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 ,1939年1月29日出生。西方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思想家和勇敢的斗士,近代女权主义先驱,她和美国的贝蒂·弗里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的两面旗帜,其代表作《女太监》名列西方七大女性主义著作之一,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知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已出版的书有:《女太监》、《完整的女人》、《障碍种族》、《性与命运》、《疯女人的内衣》、《莎士比亚》、《爸爸,我们几乎都不认识你》、《变化》以及《破烂的西比尔斯》。她现任瓦维克大学英文和比较文学研究教授。

中文名

杰梅茵·格里尔

外文名

Germaine Greer

性别

出生日期

1939年1月29日

国籍

澳大利亚

出生地

墨尔本

代表作品

女太监

人物生平

结婚三周之内她出轨好几次

许多人只知格里尔是位“愤怒的”女权主义者,却不知她其实拥有剑桥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如果不是上世纪60年代风生水起的女权运动,或许她会一直安静地在大学里教书以至终老。

杰梅茵·格里尔

1939年1月29日,格里尔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1956年,格里尔考入墨尔本大学,获得 英语和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63年,格里尔进入悉尼大学,获得英语硕士学位。她凭借一篇研究拜伦诗歌的硕士论文成功申请到英联邦奖学金,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戏剧。

因歧视变性者,被迫离开剑桥大学

1968年,凭借剑桥大学的文学博士头衔,格里尔很快在英国华威大学英语系谋得一份教职。同年,她嫁给了澳大利亚记者保罗,但这场婚姻只持续了3个星期,两人于1973年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格里尔后来承认,婚姻失败源于自己的不忠,结婚三周之内她就出轨好几次。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婚姻。

1970年,《女太监》的出版令格里尔一举成名后,她开始了在全世界风风光光的签名售书之旅。1972年,格里尔干脆辞去教职。她在意大利买了一栋房子,兼任一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定期为《星期日泰晤士报》撰写专栏,剩下的时间则主要在亚洲和非洲旅行,顺便受邀讲学。1972年,格里尔在新西兰旅行期间,因在演讲中使用不雅字眼而被警方逮捕,她的支持者为此发起大规模抗议游行。

1989年,格里尔从美国一所大学回到英国,成为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特聘教师和研究员,但7年后却在一片争议声中辞职而去。

原来,1996年,一名叫拉斐尔·派德曼的变性者应聘纽纳姆学院的研究员,格里尔对此强烈反对,理由是,派德曼生为男身,但是纽纳姆却是女子学院。格里尔对变性者的歧视引起了英国舆论的反感,迫于压力,她不得不离开剑桥。71岁的格里尔如今是英国华威大学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荣誉退休教授。

1999年,被视为《女太监》姊妹篇的另一重要作品《完整的女人》发表。和《女太监》一样,《完整的女人》也是一本“愤怒”的畅销书。在书中,她从多角度剖析了西方女性在以男权为代表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凌辱和摧残,被媒体称作“扔出了一枚有争议的炸弹”。

花甲之年拍摄“裸体艺术照

1999年,60岁高龄的格里尔出现在澳大利亚著名女肖像摄影师波莉·鲍兰德的镜头下,只见全身赤裸的格里尔坐在好像是宾馆的一张大床上,眼镜放在白色床垫上,以优雅大方的姿态遮住了身上的敏感部位,脸上挂着自信的微笑,尽管脸上和身上的皱纹暴露了她的年龄,但是不乏一种老年的知性美。2000年,格里尔的这张令人瞩目的“裸体艺术照”出现在英国国家肖像美术馆的一次展览上,后来又被收入鲍兰德的一本摄影作品选。

批评祖国

长年在英国居住的格里尔非常关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命运。2000年初,她在伦敦宣称,以后如果在悉尼机场没有收到“这片土地的传统居民”发放的通行证,那么她将不再踏进澳大利亚一步。不过,有意思的是,新南威尔士原住民领土委员会的发言人表示,格里尔几年来多次出入悉尼,却从来未向该机构申请过通行证,而该委员会是唯一发放此类通行证的机构。

2004年,格里尔批评还嘲讽自己的祖国,说“平庸乏味”就是澳大利亚的代名词。对此,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回应说,格里尔女士是个精英人士,生在澳大利亚未免有些“屈尊降格”了。还有一次,格里尔批评说:“澳大利亚就是个巨大的养老院,没有任何不受欢迎的消息会飘到这里那些世界上最差的报纸版面上。”

不过,个性张扬的格里尔也受到过一次惊吓,差点没了命。2000年4月,61岁的格里尔在伦敦家中遭到一名19岁女大学生的袭击。等到朋友们发现时,格里尔无助地躺在地上,两条腿被这名女学生紧紧抓住。后来,这名女学生以骚扰罪名受到指控,后被判两年缓刑,并强制接受了心理治疗。这一意外似乎并没有给神经坚强的格里尔造成多大影响。对着记者,她这样说:“我不生气,我也不难过。我没受到伤害。我很好。我并没有失去幽默感。我并不是以受害者面目出现在这里。”

参加真人秀

2005年,格里尔曾作为9个参赛选手之一,走进英国真人秀节目《老大哥》的演播室。但5天后,她就退出节目,说实在无法忍受精神摧残以及制片人的欺凌,她还抱怨节目中众选手的住所灰尘太多,而她的竞争者又太喜欢出名争风头。不过,抱怨归抱怨,这并不妨碍她在《老大哥》品牌下的另两个真人秀节目中露面。

思想尖锐

2006年,澳大利亚著名野生动物保护者、44岁的“鳄鱼猎手”史蒂夫·欧文被一种带有剧毒的鱼刺中而不幸身亡。欧文在澳大利亚堪称家喻户晓的国宝级人物,他所做的自然类电视节目吸引了全世界亿万观众。欧文的死讯传来,很多喜欢欧文节目的澳大利亚人正在唏嘘不已时,格里尔却在英国撰写专栏,称“动物世界终于对欧文实施了报复”,在她看来,欧文其实一直在“折磨动物”。

社会影响

丈夫怕妻读《女太监》

《女太监》是杰梅茵·格里尔生平第一部著作,却成为女权运动史上的划时代作品。1970年,《女太监》在伦敦出版,迅速成为全球畅销书。从1970年到1989年再版18次,并被译成11种文字,发行量达数百万册,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知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在该书中,格里尔指出,女性从小便按照男权社会的意愿而被培养着,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活力,成为一个“无权、孤独、性欲萎缩、缺少快乐”的人,也就是一个“被阉割的人”,即“女太监”。

上世纪70年代,谈论、阅读、收藏《女太监》,成为当时澳大利亚中产阶级妇女间流行的风尚。而男性则对之无比厌恶,许多丈夫发现妻子在读这本书时会勃然大怒,有位妇女担心丈夫发现自己读这本书,于是,把书塞在鞋子里,还包上一个褐色的封皮加以掩盖。

负面评价

在《Monthly》的那篇文章中,诺拉批评说,格里尔一心想让自己继续出名,近年来,不惜频繁出现在一些“低俗、掉价”的真人秀节目中。《澳大利亚人报》一名专栏女作家支持诺拉的说法,她甚至将格里尔称为“知识界的帕里斯·希尔顿”,总是耐不住寂寞,不惜以出格言行博眼球。

澳大利亚剧作家路易斯·诺拉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对格里尔发出质疑。他写道,格里尔肯定对当代女性的状况感到特别失望,因为她们并没有选择她所鼓吹的生活模式。大部分女性的职责仍然是结婚生子,以核心家庭为单位。

他嘲讽71岁的格里尔简直就是一个“糊里糊涂且疲惫不堪的老女人”,她的形象只会让他想起他那“疯疯癫癫”的老祖母。的确,从31岁一夜成名到现在,格里尔一直没离开过争议的漩涡,她总是那么“愤怒”而活跃,尽管已是“老祖母”。

正面评价

《澳大利亚人报》曾这样评价她:“格里尔将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华发挥到了极致。她拥有经济上的安全感。她从来不需要依赖男人,而是完全依赖自己。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从不受制于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71岁的格里尔至少过上了她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拥有的生活:完全的、满载幸福的自由。”

不知这份溢美之词会否令格里尔感到受用。不过,据《澳大利亚人报》的一位女专栏作家描述,格里尔到澳大利亚电视台录制节目时,看到桌子上有份《澳大利亚人报》,嗤之以鼻地说:“好差的报纸。”

主要作品

《女太监》

《女太监》是杰梅茵。格里尔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她最重要的女权主义作品之一,出版不久就引起巨大反响,从1970年到1989年,再版18次,并被译成10余种文字,被视为“现代经典”。本书共分5个部分:肉体、灵魂、爱情、憎恨和革命。作者以大无畏的批判精神,以锐利的思想和渊博的学识,以如匕首投枪般的文笔,向男权社会和传统思想宣战,指出女性时刻囚禁于精神牢笼之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活力,从而变成“被阉割的人”,即“女太监”。书中“持续地流动着愤怒的力量”,当时有人称它是“迄今为止最棒的女权主义著作”,“让我改宗换教,信仰了妇女解放运动”。

《完整的女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女太监》又引发作者的另一部杰作《完整的女人》。后者出版时间不长,即在读者中产生强烈的震荡,被人称为“扔出了一枚有争议的炸弹”,并因此跻身于西方畅销书之列。书中依然保持了《女太监》那闪着寒光的批判锋芒,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了女性——主要以西方女性为代表——在以男权为代表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凌辱和摧残,进而呼唤建立完整健康的女性人格。同时,作者对男权社会中的男性心理和生理也做了精彩解构。作家文笔犀利辛辣,思想极具穿透力,常常发人所未发,妙语迭出而又出语惊人,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性的另类声音。

其他

《障碍种族》、《性与命运》、《疯女人的内衣》、《莎士比亚》、《爸爸,我们几乎都不认识你》、《变化》以及《破烂的西比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