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打山门》是《虎囊弹》传奇中的一折,又称《山亭》,《虎囊弹》是根据《水浒传》而来的,前半部说鲁智深为金翠莲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往五台山剃度为僧,醉打山门,只身提禅杖打二龙山,后归梁山泊。后半部写赵员外被仇人花子期出卖,告窝藏贼犯鲁智深,入狱定案。金氏诉冤于种经略府。经略府令凡诉冤者,先悬于竿上,受虎囊弹一百。金氏愿受弹,诉状获准,冤情得雪。戏名就是从这儿来的。

中文名

醉打山门

别名

《山亭》

出处

《虎囊弹》传奇

源于

《水浒传》

类型

戏曲

简介

醉打山门

《醉打山门》又名《山亭》,源于施耐庵《水浒传》、朱佐朝(或作丘园)《虎囊弹》传奇及清宫廷戏<忠义璇图>。花和尚鲁智深单名达,原系陕西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抱打不平,拳丧屠户郑关西,被官府缉捕,潜往五台山削发出家,素性嗜酒,每欲破戒,适逢酒贩上山,即上前沽饮。酒贩重申智真长老法旨,智深不听,狂饮大醉,拽拳使脚,模仿寺中十八罗汉造型,显示雄威,寄托抱负。"湘昆谭保成、雷子文、川昆吴晓雷,苏昆赵坚,北昆周万江,上昆方洋以及京剧何桂山、郝寿臣等,皆擅拍此曲。剧中唱做并重,歌舞相兼,功架优美,形象逼真。

戏画家龚思全再现山门中的鲁智深,衣袂重渲染,手脚重线描,袒胸腆腹突出大串佛珠,粗笔勾出人物的须眉和拖地的文帚,一个广颐阔腮而又英武粗犷的大和尚,正伫立山门,眺望远方,陶醉眼前“树木槎枒,峰峦如画”的旖旎风光,周围不着一物,却似万物俱呈。

特色

《醉打山门》正是曹志威的成名之作。该剧讲述了“花和尚”鲁智深因打抱不平,拳打屠户郑关西,被官府缉捕,潜往五台山削发出家。嗜酒的他大醉后模仿寺中十八罗汉造型,寄托抱负。表演中,最精彩的一段莫过于鲁智深模仿十八罗汉造型。演到兴起,曹志威提起左腿,只以右腿支撑全身,却还不断做出各种动作。难度最大的动作是,他仅以右腿支撑,全身360度原地转圈,脚不离地,手上还要用力挥动拂尘。之后,他还要将左腿掰上肩头,缓缓蹲下,离地不足一尺,但全身纹丝不动。他的表演博得全场热烈掌声。

《醉打山门》不仅要求演员功夫极好,还对演员的体力、形象等各方面都有高要求。曹志威说:“2001年前后全国只有我一个人能演这出戏,这些年大家都知道这出戏了,好多人都去学。不过,现在能演好的也只有3人左右。”

看点

《醉打山门》所写内容是全篇的总纲,是内容的高度概括和主题思想的高度提炼。作者开宗明义地写到“英雄末路每逃禅,不过是借住祇园”。祇园,即祇园精舍,古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豪商给孤独长者须达,欲购祇陀太子的园林建立精舍(道士、僧人修炼居住之所)献如来。祇陀太子说用铺满园林的黄金来买才卖。须达于是倾家荡产来买金铺地,祇陀太子被他的诚心感动,二人同心建立精舍,名祇陀园林须达精舍,简称祇园精舍,又称祇洹精舍,祇陀,祇树给孤独园。后世用来泛指佛寺。英雄托身佛寺,并不是要潜心礼佛,而是“末路”的情形之下不得不行之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是“逃禅”,是“借住祇园”。佛寺中也难于收束英雄的飞扬豪壮之心。所以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菩提树上把猛虎拴。”菩提树即毕钵罗树,因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成佛,所以叫菩提树。但是不要误认为作者认为佛教无用,从下文可以看岀作者对佛家有非常精深的学问,作者反对的是那种“死念《高王经》,苦拜《梁皇忏》”的迂腐行为。《高王经》,是高王观世音经的略称。《观世音经》是北魏年间传行于世的一部佛经。佛教上的称谓,尊称某人某物就叫“王”,由王再加尊称就叫“高王”,就是“最上王”的意思。《梁皇忏》,传说是梁武帝忏悔皇后郗氏往业,命法师撰而成《慈悲道场忏法传》十卷,称《梁皇忏》,又称《梁武忏》、《梁王忏》。在这里《高王经》和《梁皇忏》代指一切佛经。“怎如这扶危济困、诛暴除强把正义显”。佛家讲除恶即是行善,作者说“扶危济困、诛暴除强”才是“喜舍慈悲苦海的航船”,实在是对英雄行为的赞叹,也是对佛教思想精髓的把握。

幕后花絮

曹志威的这套绝活折服了无数观众。他因此也捧奖无数,包括2004年全国艺术院校戏曲戏剧大赛戏曲青年组主角一等奖;2006年湖南省第四届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2007年全国昆曲优秀青年演员展演十佳新秀榜首。他的这套绝活还上了很多次央视。曹志威说,很多时候,观众看完演出后跃跃欲试,却发现自己单腿立地根本没法蹲下多少,更别提掰腿、原地转圈了。有一次,他到农村演出《醉打山门》,那里的村民们都视他为神人。

一出《醉打山门》虽让他成名,但一演就是六七年,让他很是烦恼。据悉,在湘昆,曹志威一年一共就演五六十场戏,场场演的都是《醉打山门》。为此,他甚至自卑过。之前,知名戏曲主持人白燕升邀请他上过几次央视。但去了几回,他便再也不愿去了,他对白燕升说:“我总是演同一出戏,实在是不好意思再上你的节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