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汉指的是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的历史事件。西汉自汉武帝以后,皆以外戚辅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辅佐了四个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为凭借,最初装出恭谨勤劳的样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后来他广结名士和将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来投奔他的,不论地方远近,出身贵贱,他一概收用,让他们做官。为了收买人心,他把从自己封邑里收来的钱和粮,都拿出来赠送给宾客,而自己家里却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赞王莽。汉哀帝死后,王莽官居大司马,以太后名义执掌军政大权,立汉平帝,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做皇后,渐渐在朝中大权独揽。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汉平帝死后,王莽指使同党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书,要求让他代天子临朝。王政君无奈,只好顺从这一要求,由王莽摄政,称为“摄皇帝”。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中文名

王莽篡汉

时间

西汉末年

主要人物

王莽

结果

饥民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

过程

篡汉自立、新朝政策

背景

1467次播放04:01揭秘,王莽为何能顺利篡位,西汉末年原来如此黑暗

自汉武帝以后,朝政为外戚王氏一门所把持,王莽藉其叔伯之馀荫及王太后之信任,得以独揽大权。王氏子弟大多骄奢淫逸,独王莽为人恭俭,雅好儒术,礼贤下士,故声誉日隆。汉平帝在位时,王莽推行惠政以笼络人心:如大封宗室、功臣后裔,捐私产以救济贫民,扩充京师太学,增加五经博士名额,於郡国县邑广置学校等。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纂汉正是适应了当时整个社会的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王莽利用”汉德已衰,新圣将兴“之说,假托符命以新圣人自居,取得国人之拥护。[1]

起因

王莽影视形象

公元前22年,王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王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而王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王莽时年三十八岁。王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病死,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王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自己在河南的属地新野,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杀偿命,王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2]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2年,王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王莽四十五岁,一夜之间,王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来年太皇太后赐给王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1年。王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王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王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2]

7654次播放16:09王莽的权力之路,这个被称为“穿越皇帝”的人是怎么一步步篡汉的

过程

篡汉自立75万次播放01:51西汉和东汉时期间的王莽篡汉

公元5年(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在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平帝却死了。皇太子孺子婴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临朝听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第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王莽,声势浩大,王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王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王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新“,王莽年五十四岁。至此,西汉灭亡,王莽达到了他的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2]

新朝政策

王莽

王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是百姓未受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王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2]

战术阶段

第一件事

快刀斩乱麻之势斩杀了汉哀帝的男宠董贤,从而把朝中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

第二件事

拥立一个人。王莽拥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为新天子,这便是汉平帝。有了这个傀儡皇帝的存在,王莽显得更加位高权重,得到朝野的拥戴。

第三件事

糊弄一个人。为了讨好王太后,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主动交权,王莽对太皇太后极其恭顺小心,无微不至。他见王太后久居深宫,厌倦宫廷的单调生活,不时怂恿她出巡四郊,慰问孤儿寡妇。他还封给王太后的姐妹爵位,把最好的来邑分给她们。同时,他又要了一个花招,让公卿大臣联名上奏,说太皇太后年高体弱,不宜继续参与政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应该管。于是,王政君只得把全部大权都交给了王莽。

第四件事

培养一个班底。王莽拔擢附顺者,诛灭忤恨者。他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朝廷各个要害位置和部门,整个朝中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同时,他诛灭怨恨他的人,甚至连主太后的叔父王立也不放过,将其逼至告老回乡才善罢甘休。与此同时,王莽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不断强化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他主动巴结当时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利用孔光上奏的影响力替自己排除异包。就这样,王莽逐渐培植了自己的党羽,其堂弟王舜、王邑为腹心,自己的亲信甄丰、甄邯主管纠察弹劾,平晏管理机事要务,王家班底初具规模。重回权力巅峰,王莽吸取了第一次从顶峰掉落到谷底的教训,眼界放得更宽,野心也日益膨胀。他向着取代汉朝发起了最后五步走。[3]

第一步走:犹抱琵琶半遮面。

元始一年(公元1年),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向天子进献一只白野鸡、两只黑野鸡。王莽向太皇太后报告此事,建议她下诏,用白野鸡祭献宗庙。群臣都大肆歌颂王莽的功德,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一样,使周成主获得白野鸡,此乃祥瑞。姬旦被称为“周公”,王莽也应该被赐号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采邑人户,与公爵爵位相称,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于是,太皇太后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这中间的曲折过程也让人喷饭。开始的时候王莽坚决推辞不受,要求封赏其他几个大臣。太皇太后再坚持,王莽又四次上书坚持推让,还称病不上朝以表示决心。于是太皇太后再下诏,任命大司马、新都侯王莽为太傅,主管四辅事务,称“安汉公”。这时,王莽才“惶恐不已”,赶紧起来接受封号。

第二步走:成为根正苗红的外戚。

王莽是在王氏外戚集团专权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最清楚自己的权力与自己的皇后姑母王政君的关系。因此,对汉平帝刘衎选皇后一事,他必须全力干预。公元2年,王莽决定让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做十一岁的汉平帝的皇后,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禄位和权力。狡猾的他一边向皇帝提了一个建议——进行一次大规模选秀,优中择优,挑选合适的女子做皇后;另一边堂而皇之地向自己的姑母太皇太后上了一篇奏章,说现在应依五经经义定出选取皇后的标准和礼仪,在圣帝、明王、周公、孔子、列侯等在长安的后代中,选取符合条件的淑女做皇后。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选后活动就在京都开始了。在主管官员呈上的名单中,王氏家族的女子大有人在。王莽恐怕王氏其他人的女儿会与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上书说:“我本身没有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才能又为下等,她不适宜与众女子一起被挑选。太皇太后以为他谋国至诚,就下诏说:“王氏家族的女子,是我娘家人,就不要参加挑选了。”靠太皇太后摆平了王氏家族的“情敌”后,王莽暗地里马上又唆使其爪牙上书。于是,儒生更民纷纷上书道:“安汉公功勋盛大,如此辉煌,如今应当立他的女儿为皇后!”接下来,王莽再派遣长史及以下官员,分别去劝说阻止公卿及诸生的请愿,然而上书请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太皇太后不得已,只好听从公卿的意见,挑选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又为自己辩白说:“应该广选众女。”公卿争辩说:“再选取其他女子,就会出现两个正统,不妥当。”王莽只好说:“那就请大家察看我的女儿吧。”结果当然毫无悬念,王莽的女儿在众花魁中成功突围,当选皇后。

第三步走:大义灭亲。

王莽的女儿成为皇后后,权势越来越膨胀,野心也越来越大,生怕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力。为了吸取哀帝时丁、傅外戚掌权的教训,他勒令平帝的母亲卫姬、帝舅卫宝、卫玄留在原中山封地,不准到原.王莽对平帝的亲属如此冷酷绝情,不仅遭到一些臣僚暗中反对,就连他的儿子王宇也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因怕平帝长大后怨恨王莽,危及王氏宗族,王宇于是派人偷偷送信给平帝的舅舅卫宝,示意让平帝母亲上书求入京师。但是,这封上书被王莽拿到后,便没了下文。王宇见此法不通,便与他的老师吴章、妻兄吕宽密谋新途。吴章认为,王莽固执己见,从来不肯听逆耳之言,直接提出让卫姬入京他不会答应。但是,王莽迷信鬼神,可以造出异象使他惊惧,然后由吴章出面以推演灾异的名义委婉地劝说他容许平帝母亲及外戚入京。为了制造异象,他们决定让吕宽在夜间把猪血洒在王莽宅第的大门上。谁知吕宽办事不密,被守门者发觉。王莽知悉全部情况后,暴跳如雷。他毅然将吕宽、儿子王宇及其妻和平帝外戚卫氏一并诛杀。接下来,他还穷追吕宽一案,从中央到地方,凡王莽认为异已者,一律指为吕宽党羽逮捕治罪。连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刘立、红阳侯王立以及平阿侯王仁,也都被胁迫自杀。牵连被处死者达数百人。全国震惊。

第四步走:用石头“砸”出帝位。

有了这些无上的荣耀,王莽已经处于权力的顶峰,无须再耗费大量精力做好人了,接下来,王莽的称帝之路走得很轻松。与王莽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相比,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刘衎非但没有半点生机,而且还病了。对此,王莽马上来看望自己最“心爱”的女婿,并且送给他一件极为特殊的礼物——千年人参酒。王莽没有这么好的心思。但是,此时的汉平帝是人在皇宫身不由己,只能喝下王莽的“美酒”。果然,他双眼一闭不睁,一辈子也就到此为止了。王莽毒死汉平帝之后,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马上又开始了掩耳盗铃的作秀表演——哭。为了演得逼真,他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痛不欲生。这时,王莽离用尽心机把自己的女儿扶正为皇后只过了两年的时间。为了权力的需要,他哪里管自己女儿的幸福,让她年纪轻轻就守寡。原本充满温度的亲情,在卑劣的权欲心支配下,显得支离破碎和不堪一击。作秀的功夫过后是实功——寻找新皇帝。为此,王莽走的还是传统的老路线,立小皇帝作为自己登位的过渡。不过,平帝死后,元帝以下都已绝嗣。宣帝曾孙中有五个王、四十八个侯。依兄终弟及的古例,是可以从中选取皇位继承人的,但他们的年纪都比较大。王莽怕立新君后不易驾驭,就以“兄弟不得相为后”为借口拒绝。最后,他在汉宣帝玄孙中选了一个年纪只有两岁的广戚侯儿子为帝位继承人,自己摄政,并逼太皇太后向全国下达诏令:“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

为了权力的需要,再接下来,王莽整了个“王氏制造版”符命。符命就是一些神秘物体,上面刻着上天的旨意。它成本低廉,但威力巨大,自古以来,每逢乱世这玩意儿就蜂拥而出。于是,武功县人疏浚水井时“意外”挖得一块白石头,上头是圆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红文字写在石头上,文字是“告安汉公王莽为皇帝”。王莽让各大臣把这件事上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不同意,但是为时已晚,因为王莽的势力其实已经超过了皇族。于是,她下诏书让王莽当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的意思。就这样,一块石头让王莽拿到了当皇帝的实权。

第五步走:原形毕露。

但是,做了代理皇帝的王莽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正式登基了。广饶侯奏报齐郡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奏报巴郡发现一头石牛,太保奏报扶风雍县发现仙石。一时间,各地的投机分子开始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符命。梓潼县人哀章制造了一只铜柜,做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所谓某,就是高皇帝的名字。那策书说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应遵照天意行事。这个铜柜最终自然也到了王莽手中。王莽就拿这个柜子说事,让王舜直截了当地去告诉王政君,自己要当真皇帝,让她交出玉玺。王政君明白王莽的真意后,指着王舜的鼻子怒骂道:“你们蒙受汉家厚恩,富贵累世,不思图报。反乘人之危,抢夺汉家江山,毫无情义可言。像你们这种人死了连猪狗都弃之不食!他既然自立为新皇帝,就该另制新玺,何必用此亡国不祥之物!我是汉家的一个老寡妇,垂死之人,死了也同这块玉玺一起埋葬!”

王政君一边哭,一边骂,左右侍从的宫人也都流下了眼泪。王舜跪在地上,又愧又难受。他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来对太皇太后说:“臣也无话可说。只是如今新皇帝一定要这块玉玺,太后怎么可能保得住呢?”王政君心想,王舜这话说得倒也中肯,王莽是不会甘心的。她怕受到更大的胁迫,只得取出玉玺,恨恨地摔在地上,骂道:“我是将死的人了,知道你们兄弟一定会被灭族的!”但什么都阻挡不住王莽了。公元8年,王莽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到此为止,王莽的皇帝梦终于实现。王莽篡汉如今在我等看来不过是一个故事,当放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步步惊心,随时都可能脑袋。不是有大智大勇之人,干不了这事。当然,这事也不是什么光彩之事,于“忠”来说,后人皆骂,于“义”来说,更是为后人所不耻的吧。[3]

结果

王莽篡汉自立为皇帝后,为了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先后颁发了一系列诏令,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着手进行改制,这在历史上叫做“王莽改制”。这些改革,有些措施触到了当时社会重大问题,但并没有起到维护王莽政权的作用,相反,改制或多或少触及了大地主商人的利益,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制度本身的弊病,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因此很快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公元17年(天凤四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代粮充饥,无效。饥民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在公元23年,绿林军一支劲旅起事军攻入长安,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掉王莽的头颅,悬挂在城市之中。[2]

评价

王莽篡汉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的,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篡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但是,王莽篡汉以后的改革思想和谋求私利的野心常常结合在一起,使改革的内容十分混乱,其结果是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导致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