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环蛇(Bungarus caeruleus)又名“普通环蛇”,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印度及邻近地区的环蛇。这种蛇的毒性非常强,它是印度“四大毒蛇”的成员之一,在十多种环蛇品种当中,它也是最常造成严重蛇伤的一种。爬行动物陆生动物肉食性

中文名

印度环蛇

别名

普通环蛇

爬行纲

食性

肉食性,主要以其他蛇类、蜥蜴、鼠类、蛙类等为食

眼镜蛇科

动物界

有鳞目

脊索动物门

体长

平均1米,最大1.75米

环蛇属

青环蛇

分布区域

印度半岛以及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地

拉丁学名

Bungarus caeruleus

生活习性

晚上活动,拂晓时才回窝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毒性

毒性非常强,是印度“四大毒蛇”的成员之一

形态特征

印度环蛇

印度环蛇又名"普通环蛇",印度环蛇脊鳞比两侧背鳞显著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上颌骨前端有前沟牙类型毒牙,头椭圆形,瞳孔圆形,身体修长,粗细均匀。背部黑色或黑褐色,有的具黑白或黑黄色的横纹,或者棕褐或棕红色的黑斑和纵线。

生活习性

印度环蛇

晚上活动,拂晓时才回窝。印度环蛇主要以其他蛇类、蜥蜴、鼠类、蛙类等为食,印度环蛇的牙齿虽小,但当它攻击时会死死咬住猎物并注入大量毒液让猎物死亡。

生长繁殖

印度环蛇

印度环蛇是卵生的夜行性的动物。雌蛇一年大约繁殖一到两次,但不同种类的蛇的繁殖方式是存在差别的。有些蛇会生出活体幼蛇(一次生1到150条),而有的蛇则产卵(一次产卵数量为1到100颗);有些蛇甚至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先在体内产卵直至卵孵化出来,然后再生出活体幼蛇。大多数情况下,雌蛇不会像母鸡一样坐在自己的卵上,但有些时候,在卵和幼蛇离开母体后,它们会保护自己的卵(以及它们的幼蛇)数日。

主要危害

生物毒性

印度环蛇的毒性非常强,它是印度“四大毒蛇”的成员之一,在十多种环蛇品种当中,它也是最常造成严重蛇伤的一种。印度环蛇的毒性非常大,平均2-3毫克的毒液就足以致命。其毒液里含有剧烈的神经毒素,而不少专家相信,印度环蛇的毒性比一般眼镜蛇的毒性要强得多,这种毒素会影响生物的神经系统,如大脑等。当人类被印度环蛇咬伤后,只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有得更是完全没有感觉,被印度环蛇咬伤的人可能在6-8小时后死亡。即使注射了蛇毒血清也只能有50%几率存活下来。

如果人把毒蛇的毒液喝下去是不会出现中毒症状的,因为毒液必须直接接触血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机体,才会有中毒的症状,当然了,如果此时的毒蛇出现口腔破损,毒液如果被吸收,还是会有中毒的。很多人被毒蛇咬伤会用嘴去吸出毒液,这种方法是由点作用。但是,有口腔溃疡,蚜虫,消化道溃疡等消化道出血的蛇友们就不能这样了,这样会引起中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