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先生的言行,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中文名

语录体

代表作品

论语

代表人物

孔子

属性

散文体式

简介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

典范作品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如:《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今事例

特点

1、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们越是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对话语录体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是教育历史上的瑰宝,是永远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而且实际上,正如很多人都赞同的,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这些高深的学者已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他们思维敏捷、文思清晰,于是就能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在“我—你”关系中,“你”告谓“我”,“我”对“你”的告谓作出回答,这就是对话。“你”无处不在,“我”领受“你”的告谓就是在“我”所发生的一切当中,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等,而告谓的符号也就是“我”所发生的一切。对话,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话人生的基本运动是转向他人”,所以,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语句有肯定句也有反问句;在谈话中有一问一答式、一问多答式、亦或是多人谈论式;语气有同辈之间平等的对话、有师生或上下级讯问。总之,“思想不是按其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去表达,而以对话的方式去表达”,在平和的对话或是在激烈的辩论中,诸多的有关教育的问题被讨论着;教育的规律被探寻着;教育的真谛被揭示着;教育的理解被阐发着,留给后人的是先哲们的教育智慧,这些智慧帮助我们将今天的教育走向辉煌。

古今中外,在浩如烟海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作品中,这种用简洁语录体的表达方式写成的著作是很多的,它们也是有着极强生命力的。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金忠明教授在他的《衡山夜话》序言中说的那样:“谈话类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也是经常看到的,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著作,一是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是中国孔子的《论语》,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使大家对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除了这两部著作外,孔子的后继者孟轲和其弟子万章等编成的《孟子》也是采用对话的方式,记述了孟子游说各国的诸侯及有关学术问题的问答与论争,记录了孟子的教育活动和教育主张,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情况。另外,《中说》(即《文中子》)是隋代的杰出教育家王通和他弟子的问答记录,由他的弟子所编辑,采用《论语》体裁,用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王通的思想。这些作品曾经对人类教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也将会一直影响着我们今天的教育发展。

2、对某些事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都具有格言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