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位于昌瑞山的主峰下,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陵墓。陵园前矗立着一座石牌坊,全部是由汉白玉制成的。上面浮雕着“云龙戏珠”、“双狮滚球”和各种旋子大点金彩绘饰纹,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紧靠石牌坊是大红门。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清东陵的门户,红墙迤逦,肃穆典雅。门前有“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的石碑。

中文名

清孝陵

景区等级

AAAAA级

著名景点

石牌坊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所属地区

河北省唐山市

墓主

顺治皇帝

地理位置

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

所属国家

中国

正文

清孝陵

清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体会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

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简介

清孝陵

孝陵是清东陵的主体建筑。穿过大红门,迎面是碑楼。碑楼中立有两通高大的“圣德神功碑”,碑上分别用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镌刻着顺治皇帝一生的功绩。它是清初政治、军事的一个侧面,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满清统治者入关后统治政策的方略和顺治其人。

位置构造

龙凤门位于神道中间,三门六柱三楼,彩色琉璃瓦盖,龙凤呈祥花纹装饰,富丽多彩。显示了神道的悠远和风光

清孝陵

的优美。过龙凤门是七孔桥。它是东陵近百座石桥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最有趣的一座。桥身全部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选料奇特,如果顺栏板敲击,就会听到五种音阶金玉般的声响,人称“五音桥”。

神道北端是巍峨的隆恩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为了推崇皇权,清朝统治者不惜工本,极力装修隆恩殿,金龙环绕,富丽堂皇。

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资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

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

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的艺术感受。

修建历史

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

由于该陵的营建准备不足,加之顺治皇帝停灵待葬,工程急迫,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在内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该陵始建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二世纪九十年代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坏下已经相当残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91年至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从而又以健康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建造之谜

顺治是清朝第一帝,在位18年,死时只有24岁。他生前选了陵址,但没有营建。死后,朝廷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规模宏大,建筑众多的孝陵。所以在社会上流传着“拆了明陵,建清陵”的说法。

清孝陵

1990年在维修孝陵工程时,发现其龙恩殿、东西配殿的梁柱等大木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可是在殿内的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檩及金柱、檐柱上都有改料的痕迹,以此不难看出是拆他处殿堂之料,用来应孝陵工程之急。

1991年,当拆卸孝陵隆恩殿天花板时,意外发现了一条线索,才揭开了孝陵营造之谜。这些天花板木料有轻有重,规格有大有小,正面均绘“金莲水草”图案。圆光用蓝色,内画三朵含苞欲放的金莲花,满布淡蓝色水草。方光为淡蓝色,岔角红、绿、蓝色如意云。方光、圆光外,均饰宽金边。方光外为绿边。所绘三朵花,相传为“三皇治世”之意,代表着道教的三清天尊。天花板背后两条穿带之间,有木工信手刻就的文字。在这些遒劲有力的阴刻字迹里,不仅透露出了殿堂的名字,还表明每块天花板的方位。在文字清晰的十八块天花板背后,都刻有“清馥殿”的殿名。其位置有明间、次间、稍间、三稍间,还有天井。不难看出清馥殿是一座有藻井的九间大殿。所有天花板上还刻有“字头朝东”,可知这座殿堂方位是坐西朝东的。

康熙初年,因急修孝陵,材料短缺,故而将西苑清馥殿拆除,在清馥殿基址,又建成“弘仁”寺。星转斗移,时代变化,弘仁寺也无踪影了。盛极一时的清馥殿,只留下一个名称,在顺治孝陵花板上所刻的文字中,还能勾起一丝对“清馥殿”的历史回顾。

1992年在维修孝陵的神道碑亭时拆卸的天花板中,又出现了同样的“金莲水草”天花板,背后刻有“锦芳亭”的字样。锦芳亭为嘉靖十一年三月在清馥殿前所建。天花板上的“金莲水草”花纹,已成为清代陵寝天花的统一模式,直至光绪帝崇陵持续了200多年。追本溯源“金莲水草”天花,确为明朝道教宫苑“清馥殿”“锦芳亭”之原件,同时在紫禁城中明朝宫殿中也能找到佐证。紫禁城四门之一的神五门,清代设钟鼓楼,天花亦用“金莲水草”。

几百年孝陵建造之谜,在近年孝陵维修工程中得以揭晓,多年来“拆明陵、修清陵”的谬说终于得以澄清,正确的结论是“拆明宫,建孝陵”。

墓主生平

崇德八年二月十六日(公历1643年4月4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清孝陵

1644年改元顺治。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公历1644年10月30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十四岁(1651年)亲政。至于世祖章皇帝到底是怎么离位的传统上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就是世祖章皇帝在顺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具体原因是因为爱子、宠妃的相继病亡,福临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后又染上了天花,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子刻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年仅24岁。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档案支持第一种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福临确实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宫内保守势力的极度反对,最终未能成行;而不久则死于天花。他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另一种民间传说就是说因爱妃董鄂妃因病去世,爱宗教的福临去当了和尚,而且这种说法一般还把董鄂妃与董小宛当作同一人。根据史学界的考证已经基本否定这种说法。最近历史学家又提出了第三种说法,即炮击致死说,认为顺治在试图征服台湾时,被郑成功的大炮炮击致死。

1663年葬入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内。有8子、6女。

陪葬皇后

清孝陵

清世祖

孝献皇后(?-1660年),又称“董鄂妃”,董鄂氏,世祖福临之妃,内大臣鄂硕之女,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之姊。18岁入宫。世祖对其眷之特厚,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立为贤妃。十二月,进为皇贵妃,行册立礼,破格颁诏大赦,其父亦进为三等伯。次年,生皇四子,仅三月夭折,未命名。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卒。世祖哀痛至极,亲制行状悼念。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合葬孝陵(清东陵)。

清孝陵

孝康章皇后

清世祖顺治皇帝妃,佟佳氏,都统佟图赖之女。顺治初年入宫,为庶妃。1661年顺治皇帝驾崩,孝庄文皇后册立佟佳氏所生玄烨为皇帝,即康熙皇帝。佟佳氏被尊为慈和皇太后。4个月后,体弱多病的皇太后驾崩于北京皇宫。

孝康章皇后的娘家是满洲八大家之首的佟佳氏。该家族早在太祖起兵时就追随爱新觉罗家族鞍前马后。太祖的原配夫人就是佟佳氏的女儿。后来佟佳氏家族为清朝定鼎中原,并建立近300年的统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地理形势

清孝陵

《大清一统志》是这样描述的:“山脉自太行委拖而来,重岗叠阜,风翥龙蟠,一峰柱笏,状如华盖。前有金星峰,后有风水峪,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鲶鱼关,马兰峪尽西朝,俨然左铺;右有宽佃峪,黄花山皆东向,俨然右弼。

千山万叠,回环朝拱。左右两水,风流夹绕,俱汇于龙虎峪。”孝陵位于昌瑞山庄主峰南麓,三面换山,陵前是开阔的平原,左右有景陵、裕陵、定陵、惠陵及许多后妃陵、公主陵,形成了清东陵的整体规模。

历史意义

清孝陵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所不同的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另外,明十三陵中,只有长陵有“圣德神功碑”,而清东、西二陵中则有数通。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也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清东陵和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群。与历代帝王陵园相比,它的年代距今最近,影响也较大,在陵寝发展史上处于突出的地位。

免盗的原因

1、大清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明确记载“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清孝陵

2、顺治帝英年早逝,正值清初“定鼎燕京”、“王师西下”、“剪除逆贼”、“国库空虚”之时,康熙帝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于康熙二年四月完工。虽然工程规模宏大,建筑众多,但从整个陵的建筑看,建陵时就钱粮不足,很难想象康熙能拿更多的钱粮为顺治办置丰厚的陪葬财宝。

3、从顺治帝的葬礼仪式看,在宫中举行的“小丢纸”仪式时,在乾清门外焚浇顺治帝御用冠袍带履、珍玩器皿,所焚诸宝,火焰俱五色,在景山寿皇殿外举行的“大丢纸”葬礼仪式,上百匹骏马、骆驼所驮的顺治帝生前所用的“金玉珠宝”、“帐房什器”等价值连城的御用奇珍统统烧毁。这些史实盗贼亦有耳闻,掘陵盗宝之徒欲念大消。

4、遵循故土先祖之习,按当时满族塞外风俗,火化后入葬,孝陵地宫只是顺治的骨灰,此空穴之说也有熄盗欲火之用。

相关词条

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清孝陵清景陵清崇陵清泰陵清裕陵清昌陵清慕陵清惠陵清定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