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族”,中华民族的简称,指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也是国际上对华侨、华人及华裔的统称,国内习惯称之为“华人”,其所指为广义的华人。

中文名

华族

别名

中华民族

外文名

Hua Nation

拼音

huá zú

词性

名词

注音

ㄏㄨㄚˊ ㄗㄨˊ

民族服饰

汉服

含义

民国时代编纂出版的《国语辞典》收有“华族”,解释为:

犹言中华民族。

海峡对岸的《大辞典》和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都明确解释为

“中华民族的简称”

。前者明确“华族”是“族名”,后者则还把“

华族

”和“

汉族

”等同起来:“

中华民族

构成中华民国各民族的总称。依体形、语系、宗教信仰等因素,约可分为十五系、五十多族,而以汉族为主干。经过几千年血缘、文化、思想等的融合,而成为中华民族。亦称为‘汉族’、‘华族’。”

近年有人认为:“华族”,也是国际上对华侨(Overseas Chinese)、华人(某国籍-Chinese)、华裔(Chinese descendants或Chinese-某国人)的统称,国内习惯称之为“华人”,其所指为广义的华人。

引申

“国”字头词语代表了“国家”的认同,“汉”字头词语代表的是民族的认同(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中”字头词语代表的则是“国别”上的认同。而“华”字头词语似乎可以因“华”的模糊性,集“国家”、“文化”和“国别”于一身,具体含义视场合而定,各取所需,不可谓不妙。

从共时的角度看,在一些词语的使用上,今天的“华”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华”,它既不等于“中国”,也不等于“汉”。尽管一些工具书仍然把“华族”说成“汉族”,尽管一般情况下我们仍然把“华文”等于“中文”。它使我们看到了“意识形态”对语言使用的影响。以东南亚为例。当地的华人族群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其前身是作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东南亚华侨社会。从华侨社会到华人族群,东南亚华人经历了从侨民社会到落地生根族群的蜕变过程,其根本标志是从全面认同于中国到全面认同于当地社会。(庄国土2002)

历史

民国时代的“华族”

1937年的《国语辞典》已经出现了“华族”一词,解释为:

犹言中华民族,

有意识地在建构一种新的民族认同。

1949年后大陆的“华族”

1949年后,中国大陆“中华民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从未见用“华族”作为其简称。汪惠迪(1999)则把“华族”限定在东南亚的范围:“东南亚国家华人指自己所属的民族。”作者还特意加了说明:“在新加坡,‘华族’是跟马来族、印度族或欧亚裔相对而言的,它和‘汉族’不是同一概念。新加坡人在提到自己的民族类别时,不用汉族。据新加坡学者崔贵强先生研究,战后初期,一篇题为《南洋华族的政治危机》的署名文章(作者:屈哲夫)首次提出‘华族’这个概念,作者认为应当用‘华族’来替代‘华侨’。”

在中国大陆,“华”意识也正在唤醒。除了“华语”“华文”、“华人”等以外,新造的华字头词如“华剧”也开始出现了。它和“中剧”显然是在和日剧、韩剧的对举中浮出水面的。

1949年后台湾的“华族”

《重编国语词典》(2005)的“汉语”条目和“华族”相呼应,即“汉族”等于“华族”:“以华夏为主干的族称,为我国五大民族之一。汉时包括华夏系、东夷系、荆吴系﹑百越系及其它种族;汉代以后,因两汉国势强盛,遂称为‘汉族’。亦称为‘华族’、‘中华民族’。”

“华”字头词就来源上来说是“

华夏

”,用其来指称中国是自然的。然而,“从一个国家来到另一个国家,需要把分类系统加以修订,而有关的人在两部词典中都保证要有一席之地。”(巴勃罗·比拉2000)“华”字头词语或许就是这样的结果。

新加坡的“华族”

在新加坡“恐‘中’时代”,连“中文”都很忌讳,所以一定要改成“华文”。近年来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频繁使用,同时也带有更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我们看来,用“华”应该是双重考虑的结果。一方面在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地区与其它群体区分开,国内强调同一性,形成内聚力;另一方面,也同意识形态严重分歧的中国切割开。李光耀就多次强调,我们是华人,不是中国人。(吴元华,1999:141-142)他又强调新加坡华族文化不等于中国文化。台湾一些人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减少“国”字头,代之以“华”,值得关注。

1967年11月15日,当时担任新加坡总理的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新加坡美国人协会的宴会上发表演说时指出:“我是新加坡华人,但不是中国人,正如爱尔兰后裔的肯尼迪总统不是爱尔兰人、艾森豪威尔总统不是日耳曼人或罗斯福总统不是爱尔兰人一样。假以时日,世人将知道,新加坡姓李、姓杜、姓吴、姓王、姓杨、姓林的华人虽然外貌像中国人,并且说华族语言,但是他们都不同于中国人。他们是华族,并且不会因此而感到不好意思。最重要的是:他们心里想的是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利益,并非中国和汉人的利益。”

趋势

“华”字头词语历史悠久,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使用量激增。从发展趋势上看,在中国大陆,很可能“国”会大兴其道。目前“国”字头词语有“复兴”的趋向,这大概跟人们国家认同意识增强有关。另一方面,“华”字头也会进一步“辉煌”,因为中国的发展,汉语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需要有更多的跨国跨境的概念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事实上,就历史上看,即使是过去,越是国际化的,越倾向于用“华”。至于“中”随着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作为中国的简称,自然会有更多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