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凡是浙江绍剧主要唱腔之一,具北方戏曲唱腔的特点,有人认为源出于西秦腔,也有人认为源于安徽的吹腔和四平调,其唱腔高亢激越,曲调具有板式变化。板式有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板五种。基本用弦乐作为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嘹亮清脆。另有弹拨乐器斗子及碗胡、高胡、二胡、三弦等。

中文名

二凡

伴奏乐器

弦乐器

特点

唱腔高亢激越,曲调具有板式变化

板式

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板

所属剧种

绍剧

简要介绍

二凡是浙江绍剧主要唱腔之一,属于乱弹板腔体,唱腔特点是紧打散唱、散打散唱,板式腔体是乱弹系统中的独创,为其他乱弹剧种所罕见。唱法不受一板一眼的限制,它的特点是旋律自由多变。二凡与西秦腔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唱腔高亢激越,曲调具有板式变化。板式有慢板、中板、快板、倒板、浪班五种。后两种是散唱散伴形式。慢板(慢二凡)徐缓舒展,多为抒情长腔;中板(流水二凡)明快流畅,多用于叙事;快板(快二凡、快流水)急促有力,多用于戏剧冲突激烈场面。这三种板式均为散唱整伴形式。在旋律进行中,伴奏比唱腔快一倍,并以此区分慢、中、快的板式。二凡基本用弦乐作为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板胡,发音嘹亮清脆。另有弹拨乐器斗子及碗胡、高胡、二胡、三弦等。

唱腔特点

二凡唱腔高亢激越,紧拉慢唱,拖腔可由演员根据表演需要随意发挥,不受乐曲限制。

唱辞为七言或十言齐言对偶句,可加逗、加叠。辞段中,除起句用韵外,奇句可韵可不韵,偶句必韵。唱调按上句、下句、结句落音的不同及演唱时的组合,有3种段式:

甲种:上句落2,下句落5或3,结句落1,为尺调生(男)腔及正宫调旦(女)腔的落音形式;

乙种:上句落6,下句落3,结句落5,为正宫调生(男)腔及尺调旦(女)腔的落音形式;

丙种:上句(起句)落6,以后各上句落2,下句落3,结句落5,为正宫调外腔专用落音形式。

小工调二凡生(男)、旦(女)腔落音形式与尺调相同。

唱腔形式

二凡以散唱的旋律咏唱文辞。有以不间断的旋律连续咏唱一文句,伴奏者辅以“过门”的,为一文句一“过门”;也有将一文句咏唱为二分句,分句之后各辅以“过门”的,为一文句含二“过门”。按唱辞文句步节,曼声吟咏为唱时,其旋律含有语读入乐及华饰为腔两个部分。华饰为腔加以铺陈,成为起伏跌宕、长音花腔相间的长腔,称为“海底翻”。腔,是二凡音乐特色之所在。这种腔(包括“海底翻”)在各个演员唱口中,很不相同;但在同一演员唱口中,则相对不变,由此形成唱腔的个人特点。“海底翻”的运用,为演员演唱提供抒发感情的音乐手段。加腔字位,常为第四、七字,次为二、五、六字,偶见一、三字。“海底翻”的腔位,习用于七字句的第四、五、六、七字。“海底翻”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此后乃有以唱擅长的名伶。

二凡以散唱为特征,其唱腔、唱段、唱句,无一不为散唱。伴奏则分有板及无板。伴奏有板而唱腔散板,即为“整板散唱”;伴、唱皆散,即为“散板”。“整板散唱”有“二凡中板”、“二凡慢板”、“二凡快板”;“散板”有“二凡浪板”及单句作引的“二凡倒板”。“整板散唱”的基本过门,为可无限反复的十六板,演唱者可因无确定的起唱处而随意起唱。当唱至分句或句末落音并稳定后,伴奏接以重复(以邻音为华饰)落音的“小过门”,然后进入基本过门,以待演唱者接唱下一文句。如此敷衍入唱,以至成段。“整板散唱”的伴奏板速,大致是二分音符=50至二分音符=300左右,其中又分为慢、中、快板:

“二凡中板”原称“流水二凡”,简称“流水”。唱辞字距近似自然状态的文辞诵读。板速四分音符=140左右。“二凡慢板”原称“慢二凡”。唱辞字距较宽,每多加华饰性的腔,具有吟咏或咏叹情调,伴奏旋律亦多加华饰。板速四分音符=60左右。“二凡快板”原称“快二凡”。唱辞字距紧促,情绪亦较为激烈,伴奏旋律有删简。板速四分音符=200以上。

散板(散唱散伴)的唱,有“二凡倒板”及“二凡浪板”。“倒板”为单句,用于唱段的起始。除“倒板”外,其慢、中、快、浪诸板,皆可独立敷唱文辞,构成唱段。大段敷唱的基本连续顺序为“倒板”→“慢板”→“中板”→“快板”→“浪板”。亦可作别种组合。

20世纪50年代起,二凡出现两种原所未有的唱腔形式。一种是清唱形式:煞住急板繁弦式的伴奏,由演唱者徒歌清唱,每句唱腔后,依据唱句句末的落音,加以模仿性的小过门,有“五字音”、“三字音”之称,已成为程式;一种是原板、叠板、垛板形式:将二凡的散唱旋律在节奏上加以规范,而成“板唱”。此种唱腔多由作曲者编谱,虽应用较广,但未成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