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局部浅海海岸流动的洋流叫沿岸流。包括由于风力作用或河流入海作用,形成沿着局部海岸流动的洋流,以及在海岸带由于波浪作用形成近岸流系。另外,沿着海岸运动的水流也成为沿岸流。

沿岸流简介

中国近海有黄海沿岸流、东海沿岸流和南海沿岸流,它们是由河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且具有淡水性质的低盐水流。

沿岸流的成因

沿岸流是大体与岸线走势相平行的定向流。它的成因比较复杂,一与盛行风有关,二与风浪的折射有关,三与河流携入悬浮物质或海水冲淡有关,产生不同密度的水团。中国沿海有冬季向南为主的黄海沿岸流、东海沿岸流、南海东北季风漂流,夏季向北为主的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东海沿岸流,以及仍然向南的黄海沿岸流。西南季风漂流使得流系得以稳定增强。

中国沿岸流

沿岸流系统

沿岸河流入海,大陆淡水在沿岸浅水区域与外海水混合后形成一股明显的沿岸流。沿岸流系通常具有低温、低盐的性质,并与外海进入的暖流系统构成中国海的海洋环流。

渤海沿岸流

起源于渤海湾海河口一带,黄海暖流自渤海海峡北部进入以后直流渤海湾北部,与这里入海的淡水汇合后,沿岸南下至黄河口,与黄河水聚合形成一股盐度极低的海流。自渤海海峡南部水道流出渤海,并继续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抵达成山头。其中一部分绕过成山头流入南黄海,与黄海暖流转向苏北沿岸的分支汇合,通常可到达北纬30度附近,上述沿岸流与黄海暖流构成了东海北部的环流系统。

苏北沿岸流

起源于海州湾的苏北沿岸水区,有淮河水流入。黄海暖流的分支在海州湾外海与其混合,约沿30米等深线至长江口浅滩后,就离开海岸,越过长江口浅滩,向东南流去,与北上的黑潮在闽浙外海的分支,台湾暖流相汇合,然后逐渐变性与黄海暖流混合而消失。

闽浙沿岸流

起源于杭州湾,由长江和钱塘江的径流汇集而成,穿过舟山群岛,靠近沿岸浅水区域向南流动。由于闽浙沿岸浅水区域狭窄,海底坡度较大,所以沿岸流的范围较狭窄,通常在离岸30-40海里范围内。冬季,强劲的冬季季风吹刮,沿岸流的流动势力较强,可以沿岸出台湾海峡入南海。夏季,这支沿岸流似乎不存在。南海位于热带季风区,夏季盛开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方向与海区长轴一致,有利于稳定流系的发展。南海表面环流的方向和强度随季风而变,表现为季风漂流的性质。冬季东北季风的作用,沿岸流自东北向西南流动,与南海暖流构成南海反时针方向的环流。夏季西南季风的作用,南海暖流与沿岸流汇合,自西南向东北流动。

南海暖流

终年存在于外海,强盛时出现在中近海区。冬季,一部分黑潮水经巴士海峡左旋进入南海北部,与沿岸水汇合,由东北向西南流动,并与沙捞越海岸逆风而上的南海暖流,构成南海冬季反时针方向的环流。夏季南海盛行西南季风,有利于南海暖流深入浅海区的流动,连同大部分沿岸流,由西南向东北流动,北上经台湾海峡流入东海。一部分南海暖流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流经巴士海峡,汇入黑潮主流。

南海冷水

是底层高盐冷水,在本海区的主要流动形式是沿着海底,向岸延伸,或在中近海区附近作补偿式的上升运动。夏季主要作为沿岸海水离岸流失的补偿作用。对于广东省沿岸起重大影响的沿岸流系共有三个:粤东、珠江、粤西沿岸流。

粤东沿岸流

10月开始,在海区东北方向,随着秋季形成的东北季风海流,向西南流入粤东近海区。冬季开始,和珠江沿岸流汇合,继续向西流去。是一支紧靠海岸,南北水平范围狭窄,东西水平范围较长的流系。它和季风的存在和转换是密切相关的。秋末形成,冬季势力最盛。

珠江沿岸流

主要是珠江径流入海形成,是南海区沿岸流系中势力最强的流系。珠江沿岸流流动方向有三个:①西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径流入海向西流动。冬季,东北季风盛行,珠江沿岸流全部向西流动,厚度增大,紧贴海岸流动,并与粤西沿岸流汇合;②南支,5~9月,由于径流强盛,随着本身的动力向南冲溢,形成向南流动;③东支,主要出现在夏季6-8月,6-7月最为显著,由于西南季风盛行,相应地引起东向的流动,西南季风过后,东支随即消失。珠江沿岸流势力在夏季最盛,冬季最弱,与粤东沿岸流恰好相反。

粤西沿岸流

主要流动方向有两个:①粤西近海区形成一个三面环陆的内海,径流向外冲溢,顺岸向南流动;②向东流动,主要出现在夏季秋初,此时为西南季风盛行时期及季风转换初期,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