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语(Gelao language)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佬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毕节、安顺、遵义等地区和六盘水市,广西隆林和云南麻栗坡等县。使用人口6000多。分稿、阿欧、哈给、多罗 4个方言。仡佬语各方言之间差异较大。

中文名

仡佬语

外文名

Gelao language

使用地区

贵州省中部、西部,云南省东南部马关、麻栗坡等县和广西隆林县的部分乡村中

语族与语系

侗台语系,仡央语族

语言类别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佬语支

使用人口

6000多

地理位置

贵州毕节、安顺、遵义等地区

目前状况

使用中

简介

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约五万四千人,主要居住在贵州省安顺、毕节两个专区。仡佬语居汉藏语系,语族未定。仡佬语的声母分送气与不送气两类;大多数地区有小舌音声母;有的地方有清化鼻音和清化边音;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复辅音声母。韵母一般都有i、e、a、o、u五个单元音,有i、u作为介音和音韵尾的复合元音韵母,声调一般有四至六个。仡佬语清的塞音、塞擦音声母分不送气和送气两套,大多数地区有小舌塞音,有清化的鼻音和边音。有复辅音声母。只有n、□两个韵尾。有4~6个声调。句子的语序是主语在谓语前,宾语在作谓语的动词后。数量词组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之前。数词和量词组合时一般是数词居前。在个别地区数词11~19与量词组合时,个位数居前,量词居中,“十”在后。如“十三个”说成“三个十”。

名词、代名词、形容词、指示词作修饰语时在中心词后。单音节词占多数,合成词除带后加成分的是形容词外,都是名词。有大量的汉语借词。自有一套数词,只有个别数词和黎语同源。中国学者曾认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语族、语支未定。1942年美国学者白保罗认为仡佬语、黎语、拉珈语和越南的拉绨语构成加岱语,这个加岱语与台语、印尼语构成一个语族,属原始南方语系,1975年又改称澳泰语系。中国学者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仡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自成一个语支,称仡佬语支。

特点

仡佬语的词按其结构来说,可以分成单纯词与合成词两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又分单音的与复音的两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的,合成词分两种,一种是由一个基本成分和一个附加成分构成的;另一种是由两个基本成分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事物、新概念,吸收汉语借词已成为仡佬语词汇丰富发展的重要手段。仡佬语的词根据其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指示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十二类。句子从结构看分单句、复句两大类。单句又分简单谓语句和复杂谓语句。复句又分为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从语气看,句子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语音

仡佬语各方言土语语音差别较大,共同特点是韵母系统较简单,塞音韵尾已经消失,元音无长短对立。有声调。一些方言(如贵州省安顺、广西隆林县常么乡么基村)有较多复辅音声母。

分类

根据语音和词汇的差别并参考语法的异同情况,仡佬语可分为四个方言:

稿方言

又称黔中方言,主要分布在靠近贵阳的安顺市,毕节地区的织金县也有分布,贵阳市花溪区已灭绝的仡佬语可能也原属此方言。原说该种话的可能有10000人(20世纪80年代2000人),下分3个土语:

平坝县大狗场土语

:说该种话的主要分布在安顺市西秀区的湾子寨、黑寨和平坝县大狗场、王寨等地,自称klau⁵⁵(西秀区)或pɯ⁵⁵lau⁵⁵、lau⁵⁵(平坝)。语音上略有差别,西秀区的复辅音kl在平坝都变成了l,西秀区的低升调在平坝是低降调。

普定新寨土语

:说该种话的人,主要分布在普定县的新寨、窝子、长冲、未七等地,语音比较一致,自称qau¹³。在语音上与平坝土语有较大的差别。普定保留了复辅音kl,但使用频率低,摩擦音分3套,而平坝只有2套。语法也有一定差别。

织金县熊寨土语

:说该种话的主要分布在织金县熊家寨乡的桥上村等村寨。与前两个土语相比,语音差别很大。塞音和塞擦音有卷舌tʂ,tʂh,ʂ,ʐ;平坝、普定带鼻冠的双唇音mp在这里都变成了ŋk;独有韵母yə。

阿欧方言

又称黔西方言,主要分布在大方县的普底,黔西县的沙井、烂泥沟,镇宁县的比贡村,清镇市的王庄和卫城区的麦巷和凤凰村以及中越边境等地,原说该种话的可能有15000人(20世纪80年代1500人),目前除了普底、烂泥沟和比贡还有一部份人使用外已经面临灭绝(清镇市境内已灭绝)。下分两个土语:

大方县普底土语

:分布在除镇宁比贡外的所有该方言区。比较集中的是大方普底红丰村和黔西沙井乡烂泥沟以及大观区的少数村寨,自称pɯ⁵⁵ ɣɯ⁵⁵。这个土语显著的特点是:一、鼻音和边音各有三套对立的音位。二、其他方言不送气的小舌塞音q,在本土语里送气,为qh。韵母明显的特点是颚化和唇化韵母较发达,前者有10个,后者有7个,占韵母总数一半以上。土语内部亦有很大区别。据20世纪抢救的发音记录,清镇已灭绝的仡佬语当属于此土语。

镇宁县比贡土语

:主要分布在镇宁县新房乡比贡村和茅草寨一带,普定县坝养曾经分布。自称zəɯ³⁵。与其他方言差异都很大,但同源词接近普底土语。一些人认为目前语言学上的红仡佬语(即中越边境的红仡佬语,而非哈给方言第二土语)属于这个方言。

哈给方言

又称黔中北方言,分布范围很广,北起贵州的仁怀市、遵义县,南到广西的隆林。比较集中的是关岭、晴隆、镇宁、贞丰4县毗邻的大片地区。原说该种话的估计有14000人(上世纪80年代1700人),下分两个土语:

第一土语

:又名青仡佬语。分布跨贵、桂两省,涉及七八个县,故不以地点命名。说该土语的,北起仁怀市茅坝区的亚塘,南到广西隆林的三冲,自称几乎都是hɑ⁵⁵ ke⁵³。该支系又被称为青仡佬,他们自认为是仡佬族的正宗。内部在语音上也有一定区别,仁怀亚塘和隆林三冲在塞擦音和擦音上还保留卷舌,其他点并入平舌。亚塘保留舌根塞音q,qh,而遵义平正和晴隆关岭等地已并入舌根塞音k,kh。

第二土语

:只分布在仁怀市茅坝区和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的一些村寨,自称pu⁵⁵ mu³³ hɛn⁵⁵,该支系被称为红仡佬(但与中越边境的红仡佬并非一支)。和第一土语语音差别很大,不能通话。

多罗方言

即白仡佬语,又称黔西南方言,是仡佬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最分散的,地跨黔、滇、桂甚至越南。贵州的主要分布在六盘水市的六枝和水城,另外,普定的下关和遵义的尖山也有少量分布;广西的主要居住在隆林大水井一带;云南的主要居住在麻栗坡和马关两县的一些村寨。原说这种话估计有20000人(20世纪80年代1200人),下分五个土语:

六枝牛坡土语

:主要分布在六枝特区的堕脚、猴子田、郎家坝一带;普定县营盘镇的上关下关和织金县阿弓的一些村寨。自称to³¹ʔlo⁵⁵。现在普底上下关的该土语几乎灭绝。六枝中寨乡的仡佬族以冶炼铁器为生,以前被称为打铁仡佬,语言即属于该土语,解放后灭绝。

隆林摩基土语

:人数很少,集中居住在广西隆林大水井附近,现只有个别老年人能流利地说,一部份中年人能听但无法说。贵州六枝堕脚区菁口的郭姓仡佬族原属此土语,现已灭绝。该土语语音上的特点是塞音和塞擦音都有浊音音位,另外塞擦音和擦音有卷舌音。语法上词的前加成份比较发达。

麻栗坡老寨土语

:绝大多数分布在云南麻栗坡县铁厂区的老寨和月亮湾一带,现只有一部份老人能说。内部有一些小的差别,不影响通话。语法上词的前加成份也很发达。语音上特别的是只有一个平调两个降调,声调数最少。

水城打铁寨土语

:分布在水城高石乡和俄戛乡一带,现只有少数老人会讲。语音特点是由元音开头的前加成份声母都带有明显的前紧喉音;舌尖擦音分卷舌和不卷舌两套。曾被认为属于黔中方言。

遵义尖山土语

:分布在遵义平正的尖山一带,与当地其他的仡佬族支系如红仡佬、青仡佬无法通话。解放初尚使用本民族语言,目前本族语已经灭绝。语音特点:1.有清浊对立的音位。2.鼻音分清化不清化两套。和麻栗坡土语类似,也只有三个声调。语法上词的前加成份比较发达,个别否定副词可以前置。本方言介于多罗方言和阿欧方言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