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外情绪指对外国人、不同文化的人或陌生人的恐惧或仇恨。”这个词也可以指代对“与自己背景不同者的习惯、服装和文化”的恐惧或不喜欢。其英文名字xenophobia来源自希腊语ξένος (xenos),意指“外来者”;φόβος(phobos),意指“恐惧、隔离”。在科幻小说中,仇外主义可指对外星生命的恐惧和憎恶。

中文名

仇外情绪

外文名

xenophobia

定义

对外族人、外国人等产生排斥心理

定义简介

基于查询数据,以及编辑和词典编纂者们的内部讨论,Dictionary.com宣布"xenophobia"(仇外情绪)成为年度词汇。

Dictionary.com提供了xenophobia的两种定义:对外国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陌生人的恐惧或仇恨;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习俗、着装等的恐惧或厌恶。

Xenophobia一词19世纪末进入英语语言,它的词根是两个希腊词(it comes from two Greek words):意为"陌生人、客人"的xenos和意为"恐惧、恐慌"的phobos。[1]

现象简介

与所有恐惧症一样,当事人对恐惧的感觉有意识,并相信引起这种感觉的人是外国人;这与种族主义和一般偏见不同,因为外国人与自己不同国籍,但不同种族的人不一定是不同国籍。引起种族主义的是种族和血统,但引起仇外的可以是不同因素。

其一是一个社会中不被视为属于该社会的一群,一般是外来的移民,但他们有可能已定居数世纪。这种仇外可以引起敌意和暴力反应,甚至大屠杀。

其二是文化因素。所有文化都受外来文化影响,文化层面的仇外针对外来的文化,如外来用语影响本土语言。这种形式的仇外较少针对个人,但可以引发净化文化和语言的政治运动。值得注意的是,孤立主义并不等于仇外。

社会生物学

社会生物学家指,仇外可理解为对基因不相似的群体憎恶,而亲近基因相似的群体。他们认为这是生物天生的生物反应,反映人类不同群体间的相互竞争。华盛顿大学人类学教授Pierre L. van den Berghe在著作The Ethnic Phenomenon中讨论亲属选择、种族裙带关系,以及人生来倾向对基因相近的人较为慷慨等现象。心理学教授James Waller指,所有人类都天生倾向接近熟悉的脸孔,进化使然,因不陌生的脸孔可能有危险,应该避免;他又称超过200个社会心理学实验显示,相熟悉程度与偏爱程度有关,而人类这种倾向解释了民族优越感和仇外行为(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2, p. 156)。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民族学研究员Frank Salter认为,偏帮自己种族是一种由进化而来的客观价值。

各地仇外情况

日本

1641年至1853年,日本实行锁国政策,排斥外国人。20世纪下半叶,一种非小说文学日本人论大行其道,被视为有仇外主义的性质。

日本于1995年加入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但未通过相应法例。2006年联合国报告批评,日本仇外情况持续,例如部分公共场所限制外国人进入。

多米尼加共和国

根据国际特赦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针对海地人的暴力行动有增加趋势海地人的屋舍被烧毁,其后裔不获发出生证明、医疗保障、教育和社会保障等。

2007年,联合国指当地各阶层均存在仇外的情况。

瑞士

2007年瑞士联邦选举中,右翼政党瑞士人民党取得29%国会议席,是自一战以来政党取得的最高百分比。该党被视为鼓吹种族主义和仇外,竞选期间该党一张海报中,一只白色绵羊将一只黑色绵羊踢出瑞士国旗以外,被联合国批评。

反种族偏狭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 against Racism and Intolerance)在2003年提到瑞士的仇外事件,包括警察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及社会对非洲和寻求庇护的难民等群体不容忍的态度。