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归义军,是唐宣宗时沙州汉族人民在张议潮领导下驱逐吐蕃,重归唐朝建立的军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西北边防军大部分东撤,国势强盛的吐蕃乘虚而入,攻占唐河西各州,沙州地区的汉人不堪残暴统治,盼望唐军早日收复。

中文名

沙州归义军

成立时间

唐宣宗时

建立目的

驱逐吐蕃,重归唐朝建立

领导人

张议潮

基本介绍

沙州人张议潮利用这一条件交结豪杰,策划归唐。大中四年(850)张议潮乘吐蕃内乱,领导沙州各族人民起义,“唐人皆应之”,吐蕃守将惊惧逃走。张议潮接管州事后,奉表通告唐朝,并乘胜发兵,略定周围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之地。大中五年春,唐朝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同年冬,献河西十一州图籍,唐置归义军于沙州,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咸通二年(861)张议潮又收复凉州,辖境愈广。沙州政权一直存在到北宋景祐二年(1035),为西夏所并。

历史记载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宋仁宗景三年(1036)的沙州地方政权。沙州即自汉至隋的煌郡,唐初改名为沙州,下辖煌﹑寿昌二县,州治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

沙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口。唐在沙州城内驻有豆卢军四千三百人,隶属于河西节度使(驻凉州)。

安史之乱时,唐朝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陇右﹑河西,约在广德二年(764)或稍后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大历元年(766)又陷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唐移河西节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内地的交通被阻绝,但沙州人民仍坚守其地,直到德宗贞元三年(787)才投降。从此沙州被吐蕃贵族统治六十余年。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汉族人民趁吐蕃势力衰弱时,在张议潮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赶走吐蕃镇将,并遣使取道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东南缘)上表唐朝,报告沙州的归复。接着,张议潮又遣兄张议潭携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咸通初议潮又收复凉州,八年(867),议潮入朝长安,其侄淮深代行节度使事。僖宗(873~888年在位)后,沙州归义军所辖唯瓜﹑沙二州。

唐亡时,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见中原各地节度使纷纷自立为王,也自称“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数年后,曹氏代替张氏掌握沙州地方政权,废“金山国”,仍称归义军节度使,向五代﹑北宋诸政权奉表入贡。至宋景三年(一说景二年)亡于西夏。

沙州归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