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骗局》是美国作家爱伦·坡创作的短篇小说。科幻小说《气球骗局》采用新闻报道的形式,“科学”地报道了梅森先生乘坐最新研制的热气球飞越大西洋的事件,可以说这是爱伦·坡关注科学发展、尊崇科学的典型例子。

中文名

气球骗局

作者

【美】爱伦·坡

外文名

The Balloon-Hoax

出版时间

1844年

作品体裁

短篇小说

内容简介

《快报》刊登了从诺福克发来的特大新闻,梅森先生乘坐最新研制的热气球,和伙伴一起仅仅历经三天,就轻轻松松地成功飞跃了大西洋。如同陆地和海洋一样,天空最终也被人类征服,将会成为人类的一条便捷通道。故事的主体其实由两大部分构成:“气球”部分详细介绍了气球本身及其构造;“日记”部分则逐步记录了假想的飞行过程。

创作背景

《气球骗局》并非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1835年,就曾发生过轰动一时的“月球骗局”事件。这一年的8月25日,新开张不久的《纽约太阳报》以大字标题刊出了记者理查德·亚当斯·洛克捏造的消息,说约翰·赫歇尔爵士最近在好望角取得重大天文发现,声称那位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利用一架新型望远镜的惊人的细节分辨能力,把月球景物看得异常清楚。洛克用其“生花妙笔”炮制的假新闻当真吸引了许多眼球。报纸的销路很快就被打开了。8月28日,洛克精心编造的“月球蝙蝠人”见诸报端,使这一恶作剧达到了高潮。洛克“成功”了,人们(包括一些著名的评论家)都信以为真。《新约克人报》就认为,这些观测结果“在天文学和整个科学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当然,谎言很快就被戳穿了。9月16日,《纽约太阳报》公开承认了他们虚构这些消息的错误。不过,仍还有人宁可信其有,所以这场荒唐可笑的风波延续了数月之久才最终平息下来。

当洛克的那些文章结集以《月球骗局》为名重印出版后,爱伦·坡指责对方剽窃了自己为小说《汉斯·普法尔历险记》(1835)续篇准备的素材。但说起来有些可笑的是,事隔九年,爱伦·坡本人却又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气球骗局》寄给了同一家报纸《纽约太阳报》。结局同样是一时引得洛阳纸贵,读者争相一睹为快,报纸立马销售一空:“人们趋之若骛地抢购这份‘报道独家新闻的报纸’,景象蔚为壮观。”爱伦·坡的聪颖天资由此可见一斑,他成功借鉴了洛克的“炒作经验”及其余波,在批评洛克的同时又把自己复制成了另一个洛克。

作品鉴赏

这篇小说的标题“气球骗局”已经指出内容纯属虚构,但爱伦·坡却在其中注入了某些真实色彩,于是骗局就越发扑朔迷离。

其一,它反映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梦想。人类自古以来就胸怀对蓝天白云的渴望,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就曾插上蜡制的翅膀,朝着太阳飞翔;中国传说中的嫦娥奔月不知道激发了多少骚人墨客的无尽遐思。达·芬奇的飞鸟素描以及后来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验都是人类向太空发起的一次又一次挑战。在这个征服太空的过程中,人类失败过多次,但内心对飞翔的热望从未熄灭过。爱伦·坡的《气球骗局》虽说终究不过是个骗局,但却以虚构的形式把人类的飞翔之梦具象化。正如小说本身所言,“如果‘维多利亚号’根本没有完成所报道的航行,要为它找到一个为何没有完成的理由反倒不容易了。”可以说,《气球骗局》是顺乎民意而作,是“新瓶装旧酒”,是旧梦在工业革命时代披上缤纷外衣的再次呈现。

其二,它基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发现之上。《气球骗局》中“人们乘坐热气球飞跃大西洋”绝对不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也绝对不是痴人说梦。爱伦·坡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第一次技术革命取得成效,而第二次技术革命正在进行理论准备的时期,全社会都有一种积极进取、探求未知世界的情绪。当爱伦·坡于19世纪30年代进入报刊业的时候,恰逢大众报业为了迎合读者兴趣而比较注重科普知识的年代,作为有“杂志习性”的“杂志人”,他自然会把目光转向科学最新的发展情况。

那时,美国发明家富尔敦在对交通工具的改进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他制成了更为完善的汽船。1807年,他回到美国,制成一艘带螺旋桨的汽船“克勒蒙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艘载客汽船。接着,汽船由内河、沿海而发展到远洋航行。汽船改进的成功,促使人们相信气球改进也能获得成功。1783年,蒙哥尔费兄弟制造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那个时代的人们深受鼓舞,就已经幻想着要用热气球作月球旅行了。“时势造英雄”这话说得一点不假,受到科学进步的启示,爱伦·坡在一个恰当的时刻编织了这么一个时代的科学神话。

其三,《气球骗局》是建立在“科学原理”之上。在小说中,爱伦·坡采用报道的方式,对笔下那飞越大西洋的气球的技术细节做了精确描述,对关键之处的科学原理进行了说明。首先,是气球的制作材料、体积和载重量。“气球用涂了液体弹性橡胶的绸布制成。它体积庞大,可容纳四万立方英尺的气体;但由于用煤气代替了价格昂贵和不便掌握的氢气,气球完全充气后的承载能力不超过两千五百磅。”人们带着压舱物、绳索、气压表、望远镜、木桶、水桶、斗篷、毛毡旅行袋和其他各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其次,介绍了气球上的重要部件——小巧轻便的悬篮、巨大的方向舵、小螺旋、小锚和导绳,并且还仔细描述了导绳的作用。

最后,爱伦·坡的《气球骗局》采取了新闻报道的形式。骗局和报道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他却把两者天衣无缝地“拼凑”在了一起。如果说记者洛克的“月球骗局”由起初的“真实”(新闻报道)变成了“虚假”(谎言被戳穿),那么爱伦·坡的《气球骗局》则是把“虚假”(标题已经交代清楚)变成了“真实”:“《快报》发自诺福克的特大新闻——三天飞越大西洋……请看这次航行的详细报道!”小说中还特别指出:“下文提供的所有细节来源可靠,真实准确,除个别地方外,全部逐字不差地抄自……联合撰写的日记……我们对收到的手稿所做的改动,只是为了把我们代理人诺福克草草写就的报道。”

作品影响

爱伦·坡固然不以科幻小说扬名于世,但他对西方科幻小说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气球骗局》就比科幻名家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提前十九年问世,爱伦·坡的科幻小说还为威尔斯等人的著作开了先河。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他是“科幻小说的奠基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之父”。

作者简介

气球骗局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生于1809年1月19日,逝于1849年10月7日,美国作家,诗人,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说闻名于世,他是美国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驱者之一,又被尊为推理小说的开山鼻祖,进而也被誉为后世科幻小说的始祖。他是第一个尝试完全依赖写作谋生的知名美国作家,从而导致贫困潦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