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力生,多用于人名,最为知名者为著名楹联学家、书法家潘力生(1912—2003)先生,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为美洲中华楹联学会会长。

中文名

潘力生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湖南省醴陵市

毕业院校

湖南大学

代表作品

古今商号名联

人物简介

潘力生先生书法楹联作品

潘力生(1912—2003),美洲中华楹联学会会长,著名楹联学家,湖南旅美同乡会会长;湖南省醴陵县人,1912年生于醴陵县一个贫农家庭。

少时没有上学机会,从大伯(晚清秀才)那儿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特别喜爱对联和书法。放牛时常有感而发,吟诗作对,在沙地上写字,渐渐名噪乡里,常为乡亲书写对联。

1928年到长沙,考入长郡中学读初中,后又入广益中学读高中。1933年考入国立湖南大学文学院商学系,获得奖学金以维持学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重庆,与恋人成应求天各一方。又辗转上海,后赴台湾。

1955年移居美国纽约,创业谋生,不忘发扬光大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学精华,亦难忘大学时代的恋人。

1985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为岳王庙、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名胜古迹撰写楹联,他踏上回归故土的旅程。他到长沙会见亲朋故友,在《湖南大学校友录》上发现成应求的名字,几经周折,终于同一别数十年的昔日恋人重逢。他们定居美国纽约,结为白发夫妻。他们一个撰联,一个写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当代诗词点评》一书对此评价说:“联诗配套,出自夫妻,古所未见,潘成优俑,实为古今第一对。”之后,他们又点评中国大陆、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的中国楹联,联诗达5000件;还应聘担任湖南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华中师大等几所大学的名誉教授。

他们的联诗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潘力生退休后,任美洲中华楹联学会会长、世界四海诗社副社长,人们乐以藏其楹联书法作品。   ​

2000年,夫人成应求(1916—2000)去世;潘力生先生2003年去世,享年91岁,与夫人合葬于湖南长沙的湖南革命陵园。

人物生平

潘力生(1912—2003),男,祖籍湖南醴陵(今醴陵市),乃旅美华侨,美国中华楹联学会会长,四海诗社副社长。

潘先生自幼临池,出入篆隶,而归宿于经石峪泰山石刻。既出入诸体,又自成一家。其书法作品之神韵与他人格的高尚交相辉映。先生九十高龄时,腕力不让少年,书联愈大,则愈于遒劲中显雄奇,庄重中显飘逸。故得其片纸只字者,莫不视若珍宝而永久收藏。

夫人成应求与潘先生为湖南大学四年同窗,在湖大读文学系,专攻文学,早著诗名。潘先生读商学系而爱好文学,四年之中,常相唱和,无间朝夕。湘江河畔,互吐心声;爱晚亭前,遂订鸳盟。文苑相知,情深爱笃;山盟海誓,愈久弥坚。不幸日寇侵华,国人生灵涂炭,一对恋人,天各一方。潘先生赴重庆后,辗转上海去台湾,1955年移居美国纽约,创业谋生。

成夫人与潘先生同期毕业,她留在湖南,先后在各中学,中师授语文。十年浩劫中,备受折磨,她用吟诵历代名作以自遣,用背诵古人诗词以打发时光,以撰写诗词以发泄胸中的郁闷。

成夫人与潘先生长时间音讯不通,相思相恋之情,朝夕盼望之殷,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在那孤苦无助的岁月里,她以诗词寄托对恋人的怀念,打发那难眠的长夜。只可惜成夫人那不计其数的诗稿,在文革中付之一炬,未能留下来。

这一对分飞劳燕,远隔重洋达五十余年,但二老信守鸳盟,男不娶,女不嫁,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二位老人年逾七旬才得以重逢,两位文坛巨星得以重续鸳盟而谐琴瑟。人称“梦里鸳鸯五十年,古今第一对”,“古今之奇缘,中外之天侣”。现在有人正在写电视剧剧本,将来留名后世,家喻户晓,或不亚于梁山伯与祝英台。

成夫人素称有李清照之才 华,晚景之佳,则非李清照可比。拨乱反正之后,她重上吟坛,诗作既精且多。七十三岁婚后随潘先生去美国,相互唱和,潘先生所撰楹联,悉心配以诗词,引为乐事。其诗词继古以开新,孕情以生韵,堪称巨匠。潘老撰联,气吞八极,夫人配诗,彩夺文坛,潘老又笔走龙蛇之书法出之,珠联璧合,举世无双,国内外皆为其三绝所倾倒.

潘先生爱国情深,数度偕妻归国,遍历南北,所到之处,咸留墨迹,且夫妻联诗配套,都用六尺或四尺长宣写出。计大专院校,机关社团近四百套;寺庙庵堂近三百套;名胜古迹近四百套;题赠哀挽二百套。其间勒石悬楹者,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不可胜数。

潘先生寰宇交往,书联酬答,远及亚、美、欧、澳等洲,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潘老夫妻撰题的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的中国楹联、联诗达5000余件,古今文人善撰者甚多,而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且夫妻联诗配套,又皆用六尺或四尺长宣写出者,几无人可与比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无不以收藏潘先生墨宝为贵。

他们题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联诗为:一柱擎东亚,群星拱北辰。

世运开新宇,风华绕上京;闾阎新建设,楼阁郁睁蝶;谠论群贤集,嘉漠九有荣;瞻依无限意,云汉振天声。

邓小平家藏其所书"忧乐关天下,安危系一身”;美国前总统里根藏其所书“功勋雄一代,史迹足千秋";他在一首诗中剖露自己的心迹:晚晴无限好,笔底五洲烟。江山凭点缀,万里故园心。

人物作品

潘力生先生所撰诸联,流传国内外,既深远如哲学之苍穹,高华如艺术之灵境,雄浑如乐章之和声,又切题切人,各极其妙;他的楹联,聚雄浑、旷达、高古为一;陕西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教授说:“联诗配套,实属创格,联诗出夫妻之手而俱臻绝诣,不独古今未有,后世亦难嗣响。”原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同乡老友钱歌川评价他的楹联作品:“遣词用字,极其考究,推敲斟酌,多求妥贴。”

漫论今是与昨非,几辈高冈解振衣。摘句寻章徒扰扰,可能妙谛启心扉?

咏志抒情,诗之本也。情充志盈,自然发而为诗;情乏志寡,寻章摘句亦无济也。况“诗有别才”,“诗有别趣”,非刻意经营所可求者。此诗标榜“立妙谛,启心扉”,可谓深通诗之三昧。

不妨泼墨画桃符,北马南舟道本殊。莫向隋唐寻古调,中州音韵久模糊。

秦汉以降,声韵代有变嬗,南北之音,亦大相殊,古所谓叶韵者,今视之则否,南所谓叶韵者,北视之则否,是以何必拘泥于唐宋之韵耶?今人则以韵非平水不为诗,何其迂也!潘老力主“反璞归真,听其自然”,真达人达论。

吴宫舞袖逐风斜,越女溪头旧浣纱。一例骚坛传绝唱,溯源原在野人家。

国风、乐府俱来于民间,而为历代诗歌之源;李太白、杨廷秀皆取法于民歌,故能成其自然活泼。骚人词客,每忽于此,其失大矣。此诗道出诗之渊源,足资若辈醒悟。

边庭流血动哀音,细柳新蒲泣陆沉。千古文林征嫡派,拳拳君国杜陵心。

自古诗贵忧国忧民,国风、楚骚、李杜、元白、辛陆,以至清初“三先生”,一脉相承。“花间”、“樽前”纵为佳作,然终不及此。潘老以为“拳拳君国,诗之正脉”,诚为至理。

苹满汀洲泪满衣,晴波渺渺柳依依。英雄儿女无穷事,认取澶渊一鹗飞。

英雄儿女,并行不悖,项羽有“虞兮”之叹,易安有“思项”之吟。夫一时有一时之情,一日有一日之语,真情流露,自然不拘一格。此诗道出个中景况,非浅眼光所能为也。

人物评价

潘力生先生数十年旅居美国,在异国他乡,不忘自己乃龙的传人,以弘扬华夏文化为职意,数十年如一日。且想祖国之所想,急祖国之所急。早年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来为争取最惠国待遇及加入世贸组织,奔走呼号,不遗余力,赢来国内外人士之尊重,故潘老八十寿辰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亦曾亲函致贺。

潘先生关心青年,奖掖后学。他赠大专院校之联,对“科教兴国,”“培养四有人才”,皆拳拳致意。

潘先生并非十分富有,他每次回国,常广设奖学金,遍及湖南大学等十余座院校,以鼓励同学们为民族复兴而发奋学习,这绝非寻常桑梓之情!潘老令誉因之不胫而走,先后应聘为湖南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十二所高校之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成夫人亦同时受聘,实为中外伉俪史上所少见。

潘先生立身行事,道德风范,也堪为人师表。他自己本着勤俭持家,俭以自奉。但却能急人之急,乐于助人。他为来美国留学的中华学子提供经济担保,己不在少数,他与这些青年学生,非亲非故,亦无深交,这不仅是助人为乐,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