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杂言古诗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叹

作品评价

《苕溪渔隐丛话》:

《李潮八分小篆歌》云:“苍颉鸟迹既茫昧……书贵瘦硬方通神。”此诗叙书之颠末,可谓详尽,后人笔力岂能到此!而《峄山碑》“枣木传刻”之语,尤为人所取信,往往引以为证。……东坡《墨妙亭》诗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盖东坡学徐浩书,浩书多肉。用笔圆熟,故不取此语。殊不知唐初欧、虞、褚、薛,字皆瘦劲,故子美有“书贵瘦硬”之语,此非独言篆字,盖真字亦皆然也。

《宣和书谱》:

至唐则八分书始盛,其典翌盖类隶而变方,广作波势,不古不严,岂在唐始有之耶?杜甫作《八分歌》,盛称李潮、韩择木、蔡有邻,是皆唐之诸子,而今所存者又皆唐字,则(蔡)希综、蔡琰之论安在哉?

《杜臆》:

“字体变化如浮云”,一语便括全篇。鸟迹变而大小篆,又变而八分,至变时草书,极矣。大小二篆与八分犹未失古意,若草书则非古矣,雄壮何足取!……瘦硬之书,未易形容,故自恨才力之薄,暗相照应,如此作结亦新。

《义门读书记》:

此句中并贯注草书(“字体变化”句下)。结句美潮愈淡愈至,亦变化超脱。

《唐宋诗醇》:

论书皆中肯綮,坡老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特借作跌宕耳,非遂不许其论也。结亦瘦硬无比。

《昭昧詹言》:

分合变化,随手灵机,不似韩欧以下,尺寸可寻。……此与《公孙大娘弟子舞剑》首,皆须熟读,盖其章法之妙,直与史迁之文相抗矣。

《读杜心解》:

篇中述朽学源流,最委悉矣。……斯、邕小篆八分为李潮本派,此属正陪,乃宾中主也。择木、有邻,时代与潮为近,贴身又人一陪。主中又请宾也。然则潮为主中主矣,而着笔反不多,惟以奄有韩、蔡,辈行斯、邕为称许:则仍用借宾定主法,觅其评书之旨,则以“肥”为宾,以“瘦硬为主”。……结以作歌“力薄”自谦,亦是“瘦硬”反面话头。……又是一样借宾定主法。韩、苏之祖。

《杜诗镜铨》:

复用草书作衬,极五花八门之致(“吴郡张颠”二句下)。尾声如歌之有乱,极尽赏叹(“我今衰老”二句下)。

《十八家诗钞》:

张云:酣恣淋漓,跌宕变化,而周规折矩,动合自然。此所以为诗圣。又云:神光离合,真乃挥霍纷纭争变化也。[1][2]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李潮八分小篆歌(唐·杜甫) · 搜韵网[引用日期2015-04-27][2] 李潮八分小篆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3] 邢万军 . 杜甫 他若笔落,便惊风雨 . 哈尔滨 :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9-02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