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千米处史官乡,是为了纪念文字始祖仓颉所建。仓颉庙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汉延熹五年(162年)已颇具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白水仓颉庙是中国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中文名

仓颉庙

外文名

Memorial Temple to Cang Jie

文保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藏精品

《仓颉庙碑》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票价

50元/人

面积

17 亩

地址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史官乡

荣誉

中国仅存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

类别

纪念馆

时间

每周二至日08:00—18:00

地理位置

中国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陕西省渭南市

历史沿革

仓颉庙创建年代不详,据《仓颉庙碑》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仓颉庙内存有历代碑石,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仓颉墓冢是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就已有之,周围有三米高的砖花墙,是民国二十八年修建,开有东西两门。墓冢正南有一小型墓碑。

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石也在其间。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

建筑布局

整体布局

仓颉庙坐北面南,北临黄龙山、南望洛河水,占地17亩,呈南北长方形状,高墙厚垣环绕四周,建筑布局完整,庙内建筑庄重古朴,整组建筑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殿、墓冢。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又分布着东、西戏楼、钟鼓楼、东西厢房等。

殿宇系元、明、清为主的遗存,戏楼殿厅间有彩绘壁画,虽经久剥落而残迹犹见原作风韵。

仓颉庙前大门口平台之上建有照壁,照壁中部有一小神龛,下部有一道圆形小门洞,与传统照壁截然不同。

山门

仓颉庙的山门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明三门中间大门为神门,只有谷雨庙会或贵客来临时才打开,东边小门是人门,平时敞开,供人进出,西边小门为鬼门,一直紧锁。

戏楼

紧贴山门建有两座戏楼,这两个戏楼是中国仅存的实物场景——并列式的对台戏实物。传说中的仓颉长着四眉四目,为让仓圣两只眼睛看东戏楼,另两只眼睛看西戏楼,因而戏楼采用东西并列式。当年西北野战军军民联欢会就是在西戏楼上召开。戏台创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四月七日。台基式建筑。硬山顶,琉璃筒瓦覆盖。檐柱四根,将台面分作三间,中柱四根,将进深分作两间。前台称大三间,后称小三间。前檐柱上托大额枋、栏额枋和挑檐枋。枋上施有一踩单昂斗拱,枋下虎头雀替对出。台中有木屏相隔,两边置上下马门。台面通宽八点九米,深八点六米,台基高出地面一点五四米。前台两侧建有八字音墙,可增强音响共鸣效果。 每年谷雨时节,白水民间都要祭拜仓圣,这里都会搭台唱戏。彼时,周边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在东西戏楼中间,看两个戏楼上两个剧团同时在演对台戏,而观众只会将赏钱给予演的最精彩的那个剧团,这就是对台戏的来历。 

前殿

前殿是明代建筑。左右两侧各有一间小耳房(又称廊房),更衬托出了前殿的威武雄壮。在它的南北两面均没有围墙将之封闭,是开放式的建筑结构。在殿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是由草圣之称的近代书法大师于佑任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所题——“文化之祖”,这一匾额与桥山黄帝陵的“人文初祖”遥相辉映,相互媲美。

报厅

报厅创修于明代。民国、清朝、近代均有翻修。每逢庙会时,凡拜祭仓颉的人,都在此报到。在报厅两侧有两棵柏树,左为青龙柏,右为白虎柏,青龙与白虎俨然如同两尊守护神,尽职尽责地守护着仓颉庙内的财产、安全。
报厅过去是中殿,中殿过去是寝殿,又称后殿。连贯东西的一根粗木是蒿木所制。蒿,属草本类植物,当年枯,次年生。但是殿上的这根蒿木竟有如此之大,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站在殿前人们目光所看到的蒿木只是整根蒿木的三分之一,原蒿木全长48米,这根蒿木长16米,粗55厘米,也就成了庙内第五大奇观——“蒿木担子四丈八”。寝殿内的几尊座像是1992年群众捐款重塑的,原来的塑像已于文革被毁。 
仓颉墓

仓颉墓

仓颉墓高4米,周长48米。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同类遗迹中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位于 白水县仓颉庙内,墓园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墓冢是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就已有之,周围有三米高的砖花墙,民国二十八年(1939),国民党将军朱庆澜拜祭过仓颉后,非常崇敬这位文字圣人,便出钱请人代为修建了这一圈六棱砖砌花墙。开有东西两门,东门上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下联为“结绳新创鸟虫书”,横批为“通德”。西门上联为“雨栗当年感天帝”,下联为“同文永世配桥陵”横批是“类情”。墓冢上边大树遮天,正南边有一小型墓碑。

仓颉墓东门

传说孔子曾拜倒在仓颉墓前,痛哭不绝,长跪不起。位于西侧墓顶的一棵柏树的根,叫转枝柏。它的根生来就分四个枝,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年,哪个方向的树叶枯了,就预示着哪一方即将遭遇旱灾;哪边的树叶葱茏、茂盛,则预示哪一方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是庙内第七大奇观——“转枝柏预知旱涝巧捎话”。在文革期间,这棵柏树被毁。

仓颉墓东门顶端半圆形的砖雕刻着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文革时,当地的百姓用泥石灰将青天白日旗涂抹起来,并在上面画了毛主席的头像,因此这块砖雕才得以度过浩劫保存至今。

祠庙文化

碑刻

《仓颉庙碑》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

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于右任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碑刻中以中国最早为“字圣”仓颉所立东汉延熹五年(162年)的《仓颉庙碑》最为珍贵,碑文记载东汉延禧五年仓颉庙已具相当规模。此碑现已迁入西安碑林博物馆,不但是苍颉造字的纪功碑,还是金石学上的汉碑珍品。

《仓圣鸟迹书碑》

《广武将军碑》曾失落千年,康有为曾赞曰:“此碑在陕亦为关中楷隶冠”。于右任先生于民国九年(1920年)得见其碑拓,喜曰:“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挥毫大书《文化祖庙》四字并命人刻成大匾,悬于庙中。1971年,《广武将军碑》迁置西安碑林。

《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碑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据《史记·五帝本纪》载,炎帝有圣德,以火德王,黄帝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所以称为黄帝,居于涿鹿,位于中央位置,所以“戊己”代表黄帝,“甲乙”代表炎帝。“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记述了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做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记述了黄帝征服炎帝和平定蚩尤之乱,天下重新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黄帝又成为天下部落首领。

2467次播放02:18仓颉庙中的两件宝物,一件已经活了五千年余年,一件无人认识楹联

墓园砖雕联

墓园砖雕联:东门: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通德西门: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类情
后殿石刻联:明四月而制六书万世文字之祖,运一心以赞两仪千古士儒之师。苍天焉灵圣躬于阳武俾传六书字法,黄帝敕葬仙骨于利乡命享万代香烟。首韧生风飞雾精华光昭日月,宏开纬地经天事业勋满乾坤。

中殿木瓦联

中殿木瓦联:造书制字文化长绵著作信神明鬼哭龙潜传轶事,圣迹名山丞当尝替摩挲氽仰止兽蹄鸟迹想当年。
报厅墨书联:制书契易结绳经天纬地,启愚蒙创文翰继往开来。

仓颉庙[陕西]

前殿壁画联:鸢飞鱼跃世,雪花冬风天。琴棋书画好,竹梅菊梅香。

东戏楼门、屏联

东戏楼门、屏联:栽治乱知兴衰遥想昔日事业蒙创鸟章而开化方汤历XXX。寓褒贬别善恶试看当局妆演非易结绳以为书XXXXXXXX。鸢飞风舞钟毓龙阳杰灵,画栋雕梁响遇洛阴云雨。飞凤家

西戏楼门、屏联

西戏楼门、屏联:闻弦歌之声郁郁荡荡借衣冠描出四室偈教,见羽族之美济济跄跄因干戈XXXXXXXXXX。下里巴人四目顾视,阳春白雪六书衍传。衍神楼
匾额

1、先天开物

白水县:执事寺楚南、刘宏楚(清嘉庆九年)

2、四目经天

东丰乐:种德潮①(清光绪三十四年清明)

3、万世文宗

阳武村群众叩(民国六年)

4、道启尼山

华山道人叩(民国六年三月)

5、文明启我

陕西陆军第三混成团步兵第二营营长王永镇(民国六年三月谷旦)

6、佑我文明

陕北游击军第四营营长郑应江(民国九年三月)

7、佑我孔明

澄城县西北区保卫团连长孙百林(民国十四年)

仓颉庙[陕西]

8、彩榆蒙福

白水县第四区保卫团长本社弟子任建文、陈玉江、郭生合(韩亚选书于民国十四年三月)

9、文化之祖

白水县第四区保卫团长李仲菲、朱新三

武庄甲团长张汇川

郭家山甲团长吴宽容、王子宜

北鹿角甲团长彦明

白水县第四区区绅赵子建、靳子和、魏俊天、种振启

白水县第四区职员种云峰、史彦朝、王杰生、王英俊

十六乡乡长

最后三社会首丁奉级(于佑任书于民国二十二年月日)

10、恩同再造

赵子建②(高俊峰书于民国二十四年)

11、庶黎考祥

陈增寿、陈金林(王炳耀书于民国三十三年)

12、业绩不朽

孙义元、孙满元、孙振元、孙天元(王子洲书于一九五0年)

13、技术克功

韩积贤(王子洲书于一九五0年)

14、文圣先祖

谢德萍(谢德萍书于二000年谷雨)

注:

1、种德潮,白水县东丰乐村人,即后文中种云峰之父。

2、赵子建(1889年4月20日-1949年6月2日),生前曾募资修建澄城西河石桥、澄白洛河三眼石桥、纵目高小、仓颉庙,保存前秦《光武将军碑》。其后世子弟赵雨中传云,民国23年,赵子建被匪追至仓颉庙中,因攀柏潜身而脱险,故悬匾以谢仓颉“再造”之恩。

壁画

《知足常乐图》

仓颉庙壁画十分珍贵,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择其要者而言,大体可分为黄帝功德、仓颉政绩、神话故事、白水盛景以及名人诗赋等五个部分。壁画风格多样,有水墨画,也有水彩画;有人物画,也有山水画。而且后两者往往是互相掺混和彼此糅杂的。特别是寝殿后面墙壁上,保存有17幅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细腻的珍贵壁画。壁画大都同黄帝和仓颉有关,虽然创作年代不祥,但内容积极,人物栩栩如生,意境优美,每幅壁画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传说,艺术价值极高。其中的《擒蚩尤》画的是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西陵制衣》画的是黄帝元妃西陵氏缧祖教人们织锦制衣的故事;《黄帝赐衣》画的是黄帝给百姓赐送衣服的故事;《天雨粟》画的是上天被仓颉造字所感动而降“谷子雨”的故事;《石楼造字》画的是仓颉造字的情景。看着那场面恢弘、人物众多的壁画,人们会自然遥想黄帝当年统率大军打败榆网、降服炎帝、擒杀蚩尤、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主国家的丰功;观赏那风景秀丽、氛围祥和的《百鸟朝凤》、《西陵制衣》、《黄帝赐衣》、《隶首造律品》、《权衡度量》等壁画,人们会自然追忆到黄帝当年率领部从设姓氏、造文字、作甲子、立历法、创算数、为音律以及揖舟驯马、养蚕、制衣等开创华夏文明、创造神州文化的伟绩。这些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报厅西侧墙上的长条形壁画为《知足常乐图》,是仓颉庙壁画中的精髓。为首者是高官坐着轿子,其次是小官骑着马,再次是有钱人骑着驴,然后是挑着担子做生意的,再然后是推着小车下苦力的,最后坐在地上的是衣衫破烂的乞丐,可谓是三六九等,生活各自不同。

中间那个骑驴的有钱人回头频频张望,他似乎在想:“别人骑马我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这幅壁画叫做《知足常乐图》。再看到位于最后衣衫破烂的乞丐,其实他不但是乞丐,还身有残疾,他的双腿无法站立,但他并不灰心,依然艰难地用手拄着前行,因为在他身后还有一座坟墓,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最后那座凄凉的坟墓也似乎在告诫人类:纵使生前繁华似锦,到最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掩枯骨罢了。

红色文化

白水仓颉庙不仅是全国同类建筑中唯一的国保单位,也是唯一兼具红色文化意义的单位,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就位于仓颉庙内。

1948年冬,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在白水整训干部,部队驻扎史官镇,指挥部设在仓颉庙,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期间炊事班战士取干柴时,将庙中“二龙戏珠柏”中间的树头“珠子”锯掉,彭总知道后,非常生气,在庙内举行的军民联欢会上严厉批评了这个士兵,并亲笔题写了仓颉庙古柏保护令。

手令全文如下:

“仓颉庙是国家文物。凡我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的全体指战员,均须切实保护文物古迹,严格禁止攀折树木,不得随意破坏。切切此令。”

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

1948年□月□日”

此事虽已过了半个世纪,但至今在白水人民中传为美谈。

注:

彭德怀同志在《彭德怀自述》一书中说:“为了筹粮和休整,又回到白水地区,在蒲城县以北歼灭由韩城南退的一个师。我一野全部即分布在黄龙山区、韩城、中部、宜君、同官、耀县、白水、蒲城广大地区做群众工作。一九四八年冬也就是在这个地区过年的。”

赞颂诗句

仓颉庙八大奇妙景观,又名仓圣庙八奇。描述其情状的顺口溜广传民间,妇孺皆知。

仓颉墓

大头娃跟人转匝匝,

干喜鹊迎客翘尾巴,

扁枝柏扁枝扁身扁杈杈,

柏抱槐死合不离抱疙瘩,

转枝柏预知旱涝巧捎话,

蒿木担子四丈八,

再生柏复活更萧飒,

手植柏头在云里插。

古柏文化

庙院内古柏参天,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10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牧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17米,树围7.25米。冢上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蔚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帝陵、曲阜孔庙古柏群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而平均树龄居三大古柏群之首。白水仓颉庙八大奇观中就有六个与柏树有关:“干喜鹊迎客翘尾巴”,“扁枝柏扁枝扁身扁杈杈”,“柏抱槐死活不离抱疙瘩”,“转枝柏预知巧捎话”,“再生柏复活更潇洒”,“手植柏头在云里插”。

文物保护

1962年11月2日,白水县人民委员会批准仓颉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庙[陕西]

庙内原有石碑多通,“文革”罹难,多被毁坏。今陈于前殿劫后幸存者15通,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1971年移于西安碑林展出。原庙内悬匾一幅,书“文化之祖”,乃于右任先生所赠,“文化大革命”中丢失,迄今无着落。

寝殿原有仓颉塑像,泥胎粉身,丰满健美,四目灵光,神彩飘逸,具有唐代风韵。殿外有杜康、雷祥、蔡伦泥胎塑像各一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文革中悉毁。

1992年04月,仓颉庙被定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仓颉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馆藏文物

截至2019年,白水仓颉庙博物馆藏品数量16件(套)。[1]

后世纪念

仓圣庙会

每年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黄龙山下洛河水北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接着谷雨的到来,因为谷雨节是仓颉庙会的起会时间。

旧时庙会有乡民自组的十大社管理庙会事宜,谷雨当日,庙会正式开始,天放亮后执事队进庙。古老的三眼枪在先,鸣枪开道;10面龙凤旗和12面五彩旗紧随;8面开道锣和一副“迥避”、“肃静”牌相跟;接着是成双成对的龙头、金瓜、斧钺、偏戟、云牌、大刀、长矛等各式法器;继而是一把高擎的万民伞;伞后是金顶红罩的仓圣神楼,下有24根护庙棍排列两行;5张楠木桌抬上香器、祭器、香表纸炮和各式供品;十大社社长随后,两班乐户吹吹打打,三眼枪、万字头鞭炮压后,气势庄严、肃穆。

执事队进入山门,三眼枪向东西二戏楼上空开枪,两台大戏同时开演,谓之“迎神戏”。

执事队进入献殿,在法器、乐器、钟鼓及鞭炮声中安主敬神。总会长领十大社社长及社会各界分别将十八罗汉和八仙雕像、供板、供礼献于供桌之上,上香祭酒,三叩九拜,然后百姓致祭。

仓圣庙唱戏,讲究很多。俗语云:“东起西落,先打后接,一本圈三折,一直唱到鸡叫时。”东台先开戏,西台早停戏,谓之“东起西落”。晚上演出,先武再文。每次开戏后,唱一本带三折,此谓“一本圈三折”。天不明开戏,日夜不停,鸡叫时仍在唱,此谓“天明戏”。两台戏对演,以群众多寡判断戏之好坏,谓之“对台戏”。戏唱得好,会长带善男信女,高举红漆木盘,内置大红贺帖,酒肉菜肴,在吹鼓手吹奏声中把盘内东西送上戏台,以示嘉奖;输者则鸣枪警告,换戏再唱。所以剧团演出期间,每次同时化妆两本戏,一本打回,另一本马上开演。戏演到第四天后,吃饭可停戏,演员和观众才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庙会期间摊点林立,每社抽10名青壮年维护治安。庙会结束护送商号返回,以防匪患,败坏庙会声誉。

解放后,谷雨节仓圣庙会一度中断。20世纪90年代初仓颉庙被定为省级文物单位,在各方人士的呼吁下恢复了文革期间中断的“谷雨庙会”,承办方由民间十大社改为政府文化部门。2001年仓颉庙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录入《中国名胜辞典》,而仓颉的遗德也飘扬过海,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谷雨节仓圣庙会也日益隆重,恢复往昔风采。

民俗纪念

白水人民对仓颉的信仰,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仓颉庙[陕西]

敬惜字纸。

在老人心目中,字纸是带有仓颉圣灵的神物,再小的字纸也要收藏起来。等积累多了,于晴天无风之日,净手洁面,取出携到荒郊野外,焚香叩头,点火化焚,用净物将纸灰包裹埋于地下,或弃河中,名为“清水祭”,取意万古长流。敬惜字纸对学生要求更严,学生于每早上学前必要洗净手脸,脏手不能摸书提笔。推及学校,每校都有化纸炉,纸灰必埋于净土之中。

入学拜圣。

在白水,孩子到了上学念书的年龄,父母给孩子洗净手脸,穿上新衣,持香纸贡物,到仓颉庙内给仓圣烧香,祈求仓圣保佑,让孩子读书长进,步步高升。之后带孩子到寝殿东廊,抱孩子用手抚摸仓圣碑。据说这样日后便能心能手巧,读书时过目不忘,写的字龙飞凤舞。读书人不论何时进庙,都要到碑上磨一磨手。仓圣碑于1971年运往西安碑林,光滑的顶端即是白水人手磨的结果。

枕书辟邪。

字能辟邪除病,这是过去白水人的普遍说法。认为谁要中了邪魔,就让枕书睡觉,说是邪魔害怕字书,用以驱除,病就会好。推而广之,枕头上绣字,就成了一种风俗。尤其是结婚用的枕头,字绣得如何,成了人们对新媳妇手艺品评的一个内容。如今年轻人虽不信枕书辟邪之说,却对枕头上的绣字仍很讲究。

仓颉庙[陕西]

写字治病。

仓圣庙内有两棵古柏,从仓颉座像向外看,好象两个卫士,左叫“青龙柏”右叫“白虎柏”。据说这青龙白虎,忠于职守,曾杀败过无数邪魔的来犯。因此,附近的人们一旦身上起了“风疹”或者患了什么病,就在前心写上“青龙”,后心写上“白虎”,借此除邪治病。此习流传陕西各地,至今仍广泛流传。

饮食习俗。

白水人早晚喜欢喝红豆稀饭,认为这种习惯来源于仓颉。据说仓颉特别爱喝这种稀饭,他在深沟造字时,母亲早晚给他送这种饭。有一次,他正在吃饭时猛然想起一个字的造法,想着想着,竟把吃饭忘了,饭洒了一地。红豆落地后,变成了红色礓石。名叫红豆礓。这就是白水洛河以北仓颉家乡和仓圣庙附近为什么会有红色礓石的来历,也是白水人对吃红豆稀饭的一种解释。

儿童礼俗。

仓圣庙内的仓颉塑像,泥胎粉身,面丰体大,四木灵光,慈善祥和,身着百样树叶缀成的衣裳,古朴典雅,乡民谓为“百叶衣”。见衣思古,缅怀仓圣当年创业的艰难。村妇仿此,生下孩子,向百家求碎布,连缀缝成“百家衣”,等孩子百天穿在身上,以示仓颉遗风。祈求仓圣保佑,长大成器,为百家办事出力。

旅游信息

交通:

西安至白水长途车,转乘白水县城乘开往史官镇的中巴车,在史官中学下车可达景区

疫情影响

2021年1月14日,白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暂停开放景区及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的通知》,仓颉庙在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