴。凡此诸人,口衔天宪,威福在手,天下士大夫靡然从风。虽以成祖、世宗之英武聪察,而嬖幸酿乱,几与昏庸失道之主同其蒙蔽。彼第以亲己为可信,而孰知其害之至于此也。②(陆)炳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铢两奸。富人有小过辄收捕,没其家。积赀数百万,营别宅十余所,庄园遍四方,势倾天下。时严嵩父子尽揽六曹事,炳无所不关说。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

历代评价

严世蕃: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

张居正:(陆)炳救驾有功[2]

艺术形象

戏剧

相关连环画

《一捧雪》

《审头刺汤》

文学

《明朝那些事儿》

影视

2019年,电影《锦衣之下之绣春刀》、《锦衣之下之爱别离》,刘威饰演陆炳;电视剧《锦衣之下》,刘威饰演陆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