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舟(?-前595年),芈姓,文氏,名无畏,字子舟,因被封于申,以邑为氏,别为申氏,又被称为文之无畏、毋畏、文无畏。楚文王的后代,春秋时期楚国左司马。

人物生平

申舟

(?—前595年),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芈姓,申氏,名

无畏

,字

子舟

。又称

文之无畏

文无畏

。或谓楚文王之后,文氏,食邑在申,故称申舟。前617年,陈共公和郑穆公在息地会见楚穆王。冬季,他们和蔡庄侯一起领兵驻扎在厥貉,准备攻打宋国。宋国司寇华御事亲自迎接楚穆王,慰劳楚军,表示服从。之后楚穆王与宋昭公、郑穆公田猎于孟诸,申舟为左司马,宋昭公率领右边圆阵,郑穆公率领左边圆阵,下令早晨在车上装载取火工具出发。宋昭公未按规定携带取火工具,申舟认为有违司马之命,当即笞击宋公之仆(御戎),并遍示全军。有人责其不应羞辱国君,申舟声称:“我按照司马的职责办事,有什么强横?《诗经》说:‘刚强的东西不吐掉,柔软的东西不吞掉’,又说‘不要放纵狡诈的人,以使放荡的行为得到检点。’这都是在说不避强横。我不敢爱惜生命而放弃职守。”。

前595年,楚庄王派遣申舟出使齐国聘问,要求他不要向宋国借路;同时派公子冯到晋国聘问,也不许他向郑国借路,以此向宋、郑两国挑衅。[1]申舟因孟诸之事时得罪于宋国,自料过宋境而不假道必死无疑,他对楚庄王说:“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郑国明白,宋国糊涂。去晋国的使者没有危险,我却死定了。)”楚庄王则表示如果宋国杀了申舟,就为出兵攻打宋国为其报仇。申舟把儿子申犀引见给楚庄王后离国出使,到达宋国后宋国人不让他继续前进。宋昭公的正卿右师华元认为申舟经过宋国却不请求借路,是把宋国当做楚国边境内的县,如同把宋国当做被灭亡之国;杀了楚国使者必定会遭到楚国攻击,也同样是被灭亡,两者没什么区别。于是就在扬梁之堤杀了申舟。

楚庄王听说申舟死讯后,投袂而起,随从赶到前院才送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送上佩剑,追到蒲胥街市才让楚庄王登上马车,立即于这年秋季九月兴师伐宋,引发了楚围宋商丘之战。晋国因三年之前在邲之战吃了败仗,不敢救援宋国,宋国被逼到互相交换孩子吃,拆开尸骨烧来做饭都不肯屈服。次年五月,楚军准备撤退,申犀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的父亲无畏知道必死也不敢废弃君王的命令,君王却食言了。”楚庄王不能回答,后来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围城办法,宋国无奈屈服。

相关典故

• 宋及楚平

• 郑昭宋聋

• 投袂而起

• 尔虞我诈

相关记载

• 《淮南子·主术训》:“楚庄王伤文无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遂成军宋城之下,权重也。”

• 《吕氏春秋·行论》:“楚庄王使文无畏于齐,过于宋,不先假道。还反,华元言于宋昭公曰:‘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楚之会田也,故鞭君之仆于孟诸。请诛之。’乃杀文无畏于扬梁之堤。庄王方削袂,闻之曰:‘嘻!’投袂而起,履及诸庭,剑及诸门,车及之蒲疏之市,遂舍于郊,兴师围宋九月。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宋公肉袒执牺,委服告病,曰:‘大国若宥图之,唯命是听。’庄王曰:‘情矣宋公之言也。’乃为却四十里,而舍于卢门之阖,所以为成而归也。凡事之本在人主,人主之患,在先事而简人,简人则事穷矣。今人臣死而不当,亲帅士民以讨其故,可谓不简人矣。宋公服以病告而还师,可谓不穷矣。夫舍诸侯于汉阳而饮至者,其以义进退邪?强不足以成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