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曲折是我国古代主要记谱法之一。汉代歌诗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目前不能确知其具体形态。

基本介绍

《汉书·艺文志》载有“河南周歌诗”7篇之后,有“河南周歌声曲折”7篇;“周谣歌诗”75篇之后,有“周谣歌诗声曲折”75篇

藏族也有类似的古老记谱法,由经布敦(1290~1364)和宗喀巴(1351~1419)创制,称为央移,目前在德格印经院使用。

声曲折

即曲调,或依据曲调的高低上下而绘制的一种乐谱。《隋书》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牛弘等人奏议:“自古至汉……乐名虽随代变更,而音韵、曲折理应常同。”这里的曲折即指曲调而言。《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河南周歌诗七篇》与《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河南“周歌”以“诗”与“声曲折”并列,应是词和曲的关系。“声曲折”被记录而成篇、成书应即记录曲调的乐谱。这一类乐谱的实物,在我国现有史料中,见于“道藏”的有明代以前的《玉音法事》;而藏、蒙喇嘛教中有使用至今的曲折谱,大略有僧、俗两派;藏族音乐艺人中流传的称为“央移”谱,喇嘛教寺院中所用的如《青海札什伦布寺密宗下密园乐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