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申(?—586),字季和,陈朝河内温人。梁朝时为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陈朝时任员外散骑常侍。到叔陵作乱时,司马申驰马率兵先到,追而斩之,陈后主深加嘉奖。至德四年去世。

中文名

司马申

性别

去世日期

586

出生地

河内温

所处时代

梁朝

字号

季和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司马申,字季和,河内郡温人。司马申早年有风采气概,十四岁便善于下棋,曾经随同父亲去问候吏部尚书到溉,其时梁州刺史阴子春、领军朱异同在那里。阴子春一向了解司马申,便在坐处呼与他下棋,司马申常有妙思,朱异观而叹奇,便引申游处。梁邵陵王为丹阳尹,以司马申为主簿。

梁朝为官

梁元帝承制,他被起用为开远将军,改任镇西外兵记室参军。到侯景犯乱郢州,司马申随都督王僧辩占据旦堕,每次进谏筹划之策,都被采纳运用。王僧辩叹道:“此生若要策马疆场,或许不是所长,但若派他安抚众人守城,必定会有奇续。”王僧搓征讨陆钧,司压史在军中,当时贼众突然到来,左右皆溃逃,司马申以身遮蔽王僧峦,持盾向前,恰好裴之横救兵到,贼军才退,王僧辩看着司马申笑着说:“仁者必有勇,这岂是虚言!”封散骑侍郎。绍泰初年,改任仪同侯安都从事中郎。

陈朝为官

陈高祖受惮,封为安东临川王谘议参军。天嘉三年,改为征北谘议参军,兼廷尉监。五年,任镇东谘议参军,兼起部郎。出为戎昭将军、江乘令,很有治绩。入为尚书金部郎。改任左民郎,以公事免。太建初年,起用为贞威将军、征南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九年,任秣陵令,在职期间以清明能干见称,有白雀巢于县庭。任官期满,不久,预东宫宾客,接着兼东宫通事舍人。改任员外散骑常侍,舍人照旧。

驰马平叛

到叔陵作乱时,事情既已不成功,出而占据东府,司马申驰马速召右卫萧摩诃率兵先到,追而斩之,便入城中,没收了叔陵的府库,陈后主深加嘉奖。以功任命司马申为太子左卫率,封为文招县伯,邑四百户,兼中书通事舍人。不久改任右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因患病还府第,就加散骑常侍,右卫、舍人照旧。

去世之后

至德四年去世,陈后主悲悼良久。[1]

人物评价

陈后主下诏书道:“慎于终追之远,钦命如遵旧则,盖棺可定谥号,抑或此乃效法前典。已故散骑常侍、右卫将军、文招县开国伯司马申,忠诚肃穆于公事,以清明正直立己,整治处理繁杂简约事务,投身殉义。我对他寄情甚深,才康显功绩,却突然化身而去,令人伤心于怀。可赠他侍中、护军将军,进爵为侯,增邑为五百户,谧号为忠。给朝服一具,衣一袭,限日举行哀事,丧事所需物品,随需要资予。”到葬礼之日,后主亲自撰写墓志铭,辞意情感伤心悲切。末章道:“啊!天不给人善。灭我良臣。”足见受宠信的程度。

史臣曰:宗元饶夙夜匪懈,济务益时。司马申清恪在朝,攻苦立行,加之以忠节,美矣。毛喜深达事机,匡赞时主。蔡徵聪敏才赡,而擅权自踬,惜哉!

主要成就

司马申历事三个皇帝,内掌机密,乃至于仓猝之间,军国大事,指挥决断,都没有滞留的情况。

司马申前救王僧辩,后救陈后主,他与萧摩珂友好,鄱阳王的参军,还是毛喜的妹夫,为政“清能”,是一个人才。

家族成员

祖父:司马慧远,梁都水使者。

父亲:司马玄通,梁尚书左民郎。

儿子:司马琇,继承,官至太子舍人。

史书记载

《陈书 卷二十九 列传第二十三》

轶事典故

值太清之难,司马申的父母都逝去,他因此发誓,终身食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