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仇兆鳌 《杜诗详注》:(首段)此言其才品不凡。疏于作尉而长于立朝,正见大受不可小知。

(中段)此言其功在社稷。赵次公曰:代公定策,在睿宗先天二年,去中宗神龙改元,凡八年。今诗云:“定策神龙后。”盖太平擅宠,始中宗朝,则祸胎在神龙而下也。俄顷二句,谓太平既诛,则尊位有归,亲传不失,所以成睿宗付托之意。

(末段)此经过故宅,以吊古意收。吴论:前作先故宅而后拾遗,此作先代公而后故宅,各见作法。此章三段备八句。

黄鹤注:郭公,魏州贵乡人,宅在京师宣阳里。今云故宅,当是尉通泉时所居。此自射洪之通泉时作。钱笺:张说撰行状云: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十六人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业。十八擢进士第,其年判入高等。请外官,授梓州通泉尉。落拓不拘小节,常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语至夜,甚奇之。问蜀川之迹,对而不隐。令录旧文,乃上《古剑歌》,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先天二年,知政事。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争不受诏。乃举兵诛怀贞等,宫城大乱,睿宗步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恃。睿宗闻东官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下诏封代国公。

名家点评

《杜臆》:

“俄顷辨尊亲”,旧注已明。所难在“俄顷”,故申说云:“壮公临事断。”以大节取人,不浮不蔓。

《杜诗详注》:

“俄顷辨尊亲”,推其决几之明;“壮公临事断”,服其应变之敏。二语能写出英雄手段。……杜诗论人,必具特识,推此可见。

《义门读书记》:

结句以郭诗“沉埋无用”自况也。

《读杜心解》:

纯是论断体,笔笔坚卓。

《杜诗镜铨》:

邵云:语有斤两(“俄顷”二句下)。过故宅只一点(“我行”二句下)。[1][2]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过郭代公故宅(唐·杜甫) · 搜韵网[引用日期2015-04-26][2] 过郭代公故宅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