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记》是由陈贻道执导,济南市吕剧院排演,呂焕岭主演的吕剧。[1][3]

中文名

墙头记

主演

呂焕岭

类型

吕剧

导演

陈贻道

时长

1.5小时

剧情简介

善良的张木匠辛勤劳动,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由于妻子早亡,他对他们很溺爱,长子大乖从小学做生意,后来发了财。他为人自私、贪婪,很会算计。他的妻子李氏刁泼狠毒,对张木匠冷酷无情。次子二乖粗通文墨,为人虚伪、狡猾。其妻赵氏从娘家带来一份厚家产,他们吃喝不尽,对此十分得意。但二乖也不愿奉养父亲,常常怨恨"老爹爹今年八十五,何不死在圣贤年"。张木匠年老体衰,已失去劳动能力,不得不依靠儿子为生。可这两个儿子都嫌弃他,但又毫无办法,只好立下字据,以半月为期,轮流养父。由于月份有大小,兄弟为此常发生争执。

一天,大乖"照章"送爹到二乖门口,二乖夫妇恼于大乖又占了便宜,便装聋作哑,任凭大乖叫骂,就是不开门。大乖无奈,又不肯把爹爹再领回家,于是逼着老爹骑在二乖家的院墙上,并对爹说:"你要掉往墙里掉,掉到墙外可没人管饭。"遂拔腿躲走。张木匠年轻时的好朋友王银匠,为人机智、诙谐、又富于正义感。这天,他挑着银匠挑子走街串巷,忽见张木匠昏倒在墙上,就将他救了下来。王银匠对张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他计上心头,要利用大乖和二乖爱财如命的本性,让他们养活老父,同时也趁机整他们一下。于是,王银匠从怀里掏出一个苞米面饼给张木匠,让他找个地方晒太阳,等着儿子来找他。王银匠先到大乖家,接着又到二乖家,都以要账为名,叙说当年张木匠怎样在他的炉子上化了许多银子,暗藏防老。大乖、二乖夫妇听后又惊又喜,各自都想先把爹弄到自己手里。于是,一场"争爹战"开始了。最后,还是张木匠提出的仍"照章"办事,以半月为期轮流养老,这场"争爹战"方告结束。

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这两年中,大乖和二乖争相对爹大献殷勤,都希望爹能把藏银给自己。张木匠表面上生活是好多了,但内心痛苦却加重了。因为他没有银子,不愿在欺骗中生活,不久抑郁而死。张木匠死后,大乖和二乖想到他临终前说的一句话:"看见那堵墙,想起王银匠。"认为这里一定有文章,于是他们又争着去找王银匠。王银匠得知老友病故,十分难过。大乖、二乖争相表白自己为爹的后事准备得齐全,王银匠听后也就放心了,哀悼一番准备回去。谁知,他们夫妻四人却苦苦缠住不放,一定让王银匠说出老爹藏银的地方。王银匠决心再一次戏弄他们,便让他们去刨墙。他们拼命地刨,结果墙倒被压在墙下,受到了惩罚。[5]

墙头记

幕后制作

《墙头记》根据蒲松龄的同名俚曲改编,是济南市吕剧院优秀传统保留剧目。该剧对于现实生活中孝敬父母、敬老爱老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吕剧又称化装扬琴,是由山东最主要的曲艺形式——山东琴书发展而来,吕剧是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形式淳朴生动,唱腔优美悦耳。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墙头记》讲的是年近八旬的张木匠因儿子不孝,儿媳不贤,遭百般虐待,被推上墙头,路过的好友王银匠发现解救下老人,并定下巧计,之后两个儿子争抢孝顺,老人去世后两个不孝子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本剧在欢快的气氛中,凝结着张木匠一辈子的苦辣酸甜,同时也鞭挞着不孝儿女扭曲的心灵。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积极意义。[1]

墙头记

演员表

演员名角色名
呂焕岭张好善
金作伟大乖
常春青大乖妻
韩加华二乖
宋君二乖妻
展开表格

创作团队

职位名姓名
导演陈贻道
编剧孙秋潮
作曲李渔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演出城市演出场馆
2014年7月10日槐荫区华联广场
2015年4月12日济南济南北洋大戏院
2015年8月19日张庄新居
2015年10月17日香磨李社区
2016年4月25日昌邑剧院
展开表格

作品评价

《墙头记》是出轻喜剧,在欢快的气氛中,也凝结着张木匠一辈子的苦辣酸甜,同时也鞭挞着不孝儿女的扭曲心灵。从以上剧情介绍还可以看出,这出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着积极意义。[5](戏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