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十一圣人指:道圣老子、至圣孔子、亚圣孟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药圣李时珍、茶圣陆羽。

十圣人,有四种说法。伊斯兰教十圣人、中国文化十圣人、中国历史十圣人和中国神话十圣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十个人。伊斯兰教十圣人通常指: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脱勒哈、祖白尔、阿布杜·拉赫曼·本·奥夫、赛尔德·本·艾比·瓦嘎斯、赛义德·本·栽德、阿布·俄拜德。

中文名

十圣人

外文名

al-’Asharahal-Mubashsharah

类型

生活词汇

包括说法

伊斯兰教,中国圣人等

拼音

shi sheng ren

中国文化圣人

道圣老子

老子:李姓,以树为姓,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道祖,世界文化名人。

至圣孔子

孔子像

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人。家中排行第二。是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亚圣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 称为“孔孟”。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诗圣杜甫

杜甫像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 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词圣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文叙)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政治倾向上,苏轼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因其书法方面成就极大,故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也有学者认为是蔡京)并称“宋四家"。苏轼提携的后人,著名的有“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文圣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 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诗歌《踏莎行》。并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集名。北宋欧阳修作。三卷。南宋罗泌编次。收入《欧阳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单行本。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改题《六一词》,仅一卷,据前本而有所删节。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编》六卷,多有《近体乐府》未收之词。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记》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 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画圣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 局部

吴道子被玄宗赐名道玄。是中国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约生 于唐高宗朝(约685年左右),卒于唐肃宗朝(约758年左右)。少孤,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曾在韦嗣立幕中当大吏,做过兖州暇丘(今山东兖州)县尉。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开元年间,玄宗知其名,召入宫中,让其教内 宫子弟学画,因封内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宁王学画,遂晋升为宁王友,从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为“吴道真君”、“吴真人”。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一代宗师,千古流传。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故里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像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

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 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茶圣陆羽

陆羽《茶经》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 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中国历史圣人

另一说法,十圣人,指我国历史上的“十圣”。与中国文化十圣人有相通之处,但也略有不同。

酒圣:杜康

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

司马迁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

张旭

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

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

关羽

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

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

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

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

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伊斯兰教

简介

阿拉伯文al-’Asharahal-Mubashsharah

伊斯兰教传说中被应许在世界末日前直接进入天园的十位圣门弟子。通常指:阿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脱勒哈、祖白尔、阿布杜·拉赫曼·本·奥夫(‘Abd al-Rahman b.‘Awf,约577—652)、赛尔德·本·艾比·瓦嘎斯、赛义德·本·栽德(Sayyid b. Zayd,约592—671)、阿布·俄拜德。他们都是穆罕默德最著名的伙伴。有的则把穆罕默德列为十圣人之首,而不列阿布·俄拜德。亦作“十大撒哈比”。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伊斯兰教十圣人中的 四大贤配。

阿布 伯克尔

阿布·伯克尔清真大寺

阿布·伯克尔(Abu Bakr al-Siddiq,573~634))伊斯兰教史上的 第一任正统哈里发,阿依莎(穆罕默德之妻)之父。与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并称为穆罕默德的四大贤配。本名阿卜杜拉·本·奥斯曼·本·阿米尔(意为天房之仆)。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台姆(Taym)家族。麦加富有的布匹商。阅历丰富,刚直善良,谦恭持重,颇有威望。穆罕默德传教后,他首先皈信伊斯兰教,成为先知的得力助手,对先知忠心耿耿,被先知赐以“萨迪克”(忠贞者)称号。

622年,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时,阿布·伯克尔侍奉左右,不畏艰险,后又跟随先知鞍前马后南征北战。为先知开基立业建下奇功,因而被认为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先知曾说:“在我的朋友们中,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得力。(忠实的奴仆)”

阿布·伯克尔执政期间,主持了《古兰经》的首次汇集工作。任职的第二年,在叶麻麦平叛战争中数十名能背诵《古兰经》的圣门弟子阵亡,他采纳欧麦尔关于收集汇编《古兰经》的建议,责成栽德·本·萨比特为首,伍百耶、阿里、奥斯曼等人协助,将当时流传的《古兰经》的零星散片收集整理完毕。艾布·伯克尔主持汇编的《古兰经》,史称“穆斯哈福”本。此本由他收藏,为尔后《古兰经》(蓝色兰花...)的保存整理和统一定本奠定了基础。生前还传有部分圣训。634年因病在麦地那逝世。葬于“先知清真寺”内穆罕默德墓北侧。

欧麦尔

欧麦尔(‘Umar,584~644) 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二任正统哈里发。与艾布·伯克尔、奥斯曼和阿里并称为穆罕默德的四大贤配。亦译“奥马尔”。全名欧麦尔·本·哈塔布·本·努费勒。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阿迪(‘Adiy)家族。为麦加有声望的贵族商人。据阿拉伯史载,欧麦尔精力充沛,才略出众,文武兼备,能言善辩,虔诚公正,生活简朴。

欧麦尔对

伊斯兰教

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639年主持制定了伊斯兰教历,规定以622年(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麦地那的那年)为伊斯兰教历纪元,并以该年教历的岁首7月16日为教历元年元旦。他派遣伊斯兰教学者到各省区宣传伊斯兰教义,解决有关伊斯兰教的各种问题,聘请伊斯兰学者做顾问,出席有关会议,参与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任命伊斯兰教法学家到大马士革、约旦和埃及担任卡迪(教法官),开穆斯林设立法官职位的先河。他曾下令穆斯林军队所到之处,必须兴建清真寺,并扩建了麦加圣寺,还亲赴耶路撒冷将先知登霄“圣石”,加以清洗。他要求穆斯林要严格遵守教义、教律、制度和禁忌,规定所有穆斯林必须参加星期五的聚礼,下令各地官员监督执行。他以亲自率领群众礼拜来督促穆斯林履行宗教义务。欧麦尔对伊斯兰教立法作了充实和发展。他在处理新的教律问题时,如无《古兰经》和圣训的明文规定可循,便“揆情度理”,对民事、刑罚等根据他自己或教法学家的意见作出决定。后来采用这种立法原则的,被称为“意见派”。对于非穆斯林,特别对“有经人”(指基督、犹太教徒),欧麦尔主张尊重其信仰,按各自的教律行事,不受伊斯兰教律的限制。阿拉伯学者誉他为“立法的栋梁”。644年11月3日,欧麦尔率众举行晨礼时,被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波斯奴隶艾布·鲁厄鲁厄行刺身亡,葬于麦地那“先知清真寺”内的穆罕默德陵墓北侧。

奥斯曼

奥斯曼(577~656)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三代哈里发。麦加贵族和富商。曾以巨大财力支持穆罕默德传教,欧麦尔遇刺后,被推为哈里发,在位期间(644~656),曾明令规定《古兰经》的标准本。征服亚美尼亚和北非,镇压波斯和罗珊等地的反抗,扩大了哈里发国家的版图,656年为反对派所杀。

阿里

阿里(‘A1i,600~661)伊斯兰教史上的第四任正统哈里发。与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和奥斯曼并称为穆罕默德的四大贤配。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全名阿里·本·艾比·塔利卜·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布。出身于麦加古莱什部落哈希姆家族。其父艾布·塔利卜是穆罕默德的伯父,曾抚养和保护过穆罕默德,其母法蒂玛贤惠善良。幼年丧父后由穆罕默德抚养。610年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时,阿里仅有10岁,同赫蒂彻、艾布·伯克尔、栽德等首批信奉伊斯兰教。是艾尔盖姆秘密会的成员之一。

中国神话圣人

指的是功德成圣的神话人物。

分别是 鸿钧老祖、太清(太上道祖)、玉 清(原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女娲、接引、准提,以及三位人皇:天 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