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比登,即米其林轮胎人,他是米其林轮胎的品牌标志,一个由白色轮胎堆成的小人。轮胎人的构思源于在1894年里昂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

中文名

必比登

外文名

bibendum

别名

轮胎人

出生日期

1894-04

民族

法兰西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法国克莱蒙费朗

毕业院校

米其林公司

主要成就

本世纪最佳标志

公司前身

1832年两个堂兄弟,阿里斯蒂德·巴比尔和爱德华·道布里,在克莱蒙费朗成立了一家农用机械和橡胶球的制造工厂。他们敏锐地看到了橡胶潜在的工业应用,并使用橡胶制造垫圈、阀门和水管。

必比登

1886年,33岁的安德烈被任命为临时经理。这个从中央学校毕业的出众的工程师,以前曾是建筑专业的学生,当时对橡胶生产一无所知,可是他雄心勃勃。安德烈又说服了家中排行老小,刚完成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时年29岁的爱德华放弃画笔去克莱蒙费朗担任制造工厂的唯一经理。

1889年米其林公司的工厂位于克莱蒙费朗的Place des Carmes,占据了30英亩的土地,雇佣了52位员工,这便是米其林公司的雏形。

1891年8月14日,爱德华与工程师拉罗希花了两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了第一条可拆卸轮胎,并将此项发明应用在24天后的巴黎--布莱斯特—巴黎自行车环程赛上。这个比赛的桂冠被勇敢采用可拆卸轮胎的泰洪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对于生手来说,要完成整个安装可拆卸轮胎只需二到四分钟,而以往的轮胎修补至少需要三小时,然后还要等一个通宵胶水才能干,因此观众和竞争对手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认输。由此,可拆卸轮胎的前途得以保证,并供不应求。

必比登

这次比赛不仅给公司带来了期待中的荣誉,亦最终定下了以制造轮胎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两兄弟来说,成绩虽然光彩夺目,但真正的探险才刚刚开始,两位轮胎领域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已经把眼光移到了比自行车拥有双倍发展前途的一项合乎逻辑的发明,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汽车,它有四个轮子,还有一个备用的轮胎。

轮胎人的诞生

轮胎人的构思源于在1894年里昂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台入口处那由许多不同直径的轮胎堆成的小山启发了爱德华。米其林:“如果有了手臂及腿脚,它就是一个人了!”于是在1898年,一个由许多轮胎做成的特别的人物造型出现了,上面有广告设计师奥加罗普的签字。从此米其林轮胎人便开始出现在海报上,他手擎一只装有钉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说道:“Nunc est bibendum”。这句意为;“现在是举杯的时候了”的拉丁语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思的一句颂歌,寓意是米其林轮胎能征服一切障碍。这句话立刻成为一句口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米其林轮胎人”被明确地以法语命名为“Bibendum”。出生才几个月的小家伙在小小的自行车和汽车界,已成了米其林的象征。

必比登

随着自行车领域的发展,汽车领域也得到迅速发展。1891年至1900年期间,克莱蒙费朗的小工厂的营业额从四十六万法郎上升到六百万法郎,一跃成为发明创新时期的先驱者。重量级广告人物必比登也一步步紧随着公司前进,幽默地向顾客介绍爱德华不屈不挠的研究:改新换代、经济实惠、安全舒适。它有时有点鲁莽,有时很热心,有时厚着脸皮,有时开朗,有时又是一个出色的老师,成为轮胎的外交官,常常出其不意,带给人快乐。轮胎人发展史

必比登轮胎人自它诞生后,通过其多姿多彩的形象伴随着米其林公司的成长。1901年,安德烈决定定期在报刊上做广告,这一决定打破了当时广告业的常规。因为当时,刊登广告既没有连续性,也毫无计划。也没有人想到买版面有计划地安排刊登广告。此项革新对于有计划作广告之概念的萌生至关重要。

第一篇广告刊登在1901年3月1日的《汽车—自行车》杂志上(后改名为《汽车》),专栏题目为“米其林的星期一”。“米其林的星期一”概括了汽车的各个方面,从怎样装配内胎、新产品介绍到驾驶执照考试指南,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为使读者一目了然,每篇文章还配有一幅轮胎人的插图:有时,它是一位天使,兴高采烈地坐在云彩上;有时,它拉手风琴,邀请意大利美人跳舞;有个星期,它是罗马国王,受到路易十四热烈迎接;另一个星期,它与总统阿尔芒?法利埃手挽着手。广告非常成功,一时被人竞相模仿。没有一个专栏文章象“米其林的星期一”那样成功,在十三年间出版了六十九期。1914年7月27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久,“米其林的星期一”结束了。

米其林指南

必比登

安德烈夸张地在印数为三万五千的小册子的序言中写道:“此书是在新世纪初次出版,它一定能与世纪共存”。这本小册子就是红色封面的米其林指南袖珍本,通过经销商网络,免费送给司机。目的是向在法国旅游的开车人提供所有的实用咨询:如加油,修理,食宿等等。指南在初版中不包括带星级的饭店,一些餐馆、客房、厕所、服务方面品质不好的旅馆也没有出现在指南上。1901年版的小册子是公司的第一项便民服务。当时,法国马路上没有便民服务设施。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向开车人提供适当的便利服务,另一方面也在于向开车人推销产品。由此,1901年,米其林开始出版地图。1908年,向司机介绍最佳行程的旅游服务部创立。1929年,地区导游书出版,即今天的绿色旅游指南的前身。成为暑期度假者必不可少的伴侣。这些使得公司逐步发展成一个相当于国家级的机构,成了法国公路网秩序化、促进运输业旅游业发展的主角。给马路编号

必比登

二十世纪初在法国,汽车还不很普及,要在陌生地区找路非常困难。那时马路分四个等级:省级、国家级,主干道和市镇级。每公里之间有一块石牌作标记,不过很少有人看得懂。石牌上常常连字都没有,即使有公里数,也是不能完全相信的。因此,安德烈拟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给马路编号。在得到了当任总统阿尔芒的支持后,安德烈立即出版了一张广告画。广告画的四周有共和国三色旗的颜色作装饰,中间是总统在请愿书上签字的照片;照片的两旁,总统的身后站着一排轮胎人,它们双眼盯着总统,文字呼吁大众以总统为榜样,在请愿书签名。在一个月之中,请愿书得到了二十万个签名。这份请愿书被递送到了公共工程部,1913年3月17日,让。迪披部长发了一个关于为马路编号的命令。

安德烈做梦都想把轮胎人深入到消费者生活中。于是,1927年到1930年之间,公司正在考虑把轮胎人的图象印在一系列商品上,例如早餐的餐具上,巧克力包装纸上,奶油罐上,肥皂上,香水瓶上,让轮胎人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一直伴随在人们的左右。还出现在办公室里的墨水瓶上,汽车的仪表上,地图上。顾客在修理厂,轮胎人在那里迎候他们,在牌子上,架子上,打气筒上,甚至还在菜单上,烟灰缸上,喝水的玻璃瓶上。

1928年公司也生产过打气筒;在圣克罗市制造了十四万四千个烟斗,一下子就被买光了。委托多布勒生产了品质极好的带有轮胎人图象的巧克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得到了小孩子的喜爱。这些商业活动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成功,随后,米其林在家庭范围里的尝试告一段落。随着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司的推销机构已不能应付,于是,1930年爱德华决定,除了生产轮胎、地图和米其林指南外,放弃其它商业活动。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哥哥安德烈一人独挑着广告的重任,掌管着广告创牌的活动。而弟弟爱德华则对于轮胎的技术创新,公司的管理和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德烈这样评价弟弟爱德华:“他是香槟酒,我是浮起的酒泡。”而爱德华曾这样回答:“可是,没有酒泡的香槟酒是没有的。”

轮胎人的演变

在1901年和1913年之间出版的题为“轮胎喝下障碍”的五张同类告画中,它那原来坚如磐石平平的头部,现在变得圆圆的了。二十世纪,卡罗。比斯加莱帝把它的身材,特别是手臂,腿变得长一点成了一个潇洒的绅士。伦敦工作室的设计师又把它画高了一些,赋予了它男人的魅力。1914年雷讷.文胜给它画上了真正的嘴巴和下巴。两年以后,法比亚诺给它添上了红色的嘴唇。1919年,阿而拜.菲利拜尔把他原来弯成一线的眼睛,改成一双睁开的象人的眼睛。

必比登

只有一个部分可以赋予轮胎人一个时代的象征, 那就是它的身躯,也就是轮胎。轮胎的直径随着产品的发展而变化,轮胎的宽度也一直在加宽。这个庞然大物适当地减少了身躯的轮胎。1923年“舒服”牌低压轮胎,开始进入市场,其稳定性和缓冲性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在奥加罗普设计的画中,多余的肉消失了。不过,后来发达的肌肉又出现了,而且更多,显得比较胖但很健康。它的身材变化正符合了销售规则:能多必能少,能难必能易。上半身从十一个轮胎减到四个轮胎,手臂减了一半。做了面部去纹手术之后,有了更完整更对称的体形。上半身和四肢都由四个轮胎构成,这就是最后的定型。体形笨重的轮胎人经过改头换面变得胖乎乎而有礼貌。它的腿现在修长了一点,具有年轻人的身材。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段时间里,更显出青年人的样子, 一双圆圆的眼睛取代了夹鼻眼镜。

美国古生物学者斯帝芬。杰。古德在他写的《关于演变论》的书里,将轮胎人当作幼态持续的例子,所谓幼态持续就是返老还童现象。

必比登

象其他有名人登广告一样,米其林在一段时间里也想给轮胎人成一个家。一个无名的勇敢者给轮胎人想出了一个妻子。在一个轮胎打气的广告中,轮胎人的新生儿含着的是一只打气瓶,它的妻子画得十分粗俗,太有悍妇的样子,显然不配它那成了名的丈夫。最终,在1921年出版的一个大鹰画的广告上,只有一只小狗在轮胎人身旁高兴地跑来跑去,它是家庭里唯一一个成活下来的成员。英勇无畏的轮胎人怎么可以有一个家庭。

轮胎人的假期

1931至1937年的二战期间,公司在德国、阿根廷、西班牙、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比利时分别建立了五个工厂。它们给了轮胎人新的旅游机会。此时,在德军占领下的法国,面对着供应越来越困难,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公司于是调整了经营方向。为了满足一无所有的人们的需求,公司制造多种产品,如,用剪下的旧轮胎做成的凉鞋、扫帚、铁刷子、煤气发生器,还有木炭炉等等。

战后,面对人们生活还并不富有的状况,公司怎么才能做到随着汽车量的上升,把自己的轮胎推销出去呢?这正是弗朗索瓦的任务,他是爱德华的孙子,1955年成了公司的经营者。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增加企业的生产力。于是,在1955年至1969年之间,公司建立了十五家工厂。当时由于满足市场需求的困难很大,因此广告活动就变得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轮胎人变得默不作声,好像失踪了。人们感到它谦虚多了,反而太普通了,还觉得它老了,过时了,不合时代了。

不过,1969年7月21日的新闻证明了这个想法并不正确。那天,全世界的电视台同时转播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画面:阿波罗十一的宇宙飞行员尼尔。阿姆斯群和爱德温。阿尔丁勇敢冒险地在月球上漫步,鼓鼓的白色宇宙服使他们显得耸肩缩颈。在法国大家都知道这象征着什么,当然是轮胎人了。于是,在报纸上、办公室、咖啡厅里,甚至电视新闻的主持人一谈到登月英雄,都要提到轮胎人。

必比登

红色圣经

《红色指南》即米其林指南,因其认真诚实而家喻户晓。它的调查人员装作普通的旅游者去光顾酒店和餐馆,酒店和餐馆的老板为此忧心忡忡。轮胎人在《红色指南》里克制着它那一向开朗的性格,因为《红色指南》需要的是严格的独立风格,这也正是它的精华之处,做事的方法和做事的哲学。显然这个夸张的人物不太适合新的工作性质。因此,指南与轮胎人之间找到了妥协的办法,即轮胎人的出现只限于出现在公司的广告插页上,和介绍实用信息的书中。

轮胎人在报纸广告里不太露面了,在指南中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但它并没有完全从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1963年开始,它每年夏天陪伴着度假的人周游各地。米其林的广告旅游队在7、8月出发,遍及法国及欧洲各国,由打扮成轮胎人的主持人通知人们将在海滩上举行的表演,吸引了无数孩子,并大获成功。海滩广告表演一直持到七十年代。1973年,轮胎人还参加了环法自行车赛,在消防车的楼梯上,它向观众频频打招呼;向观众透露广告游行队最精彩的节目。观众对它的表演如醉如痴。

轮胎人的再生

八十年代初,人们一致认为该是重新改建象征的时候了,对轮胎人的改造主要在于脸部:眼的瞳孔变圆了,眼睛也变圆了,更象美国人的眼睛。也修改了以前最难看的部位,即一张大的象黑洞般的嘴巴。嘴唇的轮廓画得很仔细,脖子也修改过了。这些改变给轮胎人更接近人的体现。

从此以后,轮胎人系统地出现在世界各地:在南韩、马来西亚;在香港的巨型广告牌上,它们将这座城市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广告城市;在日本,穿一件漂亮的和服;在瑞士、奥地利、德国、北欧和东欧各国,为雪路轮胎作广告,戴着滑雪帽,脖子上围着围巾;在澳大利亚为水路轮胎作广告,戴着潜水眼镜。轮胎人也出现在以色列的公共汽车上,在巴西、土耳其、波利尼西亚群岛,在中国的路牌上……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全球性的广告天地里,正进行着一场轮胎人化。

必比登

1996年8月的《扩展》杂志就最为喜欢的企业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米其林公司继第一名的香奈尔公司之后居第二位,一个轮胎制造厂商居然可以与高级时装之花相媲美,轮胎人是多么地有魅力,人们认为它是广告史上无与伦比的非凡人物。

2000年,《金融时报》与《商业报导》杂志一起组成了一个由来自全球的艺术家、传播专家、建筑师、设计师组成的评审团评选本世纪最佳标志,必比登因其全球闻名而荣誉当选。

今天,随着这个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企业不断发展,其担当的责任也更大了。当然,米其林今天仍旧为现代的泰洪装轮胎,也为地铁、飞机、宇宙飞船等一切行驶工具装配轮胎。轮胎人讲求实际的吸取了它的遭时代淘汰了的同行者的教训,面对不测风云的世界,它都能应付自如。在大众的眼里,作为名牌的象征,永远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