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舫,取自海晏河清之意,北京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在园林中建石舫不仅是为证明水是活的、可坐舟,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1]

中文名

石舫

景点类别

旅游景点

气候类型

北温带季风气候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所属地区

北京

含义

有水就有舟

特点

形象与舟相类似

属性

中国园林

地理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外形特点

“舫”的形象与舟相类似,筑于水滨,为园林中最富情趣的建筑物。

文化活动

古诗中说,“野渡无人舟自横”,这真是中国文化下最妙的绝句之一。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一想,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在园林里面建石舫不仅仅是为了证明我这个水是活的,是可以坐舟来游的,为的正是在“舟自横”中,突出“野渡无人”的境界来。

价值意义

从装饰上说,石舫在园林中引入了船的形象,又无船的晃荡不安感。中国古代哲学中把遨游者比作不系之舟(庄子),或把大地比作船。而且中国古代君与民的关系常用舟与水的关系来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乾隆皇帝就颐和园内的石舫有一首《咏石舫》诗:“雪棹烟篷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涛。载舟昔喻有深慎,磐石因思永奠安。”,用不沉的石舫象征国家政治安定,寄望统治稳固。但民间流传皇帝不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为了象征国家(船)不会因人民(水)覆亡而下令兴建永不沉没的石船。著名石舫颐和园内的清宴舫。北京大学未名湖中的残余石舫。南京瘦西湖园林中的南漪石舫。苏州怡园中的白石精舍(全为白石雕成)、画舫斋。苏州拙政园中的“香洲”。香港沙田明星海鲜舫。

石舫

主要景观

北京颐和园石舫

北京颐和园石舫(如图1)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

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

苏州狮子林石舫

狮子林石舫位于狮子林水池西北,建于民国初年。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桥与池岸相通,犹如跳板。船身、梁柱、屋顶为石构,门窗、挂落、装修为木制。前舱耸起,屋顶呈弧形曲面,中船低平,屋顶为平台,屋舱上下二屋,有楼梯相通。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细部花饰已带有一些西洋风味。

南京总统府石舫

南京总统府西花园石舫位于南京城东长江路292号南京总统府遗址,为太平天国时期遗构。1864年7月,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放火烧了天朝宫殿,只有中心建筑五间八架的“金龙殿”与西花园内的石舫,水榭等等保留了下来。

北大燕园石舫遗址

位于北京大学燕园未名湖畔,清代这一带称淑春园,属圆明园一部分,乾隆将该园赐给和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亦遭破坏,仅残存石舫底座及“临风待月楼”,即今临湖轩故址。

圆明园别有洞天石舫

1985-1992年间,别有洞天遗址全面整修山形河道,绿化环境,先后修复石舫基座和西山四方亭。现今遗址处还留有石舫的基座。

泗水泉林石舫

林为“山东诸泉之冠”。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描述泗水泉林为“五穴吐水、五泉俱导,各径尺余”。

早年孔子曾在此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宋代朱熹也曾在此写下“夏日寻芳泗水滨”的诗句;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专门在此修建行宫,并九次到此居住。到2013年还留有石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